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歷史文化街區:舊貌換了新容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者:裴秋菊
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虎坊橋魏染胡同內的邵飄萍故居,如今其孫子邵渤兄弟倆便住在這裡。
因為中國近代著名記者、民國初期著名報人、《京報》創辦人邵飄萍,這個小小的胡同在旅遊攻略里經常被提及。
邵家後人最大的願望就是這裡能建成「邵飄萍故居」。
他們的願望在不久的將來即將實現。
近日,以街區整理與老城復興為主題的北京市西城區名城年會在整修一新的地安門百貨商場(以下簡稱「地百商場」)內舉行。
明後兩年,西城區將加快文物騰退和保護的工作力度,包括京報館(邵飄萍故居)在內的文保單位將儘快實現騰退,西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將以新的風貌展現在遊客面前。
商貿興旺 區域發展的輻射源
城市歷史文化在不斷蛻變和演進,有些歷史文化資源保存相對完整,但其原先承載的文化已經不適合現代需要,其反而吸引了旅遊、文化娛樂與創意體驗等業態進入。
位於北中軸線上的地百商場於上世紀50年代開始營業,由於地理位置優越,從一家占地100平方米的小商店逐步成為北京市知名百貨商場,經營日用百貨、針紡織品、服裝鞋帽、黃金飾品、鐘錶眼鏡、家用電器等二十五大類2.2萬種商品,並配有超市、酒吧及電子遊藝廳的業態。
為配合中軸線的規劃和保護,2005年地百商場由5層改建為4層,2013年又進行新一輪改造,以便更好融入什剎海及中軸線的文化環境。
經過多年改造,地百商場經過沿街立面的局部「削層、退台」,以現代材料的仿古建築亮相。
改造後的「新地百商場」引入創意文化、閱讀空間、高端休閒業態及中華老字號等產業,打造區域創新空間,預計明年正式開門迎客。
地百商場改造項目位於什剎海歷史文化保護區內,是傳統中軸線與京杭大運河的交匯點。
按照恢復北中軸線風貌,調整首都核心區功能的原則,地百商場改造項目從回應舊城尺度、承襲傳統風貌兩方面出發進行設計。
「新地百商場」整體面貌從東西側看去各有不同,商場在地外大街的沿街立面降低至地上兩層,並突出傳統建築元素。
而在臨著前海的一面,商場則還是地上四層,且搭建有觀景露台,可全角度俯瞰什剎海湖景,更可近觀鼓樓,遠觀西山。
這樣,地百夜景、湖景相得益彰,為城市景觀的第五立面增色頗多,也有效保存了中軸線歷史風貌。
在地百商場改造中,結合地鐵8號線什剎海站出入口、周邊建築和城市景觀進行了綜合設計,目前已確定地下二層為停車場;地下一層為開放式書店和咖啡館及茶室;一、二層分別是精品酒店和科技生活及老字號展示區;三層為高端辦公區;四層為文化交流中心、空中小禮堂和戶外休閒區。
根據會議提供的資料顯示,湖景精品酒店將是「新地百」的亮點。
此外,改造後的地百商場在規劃中加設了地下通道,行人可以從建築體中直接穿行到沿湖區域,以減輕對於中軸線車行交通的影響。
對於地百商場而言,因其文化功能弱化,文化價值並不明顯,但其格局和基本構架具有懷舊韻味。
在其保護性改造的基礎上,恰當導入特色休閒及旅遊住宿等現代功能,發展旅遊配套服務業,使其有機地融入城市現代旅遊產業體系。
文物寶庫 探古尋幽的好地方
北京歷史文化街區較多,文物資源豐富,使其旅遊資源內涵豐富,並且多具有唯一性與不可替代性,這些特點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資源優勢,並使街區成為旅遊業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
文物騰退,是文物保護工作中最難啃的硬骨頭,也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改造工作中的難題。
許多登記在冊的名人故居、會館,現大多以大雜院的面貌呈現。
如何做好騰退與修繕工作,曾用時10個月完成騰退、5個月完成近70年來首次修繕的沈家本故居,為名人故居和會館類文物場所做了一個良好樣本。
在2015年西城區名城年會上,西城區相關負責人曾表示,沈家本故居所在的「宣西北」棚戶區按照居民自願騰退疏解的政策進行改造,其中,按照文物保護行動計劃要求,棚戶區內的文物必須騰退,且要先行騰退。
這片區域除沈家本故居外,還有楊椒山祠、太原會館、東莞會館和龔自珍故居4處文保單位。
在騰退過程中,西城區政府創新文物騰退司法保障的方式方法,形成了沈家本故居騰退方案,參照棚改騰退的政策和標準,由政府依法發布公告,將騰退列為保護措施,由文物管理使用單位依據公告與居民解除租賃合同,由政府出面動用財政資金、對接安置房源給予補償安置。
這種既改變了居民居住條件,又順利完成文物騰退保護的方式,為直管公房類不可移動文物的騰退、保護創造了良好法治經驗。
