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千年不敢挖」的真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秦始皇陵地宮究竟有多大?真的存在「水銀江河」嗎?氣勢恢弘的秦俑軍陣外,還有什麼秘密……11月22日,秦俑學第八屆學術研討會在陝西臨潼召開,國內100餘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對秦陵進行再次審讀和研究,並提出了新的觀點。

1

地宮內藏「水銀江河」

公元前247年,「千古一帝」秦始皇開始在今天的西安市臨潼區驪山腳下,建造一座堪稱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在以後的2000多年時間裡,圍繞著這座神奇的陵墓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謎團和猜想。

有傳言,秦始皇陵以水銀為江河大海,這樣的記載見於《史記》,《漢書》中也有類似的文字。

難道地宮中真的像《史記》中記載的那樣存在水銀嗎?

秦陵地宮想像圖

現代科技的發展為驗證這一千古懸案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經過地質學專家反覆測試,發現秦陵封土土壤樣品中果然出現「汞異常」,而其它地方的土壤樣品幾乎沒有汞含量。

科學家由此得出初步結論:《史記》中關於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記載是可靠的。

經過科學探測,以及文獻資料推斷,秦陵地宮底部存在以水銀為材料製作的秦帝國水系版圖,地宮頂部為四神二十八星宿的天文圖像。

令人稱奇的是,地宮內的汞分布為東南、西南強,東北、西北弱。

如果以水銀的分布代表江海的話,這正好和我國渤海、黃海的分布位置相符。

原秦陵考古隊隊長、西北大學教授段清波認為,秦陵地宮的設計理念是戰國晚期以來形成的陰陽五行宇宙觀的再現,墓室頂部象徵著天,墓室底部象徵著大地,以水銀製作的帝國水系版圖,是秦為水德的象徵。

同時,地宮中瀰漫的劇毒汞氣體可以使入葬的屍體和隨葬品保持長久不腐爛,還能起到防盜墓的作用。

要讓劇毒的氣體充滿龐大的地宮,水銀的用量必然不少。

曾有人推測,秦陵地宮中的水銀可能多達幾十噸甚至上百噸。

那麼,大量的水銀又來自何處呢?

秦陵銅車馬

「秦陵之中的大部分甚至全部水銀,有可能來自旬陽。

」段清波在其專著《秦始皇陵考古研究》中明確提出,旬陽青銅溝的水銀大概占到中國版圖內水銀含量的20%,而旬陽離秦陵的直線距離只有100多公里。

有證據表明,旬陽的汞礦開採,在先秦時期就開始了,而旬陽通往關中的「子午道」在2000多年前已經存在,提煉的水銀人背馬馱運往秦陵更易實現。

2

宮牆厚重「堅不可摧」

研究人員發現,在秦始皇陵封土堆下、墓室周圍,存在著一圈很厚的細夯土牆,即所謂的宮牆。

經驗證,宮牆東西長約168米,南北141米,南牆寬16米,北牆寬22米。

在修建宮牆的施工中,為了檢測用泥土夯實的宮牆是否堅硬,施工人員會站在遠處用弓箭射牆,若箭能插進牆體,修好的宮牆必須推倒重建。

這樣修成的宮牆,其頂面甚至高出了當時秦代的地面很多,整道牆的高度約30米,十分壯觀。

秦陵模型

在土牆內側,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道石質宮牆。

根據探測,墓室內沒有進水,而且整個墓室也沒有坍塌跡象。

關中地區歷史上曾遭受過8級以上的大地震,而秦始皇陵墓室卻完好無損,這與宮牆的堅固程度密切相關。

堅固的宮牆,僅僅是保護陵墓的其中一道「防線」。

秦陵地區地下水源豐富,第一層地下水距地表15米左右,第二層地下水距地表30多米,如果不解決地下水問題,地宮工程根本無法完成,因此阻排水渠就應運而生。

現代仿古「秦陵」內部

長約千米的阻排水渠其實是堵牆,底部由厚達17米的防水性強的青膏泥夯成,上部由84米寬的黃土夯成,規模之大讓人難以想像。

阻排水渠設計相當巧妙,秦始皇陵園地勢東南高西北低,落差達85米,而阻排水渠正好擋住了地下水由高向低滲透,有效保護了墓室不遭水浸。

地宮工程結束後,阻排水渠就被很厚的青膏泥層及時回填。

由於阻排水渠的回填密封,秦陵地宮內至今沒有地下水患也在情理之中。

秦陵想像圖

段清波說,《史記》中記載的「穿三泉」中,「三」其實是個概數,其實應該是指在施工中遇到了水淹,所以才修建了阻排水渠。

他還風趣地說:「秦人太聰明了,正在修建的北京國家大劇院,也不過是按照這套辦法來解決水浸問題的。

3

三重「大門」緊緊封鎖

如此規模宏大的地宮,又該設有幾道門呢?

