張獻忠沉銀地岷江露底 寶物在2米下 一大撥高科技設備上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月5日,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岷江河道內一道長1.2公里的藍色圍擋里,江底的鵝卵石露出,幾位考古人員拿著金屬探測儀試圖摸清石頭下的文物分布。

張獻忠沉寶遺址,歷經一個月的圍堰後,水已經被抽干,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正式啟動。

這也是川內首次水下考古,使用的考古設備科技含量首屈一指。

接下來的3個月裡,考古人員將在2000多平方米的保護區里進行考古挖掘。

「金屬探測儀已經有動靜了!」在考古現場,考古專家李飛說,這說明在該區域將有所發現。

此次考古發掘,首先通過金屬探測儀確定重點發掘區域,在發掘過程中,將採用全站儀精確定位出水文物坐標,同時利用三維成像和航拍技術採集文物信息。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毛玉婷 梁波 李慶 攝影張磊

抽水

連續抽水一個月 露出2000平方米「小島」

自2013年以來,江口沉銀點文物屢遭盜竊。

為防止再次出現這樣的局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彭山區文管所聯合起來,共同開展發掘保護。

想要弄清沉船具體地點,得按照史書上的記載,再結合數次寶物出現的地點,在彭山江口劃出一個大概位置。

遺址在水下,這對考古是一道難題,在川內,還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於是,一次次的論證會發起。

圍堰抽干江水,在乾燥區域上進行探方挖掘,最終成為大家的共識。

省考古院院長高大倫稱,圍堰考古發掘的方式在全國都比較少見,而岷江水域彭山區段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為枯水期,正是考古挖掘的好時機。

1個月前,圍擋搭好後,10台高功率抽水機同時啟動,2000多平方米區域內的水終於抽幹了,露出一顆顆鵝卵石,形成了一個「江中小島」。

1月5日,江口沉銀考古發掘現場,幾位考古人員拿著金屬探測儀進行探測。

探測

寶物藏在2米以下 一大撥高科技設備上陣

儘管抽水抽得「昏天黑地」,接下來的3個月考古發掘里,地下水仍會不時滲出,抽水將成為常態。

「抽了水,還是水下考古。

」遺址現場負責人劉志岩說,如果有寶物,應該藏在2至3米深處。

「對我們來說,是個挑戰。

」省考古院專家李飛說,鵝卵石和沙土混合,與土坑裡的挖掘相比,堆積物更散,豎直結構更不穩定,發掘起來更費事。

此次考古拼的還有設備。

螢光分析儀、內窺鏡等高科技登場,通過新引入的設備,探測木材成分、含水量等,都不是問題了。

遺址現場,幾個工作人員正在使用金屬探測儀探測。

李飛說:「之前用金屬探測儀進行探測,已經有所發現。

」但動靜有多大,李飛不願透露。

「考古不是尋寶。

」劉志岩說,此次考古發掘重要在於確定文物分布範圍、埋藏的相關情況,「搞清楚張獻忠是不是被伏擊、沉銀歷史謎團,才是最重要的。

李飛說,此次考古,可以說是四川考古界科技含量最高的一次。

一是通過臨時圍堰工程解決考古發掘平台,二是通過金屬探測儀確定重點發掘區域,三是在發掘過程中採用全站儀精確定位出水文物坐標,同時利用三維成像和航拍技術採集文物信息。

「全站儀定位,通俗地說,就是在發現文物後,以詳細坐標的形式,把這個文物標出來。

」李飛說,「這樣一來,所有出土文物都有確切位置,其伴生關係清清楚楚,對於我們還原歷史很有幫助。

助陣

頂尖專家參戰 將借鑑致遠艦考古經驗

參與江口沉銀考古項目的,還有來自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專家周春水,這位來自四川南充蓬安的老鄉,畢業於廈門大學歷史系考古學專業,是水下考古技術的頂尖專家。

2015年,周春水主持的遼寧「丹東一號」清代沉船(致遠艦)考古項目,獲評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江口這個項目,難度要比致遠艦小得多。