參照「沈家本樣本」,「十三五」期間,西城區將有包括28處名人故居和會館在內的47項直管公房類文物完成騰退,恢復歷史風貌。
騰退之後的專業運營,也讓文物「活」了起來。
依照傳統方式,騰退出的文物將成立一個事業單位。
業內人士擔憂:管理者未必了解沈家本的生平,也不一定對法律文化感興趣,最後將會導致政府花巨資騰退的文物淪為一座空蕩蕩的院子,再次閒置。
西城區文委再次創新:政府搭平台、配資源、定標準、嚴考核,請專業「外援」管理使用故居,「絕不是簡單的出租經營,而是引入社會力量和資源參與文物保護。
」西城區文委主任孫勁松說。
最終,最高法院指定的專業機構將負責沈家本故居的管理使用和運營維護,將故居打造成中國法制名人博物館。
年內,遊客可以走進這位近代中國法制先驅的居所,近距離觸摸中國法制歷史的演進過程。
明年,西城區將著力推進被列為文物場所的名人故居、會館騰退保護利用工作,在2020年前實現一批重大歷史建築修繕和亮相。
厚重歷史 增廣見聞的大課堂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重要的是保護歷史形成的民俗特點,使其能夠更生動地延續到當代社會,讓遊客在旅遊觀光的同時,能夠得到文化認知或薰陶,形成較強烈的文化體驗感受。
北京市文聯副主席趙書表示,中國文化包括4個部分:一是器物文化、二是制度文化、三是觀念文化、四是行為文化,即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歷史文化名城及街區的保護中,重要的是對文化的傳承。
歷史文化街區該如何傳承當地特色文化,這對旅遊業又有怎樣的影響?趙書結合什剎海的實際,提出了建議:比如,可以依據「劉海戲金蟾」的傳說打造一個藝術符號,使其被大眾及遊客所熟知,同時打造自己的獨有節日。
在趙書看來,歷史形成的民俗文化資源往往會成為旅遊觀光的熱點區域,甚至成為區域旅遊發展的名片。
「歷史街區的保護與改造要儘量保持其真實性。
街區作為社區的功能板塊之一,還有很多文章可作。
」福建廈門市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王唯山表示。
同時,他認為,歷史文化街區會不可避免地跟旅遊發生關係,正因如此,歷史文化街區的旅遊發展,需要有更細緻的設計和思考,來促進旅遊和社區之間的平衡發展。
西城區沈家本故居將建中國法治名人博物館
2017年6月6日訊,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記者從上午舉行的全市文物保護情況介紹會上獲悉,今年東城區將啟動17項不可移動文物的騰退工作,西城區則計劃在今年啟動直管公房騰退項目15項。...
北京西城47處文物將向公眾開放,多個名人故居和會館敞開大門
楊椒山祠、紹興會館、晉江會館……西城區範圍內,47處直管公房類文物將在2020年底前完成修繕,並全部向社會開放。在昨天舉行的西城區2017年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年會上,西城區文化委負責人公布了這一消息。
北京直管公房文物騰退有了「沈家本樣本」
直管公房文物騰退有了「沈家本樣本」本報記者 劉冕10個月完成騰退、5個月完成近70年來首次修繕,年底前,位於西城區金井胡同1號的沈家本故居,將變成中國法制名人博物館對中外觀眾開放。不可移動文物騰...
「文化」本市最大文物保護計劃啟動
點擊標題下「北京參考」可快速關注按照文物保護與民生改善相結合的原則,西城區2016年啟動實施了北京市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項文物保護計劃。根據該計劃,2020年前西城區將完成47項直管公房類文物騰...
北京啟動最大文保計劃,西城這是跟東城較上勁了
月初的時候小千曾經介紹過,北京東城未來5年要搞「大動作」,從2016年至2020年,東城區有「三大行動計劃」,對該區43%的用地空間進行更新改造,落位110餘個具體項目,預計投資1662個億!東城
北京最大文保計劃啟動實施 德勝門對景工程明年竣工
2016年12月19日訊,西城區按照文物保護與民生改善相結合的原則,編制並啟動實施了北京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文物騰退保護計劃,計劃到2020年完成47項直管公房類文物的騰退工作,帶動社會單位管理使...
西城區47處文物將向公眾開放
內容轉自《北京西城報》《北京西城報》訊(記者劉辰 丁曉辰)在全市率先制定出台《西城區街區整理實施方案》、《西城區街區整理城市設計導則》、《西城區街區公共空間管理辦法》……今年以來,西城區持續在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