有人說,地宮兩道門,一道為石門,一道為銅門;有的說,秦始皇崇尚六數,應為六道門……秦漢史專家郭志坤在研究相關史料後認為:秦陵地宮門道數量問題,其實《史記》中早有答案。

現代仿古「秦陵」內部

司馬遷在《史記》中,清楚地記載:「大事畢,已藏,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藏,無復出者。

棺槨及隨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門以內,工匠正在裡面忙活,突然間「閉中羨門,下外羨門」,工匠「無復出者」,也成了陪葬品。

這裡涉及既有中羨門,又有外羨門,內羨門則不言自明,地宮三道門似乎無可辯駁。

值得注意的是,司馬遷寫中羨門用了個「閉」字,外羨門則用了個「下」字,說明中羨門是可以開合的活動門,很可能是橫向鑲嵌在兩壁的夾槽中,是一道無法開啟的大石門,外羨門則是由上向下放置的。

內羨門可能與中羨門相似,三道門很可能在一條直線上。

4

內藏「弩弓」自動發射

在傳統中國厚葬之風興盛的背景下,盜墓行為也甚囂塵上。

早在兩千多年以前,人們就開始在墓穴中設置一些主動防衛的設施,既起到射殺盜墓者的目的,又能殺一儆百,嚇唬有盜墓企圖的人。

而秦始皇在防止盜墓方面也煞費苦心。

《史記》中記載:秦陵地宮「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進者輒射之。

指的是這裡安裝著自動發射的暗弩,萬一盜墓者闖入,必將死於非命。

如果記載屬實的話,這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自動防盜器。

那麼,經過千年的時光消磨,這套防盜器是否已經失效了呢?

出土秦弩

郭志坤通過對同時代冶煉技術的考查和評估,肯定了「秦陵地宮弩弓可能不會失效」的觀點。

經過科學檢測,秦俑的青銅兵器的表面上有一層含鉻化合物的氧化層,起著良好的防鏽作用,和我們今天的「不鏽鋼」原理相同。

秦俑坑中青銅兵器的發現及技術的先進,進一步佐證了秦陵地宮裡設置的「弩弓」歷經千年,有可能依然會發射傷人。

當時的弓弩射程有多遠?秦俑博物館原館長、「秦俑之父」袁仲一曾表示,有的強弩最遠能射七八百米,是蘇制AK47步槍有效射程的兩倍。

史書上記載秦朝有連排弩,但是目前還沒有發現。

近年來,隨著勘探科技的進步,考古學家對秦始皇陵的了解也逐步深入,關於「要不要發掘秦陵」的探討也漸漸興起。

秦始皇陵在歷代帝王陵中具有獨特地位,弄清其地宮的營建方式,對研究古代帝王建陵思想和中國陵寢文化的發展與演變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今後更細緻的考古勘探與研究,結合物探等最新科技成果,相信對於秦陵地宮的營建之謎一定會得到更科學更確切的結論。

如此規模巨大的秦始皇陵,你支持對其進行正式發掘嗎?歡迎留言討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秦始皇陵的最大突破 能抗住8級地震

秦始皇地宮之迷 墓室約一個足球場大,地宮是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為秦皇陵建築的核心。有關秦陵地宮位置問題,歷來眾說紛紜。史料《漢舊儀》一書中有一段關於秦始皇陵地宮深度的介紹:公元前210年,...

轟動世界的地下陵墓

地宮位置 有關秦陵地宮位置問題,歷來眾說紛紜。有的說墓室約一個足球場大,地宮是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而據史料記載——秦皇陵建築的核心史料《漢舊儀》一書中有一段關於秦始皇陵地宮深度的介紹:公元...

秦始皇陵墓地道陰兵之謎:秦陵地宮在哪裡

秦始皇陵位於臨撞縣城東5公里,距西安市約37公里,南倚驪山,北臨渭水。為什麼選位在這裡呢?有人認為,這與古人迷信風水寶地是分不開的。近年來,地質學家根據衛星拍照的圖片看:從驕山到華山工好像一條...

秦始皇秦陵地宮曝光,秦始皇屍體疑遭腐爛

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始皇陵從公元前二四六年秦始皇十三歲開始營建,前後三十八年時間動用數十萬人力。根據近幾十年的考古調查勘探,發現其陵區總面積達五十六平方公里,主體工程包括地宮、城牆、從葬坑等...

秦始皇遺體可能保存完好

秦始皇陵,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的陵墓,是世界第八大奇蹟,世界文化遺產,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驪山腳下。據史書記載,秦始皇嬴政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