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沉銀」遺址發掘 「千船沉銀」傳說或將成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原題:「張獻忠沉銀」遺址發掘:提前1個月圍堰斷水 安檢如機場嚴格

張獻忠是主動沉銀還是戰敗沉銀 300多年「千船沉銀」傳說或將成真

這是四川進行的首次水下考古由曾參與致遠艦水下發掘的專家領隊擁有精幹的安保隊伍和嚴密的安保措施如能找到文物,將解決諸多有關張獻忠傳說

1月5日,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宣布啟動。

「大西國皇帝」張獻忠是否在此「千船沉銀」?他搜刮的驚天財富究竟有多少?這個傳說了300多年的秘密,也許將隨著此次考古發掘被一一揭開。

作為四川進行的首次水下考古,此次發掘也面臨種種困難。

水下考古如何進行?現場安保如何解決?文物出水後如何保存?種種疑問需要專家學者的解答。

□記者 吳曉鈴 楊琳 袁麗霞

1

怎麼發掘?

提前1個月圍堰斷水

江口沉銀遺址位於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岷江河道內,遺址保護範圍為東西各至河堤,南至岷江大橋,北至府河、南河交匯處,面積約100萬平方米。

參與此次考古發掘的省文物考古院隊員李飛介紹,「如果把整個遺址區劃分為8353個探方,此次發掘的河灘上的探方僅有20多個,是整個遺址區域的四百分之一,面積約3000平方米。

從2016年11月25日起,岷江河道開始圍堰壘土抽水,將河中即將展開發掘的區域與江水分離。

考古現場領隊之一劉志岩告訴記者,圍堰從府河、南河交匯處向下游延伸,長約1300米、寬200米。

經過1個多月的施工,圍堰才終於合圍。

記者在現場看到,圍堰內的區域露出層層鵝卵石,多台抽水機仍在工作。

劉志岩說,為節約成本,圍堰採用了能使滲水控制在合理範圍內的沙石和黏土結構,確保每小時滲水量在600立方米以內。

發掘期間4台抽水機將24小時不間斷抽水,發掘時探方內還得用潛水泵持續抽水,以確保考古正常進行。

考古現場領隊之一、曾參與致遠艦水下發掘的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研究員周春水介紹,這種把水排干後再進行發掘的方式,是為了更好地清理遺址,也是水下考古最常見的一種做法。

遺址航拍圖。

主辦方供圖

2

難點在哪?

無法做到心中有數

水下考古最大的難點,其實並不是水。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周科華說,「無法在考古前做到心中有數,才是考古人員此次面臨的最大問題。

周科華說,四川從來沒有開展過水下考古,對此沒有任何經驗。

雖然領隊之一的周春水曾參與過多次海底的水下考古,「但沉在海底的文物是在礁石上,而此次面臨的文物卻沉在視力不可及的卵石層下。

要從哪個地方開始發掘,不清楚。

文物分布的密集程度也不清楚。

因為以前出土的文物,要麼是施工時無意間在河灘發現,要麼是盜掘者水下摸的,都說不清具體的情況。

」相反,如果是在陸地考古,考古人員只需要通過一把洛陽鏟進行前期勘探,就能了解一座墓室有多寬多深,甚至大概能挖到什麼文物。

圍堰前,專家通過多次論證,確定了大致的發掘區域。

圍堰抽水後,為確保發掘點更準確,金屬探測也已進行10餘天。

不過現場領隊透露,考古人員使用的金屬探測儀實在過於靈敏,「我們在實驗階段,發現它靠近金屬易拉罐也會發出警報,所以準確性究竟有多大,我們並沒把握。

圍堰和金屬探測已一個多月,還尚未在現場發現過文物。

3

如何護寶?

