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名片」里的政治經濟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歲末年初,從同屬北京舊城的東城區和西城區傳出兩條令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界人士振奮的消息:東城區在未來五年擬投入1662億元,實施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復興、非文保區更新改造、城市基礎設施優化提升「三大行動計劃」,其中包括對南鑼鼓巷等6片歷史文化精華區的打造;西城區計則劃投入190億元,用5年左右的時間,使一批重大文物建築特別是納入文物登記的會館和名人故居實現騰退亮相。
2014年2月2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北京時指出,「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一張金名片,傳承保護好這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首都的職責。
」伴隨著「金名片」這一概念的深入人心,政府部門的投入也越來越大,但與此同時也面臨著重大項目資金不足、社會資本積極性不高、投入產出不成比例等現實問題。
在業內人士看來,打造好北京歷史文化遺產這張「金名片」不應用簡單的經濟學眼光去看問題,應該算大帳、算遠帳,算好文化帳和政治帳。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要算大帳、遠帳」
新年伊始,位於北京前門大柵欄步行街上具有220年歷史的三慶園戲院高朋滿座,政府人士、學術界代表,與謝辰生、傅熹年等文物保護專家在北京西城委2016年會上共話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未來。
在這次年會上,西城區區委書記盧映川向社會宣布:「西城區計劃投入190億元,用5年左右時間,使一批重大文物建築特別是納入文物登記的會館和名人故居實現騰退亮相。
」
作為古都北京的發祥地及核心地帶,西城區文化遺產豐富,擁有18片歷史文化街區,三級文物保護單位181個、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62項、名人故居院落96處。
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西城區將對安徽會館、瀏陽會館、譚鑫培故居、龔自珍故居、萬壽興隆寺等被認定為不可移動文物的會館、名人故居全部實現騰退保護,做到應保盡保,最大限度發揮文物的文化價值。
而在2016年歲末,東城區正式發布實施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復興、非文保區更新改造、城市基礎設施優化提升「三大行動計劃」,預計總投資1662億元,打造南鑼鼓巷、雍和宮-國子監、張自忠路南、東四三條至八條、東四南、鮮魚口等6片歷史文化精華區;新建3000個公共停車泊位;增加1萬個共享車位;還原公共綠地36公頃;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3%……
「保護古都是東城的重大責任。
」東城區區委書記張家明把保護「金名片」作為東城區全區工作的重中之重,「未來5年,我們將對全區43%的用地空間進行整治式更新改造,整治胡同環境,調整商業業態,優化停車管理,最終讓胡同回歸寧靜,讓歷史融入生活。
」
政府部門對經濟效益低、投入產出不成比例的歷史文化遺產「金名片」的投入緣何如此巨大?
「對於歷史文化遺產而言,投入上看你是算今天的帳還是算明天的帳?如果只算今天就賠死了。
」王凱說,「對北京這張唯一的中華文明『金名片』的保護,不僅要算經濟帳,更要算文化帳、政治帳,不僅要算小帳,更要算大帳、遠帳。
就像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歷史文化遺產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意義,無法用金錢來衡量。
」
早在2012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決定設立「文物及歷史文化保護區專項資金」,每年投入10億元,其中1.5億元用於支持市屬重大文物保護項目,8.5億元用於支持區縣所屬文物保護項目。
根據「十三五」期間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2016年,在文物及歷史名城保護工作方面,北京修訂文物資金管理辦法,開展主題性文物修繕,加大對核心區、「一軸一線」、西山文化帶、長城保護帶等投入力度:投入10億元,促進北京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還投入6.5億元用於歷史文化名城轉移支付,進一步完善北京市與首都功能核心區財政管理體制。
「保證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穩定投入」
走進位於北京西城大柵欄街道的楊梅竹斜街,既有古樸傳統的北京四合院,又有現代時尚的文化創意小店;既有從明清延續至今的胡同肌理和街區風貌,又有東西方多元藝術文化元素,歷史和現實,傳統與現代交織融合在這條只有496米的街巷裡。
楊梅竹斜街的獨特氣質源於北京市西城區啟動的「大柵欄更新計劃」。
作為大柵欄街道的一條特色街區,楊梅竹斜街留住歷史、致力創新的保護修繕探索創新出歷史文化街區城市軟性生長的有機更新新模式。
但該項目的設計和實施者們卻有很多「難言之隱」。
「居民拆遷騰退後,這些直管公房的房屋產權無法劃到公司名下,就無法實現流轉,這些騰退的房屋只能是帳面資產。
」大柵欄琉璃廠建設指揮部負責人王志忠說,由於直管公房體制機制的障礙,當年楊梅竹斜街項目沒有社會資本願意接入,最終只能由區屬國有企業廣安控股接受,至今,楊梅竹斜街項目改造投入已近13億元。
」
王志忠說,缺少了國有企業的介入,安徽會館的騰退就沒有楊梅竹斜街這麼順暢。
作為北京最大的會館,安徽會館素有「京城第一會館」的美譽,系清朝同治年間,李鴻章兄弟為擴充軍事勢力而建,占地9000多平方米。
