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山海經》裡面的歷史故事而非傳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中國古代的文學性作品大概突出了這麼一個熱點過渡的過程。
當然其他文學作品中還有很多:如雜文、散文、書信、表、序等等。
唐詩之前還有詩經、楚辭,但從後世來講,影響較小了。
詩詞從起初的鬆散、寫實過渡到駢體的嚴格要求、浪漫,再配以樂曲的樂律,使古代詩歌達到一種文學性的高度,以致基於同樣的條件,後世難以超越。
這更像文人的耍酷。
由於當時的知識主要掌握在仕子之手,使得詩詞有點高高在上的感覺。
而小說寫法,更給了文人足夠的寬鬆度,而且小說的內容更平民化,更容易傳播,逐漸發達起來。
這類文學作品的特徵性往往是浪漫主義、有個性。
即便小說中的現實主義也是充滿浪漫的。
這源於小說可以讓思想信馬由韁,主觀虛構的特點。
寫的是人和人性,但是那個人真是那個人嗎?你說不是,又好像是。
並行的文化體系
那麼還存在另外三種形式的作品,影響巨大:
一、歷史;二、教材;這屬於古代的官方發布。
另外一種是各種學說、道。
《山海經》是否是最早的歷史記載
司馬遷之前也有歷史記載,而且寫法不一。
但懾於《史記》的巨大影響,後世的寫史方式,基本參照司馬遷的寫法了。
中國的歷史寫法重事件,人是期間的貫穿。
這與西方的寫法不同。
西方的寫史方法重人,事件是由人導致的。
《山海經》一直不被作為歷史記載看待,這個觀點也是來自司馬遷。
在文字發展不完善的情況下,在文書流傳受限制的情況下,上古的歷史通常是口傳心授的。
這也導致了傳播過程中的變形。
至《山海經》被整理為經書,已是西漢。
《山海經》裡面的歷史故事或者說傳說
《山海經·海外西經》:" 女丑之屍 ,生而十日炙殺之。
在 丈夫 北,以右手鄣其面。
十日居上, 女丑居山之上"。
晉郭璞《山海經圖贊·女丑屍》:"十日並熯, 女丑 以斃,暴于山阿,揮袖自翳。
"
晉葛洪《抱朴子·釋滯》:" 女仞 倚枯, 貳負 抱桎。
"仞,一本作" 丑 "。
甲骨文的丑是扭的本意。
這個丑並無醜陋的意思。
女丑,可以理解為一個女兒國,或者是母系氏族的部落,但是是敵對方,不太友好的一個部落。
甲骨文的屍,並不是死人的屍體的意思。
而是古人在祭祀先人的時候,往往讓已故先人的親屬坐在祭台上,這稱為屍。
女丑之屍,這是介紹有這麼一個部落,不太友好,但是有這樣祭祀先人的習慣。
實際並無明確的褒貶之義。
唐朝以前,在給外國國家或者地區起名字的時候,往往使用一些具有貶低、不屑之意的字詞,以彰顯自己國家的偉大和對敵對國家的不屑、藐視。
周末晉國此文風最烈,其《竹書紀年》被儒家否定,雖然也是對先前歷史的記載,但不符合儒家構架的歷史而遭到歷史淘汰。
《山海經》作為」怪異「之書,不入經典,反倒得以保留。
生十日,有可能是分裂為十個部落,而人間有禍,天上有災,這是古人的迷信思維方式,也就影射為十日炙殺之。
這十個日,後來被后羿幹掉九個,恢復了一個部落,結束了戰亂。
同樣類似的這種故事也發生在唐朝。
公元647年,唐朝的一位小官王玄策出使印度中天竺國(摩羯陀帝國),結果因為中天竺內亂,出使團隊被該國軍隊伏擊,大使王玄策和副大使蔣師仁死裡逃生。
後來,王玄策從唐太宗女婿吐蕃國王松贊干布和其他唐朝屬國處借來一萬多兵馬,直接自己帶兵就把中天竺滅了才撤兵,古印度得以統一。
當時使用的軍事材料主要是玄奘寫的《大唐西域記》。
」以右手鄣其面「這是該部落的軍禮或者通常的問候禮節方式。
」在 丈夫 北「中的」丈夫「,明顯是男權的一個部落。
至於後世有寫成仞的,甲骨文中無這個字,只有刃,刀鋒的意思。
人加上刀鋒,依然是不善的意思。
這樣再看《山海經》就會看到歷史了,而非怪異之書。
《山海經》產生的時代和當時的文化背景
《山海經》大約成書於戰國時期,西漢初又有所增刪。
也就是當初最早的記載至少應該使用的是周朝的金文,記載的是更早期的口傳心授的內容。
跑偏會有一點,因為當時的文字表達能力有限。
再早期的內容傳承更多使用的應該是類似甲骨文的象形圖象,而非嚴格意義的文字。
那麼,讀《山海經》至少應該懂甲骨文和甲骨文的造字方式以及當時古人的意象表達方式。
也就是用意象理解當時的文字的意義。
否則只能看到怪異。
其中越是具體的數字,往往虛數,但方位大概差不多。
待續。
。
。
。
。
。
《山海經》中的「女丑之屍」講述怎樣一個野蠻與血腥的故事?
《山海經》可以說是華夏第一奇書,裡面有很多遠古的光怪陸離的故事,《山海經》不同於《聊齋志異》,裡面記載的故事無法考證,但卻又總能切合到現實。《山海經》裡面有很多遠古的故事,是我國古代的一個傳說...
讀點書|《山海經》女丑
《山海經》中有關於「女丑之屍」的記載,那么女丑和女丑之屍到底指的是什麼呢?故事本身之下又有什麼寓意和暗示!關於女丑的我在《山海經》中找了三處有聯繫的記載。意思大概是:海內(山海湖泊,總之就是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