實際工作中,也會借鑑致遠艦項目經驗,因為這實際上也是個沉船遺址。

」周春水說,「隨著發掘深入,可能會出土絲綢、木板、皮革等有機物,目前也制訂了相應的出水保護措施。

周春水說,目前考古發掘的時間是3個月,隨著水位上漲,將會結束髮掘工作。

江口沉銀挖掘現場圖。

觀點

國家博物館考古部主任:沉銀遺址或也是沉船遺址

「石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

有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

歷史上,曾有張獻忠「千船沉銀」江口之說,稱張獻忠把千船的寶物,沉在江底,留下了定藏之謎。

巴蜀文化專家、《張獻忠論傳》作者袁庭棟對此持反對意見。

「張獻忠是流寇,養一大幫人,到處打仗,一路都要錢。

怎麼可能把軍資藏起來?」袁庭棟說,江口沉銀,叫江口沉船可能更合適一點。

在袁庭棟看來,應該尊重民俗,既然都叫江口沉銀,那就不好改了。

但是要向民眾普及一個常識:「不是張獻忠主動把寶物藏在彭山,而是在這兒打仗兵敗,散落在此。

國家博物館考古部主任楊林,也比較認同沉船一說。

「我們把這裡,也當成沉船遺址。

」楊林說,雖然歷經300多年,但因為在水下,船身不會腐爛,保存的可能性極大。

「目前還沒有兵器、船上的木頭之類的東西出土,所以張獻忠是否在彭山江口遭到伏擊,還需要時間等待。

實物會給出答案。

【現場目擊】

想進核心區要過五道門

1月5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來到位於彭山區江口鎮政府對面的考古現場。

領到工作證後,成功進入第一扇門。

「只看證,不看人,哪個打電話都沒得用。

」安保人員說。

考古現場一覽無餘,但想要進入遺址內,還得過4道門。

通過更衣室、工具室、安檢室,記者來到最後一道門,三名特警守著一個安檢通道,旁邊擺著一個指紋打卡機。

工作證在這裡不管用了,只有錄入指紋的人員,才能進出這最後一道門。

「這是最後一道門,主要做金屬探測,防止有人把東西帶出來。

」安保人員說,整個圍堰周圍,不僅有眾多監控,更有數量不菲的特警,24小時執勤。

【新聞人物】

專家團隊亮相

劉志岩

男,1981年生,吉林市人,副研究員,考古領隊。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公眾考古中心主任。

2004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獲學士學位。

200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獲碩士學位。

2007年起,任職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主要工作方向為西南地區考古、水下考古和公眾考古。

主持過屏山縣叫化岩遺址和沙壩墓地等數十個考古項目的發掘,其中彭山正華村宋代墓地、屏山縣叫化岩和駱家溝遺址等被評為全國考古重要發現。

◎周春水

男,1973年1月生,四川蓬安縣人,1995年7月畢業於廈門大學歷史系考古學專業,獲學士學位,副研究館員。

現任職於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工作內容涉及水下考古、水下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側重於海洋文化、古代沉船考古與航海史跡、東南陶瓷貿易、水下考古技術等方向,具備氦氮氧深潛60米、船潛3的資質。

自2004年第三期全國水下考古培訓後,幾乎參與了歷年來所有的國家水下考古項目。

如廣東南澳一號沉船發掘、遼寧丹東一號沉船調查和湖北均州古城調查等。

個人主持過的考古項目,2012年「南澳一號」明代沉船水下考古項目獲評田野考古三等獎。

遼寧「丹東一號」清代沉船(致遠艦)獲評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國社會科學院2015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李飛

2011年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研究生畢業,現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館員。

主要研究方向為漢唐考古。

曾參加禮縣大堡子山遺址、廣元水櫃村宋墓、安岳毗盧寺遺址等發掘項目及樂山崖墓調查等項目。

近年來多次參加唐蕃古道、鹽業古道、荔枝古道等文化線路調查。

◎辛光燦

女,1983年生,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考古學碩士,新加坡國立大學東南亞研究學博士,專業領域為宋元明考古和陶瓷考古。

現任職於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參與過陝西扶風縣周原李家鑄銅遺址發掘與整理、浙江省龍泉溪口村南宋官窯遺址發掘、新加坡福康寧山香料園區域發掘與資料整理等工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張獻忠沉銀遺址考古發掘啟動

12月26日,彭山江口沉銀遺址,岷江東南岸開始圍堰,做考古發掘的最後準備。12月26日,彭山江口,一則紅底白字的通告格外顯眼,這則《關於江口沉銀遺址發掘的通告》顯示:「根據國家文物局批覆,四川省...

彭山江口沉銀遺址將迎首次考古發掘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多年來,張獻忠千船沉銀的傳說一直為人津津樂道,而這首一直在彭山區江口鎮流傳數百年的童謠,也成為無數人追求張獻忠財寶的「 尋銀訣」。2015年底...

江口沉銀地開啟發掘 「千船沉銀」謎團將解開

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因「千船沉銀」的傳說而備受關注。昨日,重慶晨報記者從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新聞通報會上獲悉,經過1個多月的前期準備,目前發掘項目正式啟動。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