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退亮相讓古建築「活」起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來源:光明日報 鄧海建

但凡有歷史的城市,估計都不缺文保單位。

文物要「活」起來,首先要兜底保護起來。

於此而言,一切文保工作都離不開合理的公共財政支出。

來自北京市西城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2016年會的消息稱:西城區計劃投入190億元,用5年左右的時間,使一批重大文物建築特別是納入文物登記的會館和名人故居實現騰退亮相。

近些年,類似譚嗣同故居淪為私搭亂建之所的事情並不少。

很多城市的老城區內,不少市民都住著這樣的房子——既是大雜院,又是文物點。

不可移動文物的騰退保護工作,一直是文保工作的「痛點」。

把文物「搶回來」,抑或把百姓「趕出去」,顯然都不是好主意。

創造性地「騰退亮相」,可謂一舉多贏:既將文物建築從生活區騰出來,避免在柴米油鹽間遭遇磕磕碰碰,保留了古建築的「體面」,又改善了老住戶的居住環境,還彰顯了城市在文保工作上的一番苦心。

來往之間,騰挪之際,普及了文保常識,也將成為城市再規劃、再布局的美好契機。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讓文物陪伴我們的時間長一些、再長一些,不僅是念舊懷古的寄託、人文鄉愁的抒情,更是文化自信的根脈。

長期以來,我們形成了以《文物保護法》《文物保護工程管理辦法》《文物行政處罰程序暫行規定》等為基礎的法規體系,但按照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統計,在全國範圍內保護狀況差的不可移動文物有近20萬處——文保工作面臨著「徒法難以自行」的困境。

因此,PPP模式也好,志願修繕也罷,乃至實現2020年「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文物保護利用格局基本形成」的願景,都需要地方財政多盡力、文保部門多上心。

「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是全國文物工作會議提出的十六字方針。

保護與搶救、利用與管理,有著層次分明的邏輯順序。

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為城市文物洒掃庭除,讓熙來攘往的日子復歸寧靜,文化遺存才能展現出歷史的風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金名片」里的政治經濟學

歲末年初,從同屬北京舊城的東城區和西城區傳出兩條令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界人士振奮的消息:東城區在未來五年擬投入1662億元,實施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復興、非文保區更新改造、城市基礎設施優化提升「三大行動...

北京直管公房文物騰退有了「沈家本樣本」

直管公房文物騰退有了「沈家本樣本」本報記者 劉冕10個月完成騰退、5個月完成近70年來首次修繕,年底前,位於西城區金井胡同1號的沈家本故居,將變成中國法制名人博物館對中外觀眾開放。不可移動文物騰...

西城啟動本市最大文保計劃

作者:陳曦 來源:本報訊(記者 陳曦) 「十三五」期間,西城區將投入過百億,力爭完成47項文物騰退,被認定為不可移動文物的會館和名人故居將全部實施騰退。昨天,記者從西城兩會上獲悉,該區啟動了北京...

「文化」本市最大文物保護計劃啟動

點擊標題下「北京參考」可快速關注按照文物保護與民生改善相結合的原則,西城區2016年啟動實施了北京市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項文物保護計劃。根據該計劃,2020年前西城區將完成47項直管公房類文物騰...

三蘇祠災後文物搶救保護工程獲全國十佳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曉鈴)第三屆全國優秀文物保護利用工程終評18日揭曉。三蘇祠災後文物搶救保護工程在全國70多個參評文物保護工程勝出,獲得十佳。 全國優秀文物維修工程評選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

西城啟動北京最大規模文保計劃

法制晚報訊(記者陳斯)今天上午,記者在2017年西城區「兩會」第三場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2017年,西城區將加大文物騰退力度,啟動瀏陽會館、譚鑫培故居等14處文物騰退。繼續開展什剎海、白塔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