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熱心帝王陵挖掘,一意孤行,令文物損失慘重,是為公還是私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到考古,相信很多的人對於這個神秘的工作感到特別的好奇,那種驚險和刺激,透露出來的緊張興奮,時不時的令人心底歡喜和忐忑,這是一種新鮮感和成就感的結合。

說到古墓,世界上相信沒有哪一個國家很夠和中國相媲美了,一個五千年輝煌文明的國度,不知埋下了多少的浩瀚歷史,在時間長河中它們安靜的被沙土煙霧埋沒著,可是一旦退下塵埃將會震驚中國乃至世界的各個角落。

郭沫若

自古以來盜墓的可以說就沒有停止過,這令人很痛心疾首,這是我們國家文化的沉澱,是一個文明傳承的延續,它可以揭開不少歷史塵封之迷惑。

為此國家專門成立了考古研究機構。

而郭沫若就是中國科學院的首任院長,歷史研究所所長。

對於這個人,後人對他的評價是褒貶不一,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


郭沫若作品

首先,他是有才能的,在藝術方面成就很是不凡,否則也不會成為國家看中的人,可是他的私生活混亂以及多次婚姻的背叛令得他背負了不少的污點,當然人無完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呢?這個都可以理解,可是有一件為「公卻私做」的事情卻令得他污點滿滿。

郭沫若很熱心於帝王陵墓的挖掘,按理來說這是他職權方面的事情,無可爭議,可是1956年,郭沫若和吳晗等人向國家建議挖掘明朝萬曆皇帝的定陵,剛開始的時候就遭到了很多考古學家的一致反對,理由很簡單,現階段保護文物的手段和技術還很不成熟,對於這樣一個帝王陵而言,珍貴的資料和藝術品肯定是數不勝數的,這就是國家歷史的重要考證,可是因為郭沫若的一意孤行,其他人人微言輕,結果當年就迫不及待的開始了考古王陵的挖掘。

定陵挖掘

整個墓室古玩字畫,綾羅綢緞,各種奇珍異寶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可是他們保存技術不行,結果當時空氣進入墓室,發生了氧化,各類的珍貴文物和藝術品就此迅速腐化,這可以說是對萬曆那一時期的歷史研究的極大損壞。

郭沫若經此教訓後,不知道痛定思痛,確定輕易不可挖掘帝王陵的思想覺悟,竟然還要向國家申請挖掘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的乾陵。

乾陵

從國家角度看如果是為公,那麼郭沫若經過定陵的挫折就應該暫緩王陵的挖掘,畢竟技術不成熟,還不足以保全這些文化和歷史資料。

可是他心急火燎的竟然還要求挖掘乾陵,這個就太過急躁了。

其中他有公事私辦的嫌疑。

都知道他一心想要一睹王羲之《蘭亭集序》,而劇消息,可能這件文物就是在乾陵之中。

大家都知道他藝術書法詩歌方面的造詣不低,所以文人對這方面的東西自然是特別的在意且抵抗力低,為此他的做法就不失時機的公私並存,甚至是私心大於公義了。

周總理

還好最終周總理:「十年內不開帝王陵」。

就這樣乾陵逃過一劫,還好周總理高瞻遠矚,否則國家畢竟經歷一次慘痛的文明流失,這是不可承受之最。

對於郭沫若這個人,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