安徽會館重新修繕的總投資需要100多億元,目前尚有缺口25億元,雖然幾經努力,至今依然沒有企業願意參與。
舊城改造更新,事關民生改善、基礎設施改造升級、產業提升等方面,資金需求量巨大,但由於缺乏合理的回報機制,社會資金投入不足,融資渠道十分單一。
位於東四六條65號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崇禮舊宅同樣面臨著融資的難題。
這座被譽為「東城之冠」的清光緒年間大學士崇禮的宅邸,三門三院,環以圍廊,配置以左右數座跨院,規模宏大、設計嚴謹完美,居北京明、清官邸之首。
由於歷史原因,這占地面積約1萬平方米的院子住進了不少居民,成了一個大雜院。
「只要有10個億,我們就能把這個『東城之冠』恢復出本來風貌,讓這顆明珠煥發光彩。
」東城區東四街道辦事處主任荀連忠擺擺手說,「但是錢從哪裡來?我們也和社會資金談過,沒有談成。
」
王志忠表示,以大柵欄地區為例,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復興工作任務艱巨、周期長、標準高,希望文保資金的投入能夠固定住、持續化,也希望通過向民間資本轉讓產權或特許經營權等方式,吸引民間資本參與。
「要讓舊城煥發生機,關鍵在於機制體制的創新。
」長期關注北京舊城改造與更新的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說。
如果在短期內,如果無法徹底解決民間資本回報問題,就應該發揮政府的力量,保證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投入的穩定和持續。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更具文化意義和政治意義」
在許多業內專家看來,歷史文化遺產這張「金名片」正是因為放在了歷史和世界兩個維度中理解而顯得格外耀眼奪目。
打造「金名片」不是簡單的經濟問題,更具有文化意義和政治意義。
走近西城區什剎海街道的樂春坊一號院,曾經日漸凋敝的大雜院經過重新翻建而煥然一新,錯落有致的房屋讓院落充滿生機與活力,富有創意的房間格局讓面積有限的房間內處處充滿著生活氣息。
「我們並不急於讓這個項目儘快入市產生經濟效益,未來幾年,我們還要對周邊的院落以此為標杆進行騰退改造。
」西城區副區長徐利曾經在什剎海街道工作多年,他對於舊城保護與更新的工作充滿感情,更充滿激情,「這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干出一個項目是一個項目!」
「對於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項目,如果按照傳統思維去考慮資金平衡,去計算投出產出,這個經濟帳根本無法算平。
」徐利說,打造「金名片」需要巨大的投入,對此要有明確政治態度和清晰的政策傾向。
現在各方的投入還是過於零散和碎片化,甚至可以考慮明確將政府財政收入的一定比例用於歷史文化遺產保護。
在許多業內專家看來,將北京作為中華文明的『金名片』提出來,這在歷史上沒有過。
實際上,這就是一種政治態度。
「歷史資源是財富,不是包袱。
我們曾經視『財富』為包袱。
所以才一方面保護維修搶救,另一方面城市古都風貌的破壞也在加劇。
」著名文物專家、北京市文物局原局長孔繁峙說,名城保護要更新觀念,保護也是發展,恢復北京舊城是更高層次的發展,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回歸。
他建議把文化遺產保護和修繕情況納入到北京各級政府官員的考核。
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王凱看來,對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甚至應該上升到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的高度。
「歷史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底蘊。
要想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國特色,歷史文化是最鮮明的標籤。
」
把歷史文化遺產提升至「金名片」的高度至今依然讓許多業內人士興奮不已。
從初步認識,到局部探索,再到整體布局,「金名片」的保護正處於一個嶄新的時代。
也許,讀懂「金名片」里的政治經濟學,解決了認識的問題,投入問題和融資問題也就不再是個問題。
(完)
東西城公布文物保護計劃:袁崇煥祠墓將啟動修繕
6月6日,在2017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即將到來之際,市文物局聯合東城和西城相關部門,一同介紹了全市文物保護情況。為推動中軸線申遺,「十三五」期間,本市將完成一系列中軸線文物保護修繕工作。另外...
東西城文物啟動「美顏」 袁崇煥祠墓進行修繕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趙穎彥)明末清初抗清將領袁崇煥的墓碑隱於東城區東花市斜街的鬧市,今年將啟動修繕。此外,已經騰退完畢的沈家本故居也將在今年進行「美顏」。今天(6日)上午,記者從市文物局召開...
西城區沈家本故居將建中國法治名人博物館
2017年6月6日訊,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記者從上午舉行的全市文物保護情況介紹會上獲悉,今年東城區將啟動17項不可移動文物的騰退工作,西城區則計劃在今年啟動直管公房騰退項目15項。...
北京啟動最大文保計劃,西城這是跟東城較上勁了
月初的時候小千曾經介紹過,北京東城未來5年要搞「大動作」,從2016年至2020年,東城區有「三大行動計劃」,對該區43%的用地空間進行更新改造,落位110餘個具體項目,預計投資1662個億!東城
中國首都積極鑄造歷史文化遺產「金名片」
新華社北京2月10日新媒體專電 題:中國首都積極鑄造歷史文化遺產「金名片」新華社記者 李斌 孔祥鑫 張漫子在北京舊城中心區,約800米長的南鑼鼓巷主街上,人來人往。遷出低端小吃店,將普通地磚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