安檢如機場般嚴格

如果真是沉銀之地,又怎樣保證數量眾多的文物不流失?此次發掘,彭山派出10位民警、40位專業安保人員參與了安保隊伍。

彭山區公安分局常務副局長曾勇強介紹,圍堰除了便於發掘外,另一個目的是讓所有與考古無關者無法進入。

待發掘展開,將有「1室4組」負責現場安保。

「1室」是負責整個安保指揮調度的指揮室,「4組」分別指文保組、安檢組、監控組和巡邏組。

圍堰後,發掘現場只有一道門能出入。

所有進出發掘區中心範圍的人,必須安檢。

記者在現場看到,安檢處已在板房內建起更衣室,工作人員的鑰匙等和考古無關的隨身物品必須提前存放嚴禁帶入。

現場設置的安檢設備,完全和機場安檢設備相同,只要有金屬帶出,設備就會報警。

即使非金屬的物品,檢測人員也會單獨進行檢測。

待文物出水,將有4名安保人員負責將文物從發掘現場安全送到文物存放的地方,所有文物必須進行登記。

對這一過程,兩個監控攝像頭將全程監控。

曾勇強透露,整個發掘區域已安裝了18個監控攝像頭,其中中心現場有8個,既保證全區無死角,還保證了重點。

4名監控人員分兩班,24小時全程監視整個發掘現場。

為保證現場秩序,所有工作人員的服裝也做了區分,「負責考古的是紅色背心;搞地勘以及前期的施工人員則是黃色背心,他們進不了中心區域。

負責監控、巡邏的同樣進不了中心區,但巡邏人員只要發現有人串區域活動或在外圍發現可疑情況,就會馬上報告。

4

尋找什麼?

希望找到沉船和兵器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表示,發掘的目標不在「挖寶」,而是希望真正搞清楚遺址的性質。

高大倫說,最近幾十年來,明史越來越受到學術界關注。

張獻忠大西軍是影響明末清初歷史走向的一支重要力量,遺憾的是,此前可研究這段歷史的實物資料並不多。

從目前來看,江口沉銀遺址可能是戰場遺址,如果能找到沉船、盔甲、兵器等直接的文物材料,則將為解決諸多有關張獻忠的歷史傳說提供豐富的原始資料,對認識明末清初的社會經濟狀況、物質文化形態,乃至明末清初以來的社會歷史走向等都將產生重要的意義。

為保護可能出水的文物,省考古院已將流動文物「醫院」開到發掘現場。

劉志岩介紹,文物受水及鹽分影響,需要立即脫水脫鹽處理,否則將影響文物結構。

此外,兵器、銅錢等都會生鏽,也必須進行應急處理。

最後,文物才會送回實驗室做封護,為未來更長時間的展示做保護。

國家博物館綜合考古部主任楊林說,如果此次考古能發現沉船,那裡面的有機物、無機物,所有沉船裝載的內容都需要現場進行保護,面臨的挑戰非常嚴峻。

對有可能出土的戒指、耳環等小件文物,為避免它們和泥沙粘在一起不被發現,考古人員還改進了文物篩子,確保不遺漏最小的文物。

李飛說,此次發掘的科技含量也相當高,「不光前期有航拍器拍攝整個現場,出土文物處理的器材也相當先進,有的可以立刻測出文物金屬含量,有的可以測出木材含水量。

據悉,彭山區擬籌建張獻忠江口沉銀博物館,面向全國徵集一流的設計團隊來主刀整體策劃和規劃,打造全國首家「寶藏」博物館。

江口沉銀遺址文物出水時間軸

連結

「尖端武器」來助陣

此次考古發掘,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工作人員張向前以志願者身份前往,並帶去諸多「尖端武器」,包括無人機加載航磁儀、地質雷達、電法勘探儀、磁法勘探儀,在單純的田野考古中屢試不爽。

◎電法勘探儀

曾運用到秦兵馬俑的考古發掘中。

在考古現場,電極分布在各個監測點,隨後利用微機工程電測儀對數據進行測量並標記,岩層下的一個墓葬使得儀器顯示導電異常,考古隊員小心試著發掘,果然找到泥土下的墓葬。

◎航磁儀

在一些人員無法到達的地方,它可以在空中進行探測,「地下材質不一樣,磁場就不一樣。

」張向前解釋,比如沉船的一些空洞,在監測儀器上就會有不同表現,這可以提前提醒考古人員,讓考古人員多一雙 「隔空探物」的眼睛。

除署名外均為資料圖片

製圖/李梅

沉銀地點撲朔迷離

□記者 楊琳 吳曉鈴 袁麗霞

「石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有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

」這首在四川流傳了數百年的童謠,講述的就是明代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留下千船沉銀的傳說。

張獻忠真的在四川留下了千船沉銀?300多年來,清朝政府、川軍都曾展開過瘋狂的尋寶。

而有記載的藏寶地之一——彭山江口,由於不時發現明代銀錠、錢幣等文物,更引來無數淘寶人。

沉銀緣何起?

說到江口沉銀遺址,就不得不提到歷史上撲朔迷離的張獻忠江口沉銀事件。

張獻忠,陝西延安人,明末農民起義軍中一支重要力量的領袖人物。

張獻忠和他的起義軍在占領武昌後建立大西政權,並於1644年攻克成都後正式建立政權,即帝位,年號大順,並開展了一系列政權建設。

1646年,清軍南下,大西政權內外交困,張獻忠帶著幾十萬人準備撤退,想沿岷江南下轉移財物。

可天有不測風雲,據四川大學教授江玉祥介紹,張獻忠在彭山江口鎮河道內遇到從樂山來的明朝將領楊展,楊展憑火攻以少勝多,張獻忠戰敗沉船,大量財物沉於江底。

沉船所在地,就是今天的彭山江口沉銀遺址。

「關於這個地方,史料上有兩種記載,一種是打仗前張獻忠就在這裡埋了一些財寶;另一種是打仗中,戰船燒毀後沉下河中。

所以考古隊選擇這個地方不是無緣無故的。

」江玉祥說。

寶物沉何處?

史料記載,張獻忠起義後,一路燒殺搶掠,搜颳了不少財寶。

《明史·張獻忠傳》中記載,張獻忠的大西軍1636年攻破河南許州時,「獲物資巨萬」;1641年攻破湖北襄陽,搶得巨額軍需餉銀;1643年,攻破武昌楚王府,「盡取宮中金銀各百萬,輦載數百車不盡」……還有史料記載,張獻忠「發銀六百餘萬兩,賑濟饑民」。

據此,有專家大膽推測:張獻忠建立大西政權後,其財富也許已達幾千萬兩白銀之多。

然而有關張獻忠沉銀的地點,眾說紛紜。

從史料記載看,有兩個地方成為猜疑的對象。

一是成都的望江樓公園。

清人吳偉業所著的《綏寇紀略》中記載:張獻忠「移錦江而涸其流,穿數仞,實以黃金瑤寶……然後決堤放流,名曰『錮金』」。

意思是張獻忠攔斷錦江的某處,把億萬財富埋入其中,最後放水淹埋,讓後人找不到。

這個說法,《明史》也認可:「用法移錦江,涸而闕之,深數丈,埋金寶億萬計,然後決堤放流……」張獻忠的寶藏,似乎就埋藏在錦江的某一段。

關於尋找張獻忠寶藏最轟轟烈烈的事件,當屬1939年川軍在望江樓公園外錦江河上的尋寶行動。

成都市檔案館至今藏有一份名為「四川省會警察局卷宗」的檔案。

這份檔案記載,當年主持尋寶發掘的川軍高級將領幸蜀峰向省政府呈交報告,報告獲批後,幸蜀峰帶著上百名工程技術人員在望江樓公園外攔斷錦江。

令人驚喜的是,僅僅一個月後,傳說中的「石牛」就出現了,當時轟動了整個四川。

因為石牛的出現,正暗合了「石牛對石鼓」的歌謠,預示了寶藏真的存在。

隨著工程推進,這支掘寶隊伍還挖到了刻有「張」字的條石等,但後來因為錦江汛期到來,掘寶行動宣告結束。

二是彭山。

清人楊鴻基《蜀難紀實》記載:「於是括府庫民兵之銀,載盈百艘,順流而東。

至彭山江口,初心忽變,乃焚舟沈鏹而還。

」這是說張獻忠主動沉銀在彭山江口處。

曾出任楊展幕客的費密則在其所著的《荒書》里這樣寫道:「丙戌正月,忠盡括四川金銀作鞘,注彭山縣江。

楊展先鋒見賊焚舟,不知為金銀也。

其後漁人得知,展始取以養兵。

」意思是楊展在江口與張獻忠部隊打了一仗,後來通過漁民撈起的東西,才知道水下有財寶。

與張獻忠同時代的彭遵泗寫《蜀碧》時,也稱「獻忠率兵十數萬,裝金寶數千艘,順流東下,與展決戰。

展聞,逆於彭山之江口……」

自上世紀50年代至今,從江口沉銀遺址歷年文物出水情況來看,沉銀地點為彭山江口似乎更能站得住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江口沉銀地開啟發掘 「千船沉銀」謎團將解開

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因「千船沉銀」的傳說而備受關注。昨日,重慶晨報記者從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新聞通報會上獲悉,經過1個多月的前期準備,目前發掘項目正式啟動。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透露...

張獻忠「大西國」秘寶浮出水面

俗語有云:「湖廣填四川」。而這句話之前卻跟著一段沉重的歷史。史料記載,明末清初農民起義,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嚴刑峻法,更在兵敗時屠城,致四川人口銳減。關於張獻忠,民間多有奇聞逸事流傳,如...

沉銀遺址被確定在四川彭山

「石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有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這首古老歌謠,因被認定為破解大西王張獻忠藏寶之地的「秘咒」,在成都流傳了300多年。而近日,經過多名專家的現場考察,傳說中的張獻忠沉銀遺址被確...

江口萬件出水文物僅冰山一角?

民間傳說,明末清初張獻忠兵敗四川,曾「江中沉銀」。「石牛對石鼓,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這首世世代代在四川彭山岷江流域流傳的歌謠,是對這個巨額寶藏最形象的描述。但「江口沉銀」是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