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物中的老虎,兇猛威嚴卻招人喜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老虎兇猛威嚴卻招人喜愛,新疆古代墓葬遺址有關老虎的文物比比皆是,金器、絲織品、銅鏡、銀器、玉器、壁畫等文物中時常可見到老虎威猛的身影。

吐魯番地區博物館藏木虎

這隻木老虎,現收藏於吐魯番地區博物館,它高15.3厘米,長31.6厘米,從軀體和尾巴上畫出的虎斑紋中看,它應是一隻兇猛異常的老虎。

木老虎頭大而圓,尾巴高高翹起,呈行走狀,與現實中的老虎形象相比,有很大的距離,甚至雕刻比較拙劣,也許1500多年前的雕刻者從來就沒有見過真老虎,才有「照貓畫虎」之嫌吧。

自治區博物館收藏的怪獸俑也是一尊1500多年前的木雕藝術作品,1966年出土於阿斯塔那53號墓。

與上只木老虎不同,怪獸的口、鼻、眼等位於銳角底部,只有在它直立時,人們才能看到它的五官。

怪獸脊背上繪有虎斑紋和四爪似虎爪,有人認為它是老虎,也有人說它似野豬。

不管怎樣,它是一個在墓中起辟邪作用的器物,與鎮墓獸的功能十分相似。

民間將虎視為神獸,借用它的威武勇猛鎮魔辟邪,保佑安寧。

《風俗通》上說「虎……能噬食鬼魅……亦避惡。

」所以在我國民間虎被視為祥瑞的動物。

老虎的兇猛和頑強一直為人們所推崇,虎圖騰崇拜在古代很普遍,殷商時期的青銅器上,虎形的圖案比比皆是。

虎符是帝王將相,調兵遣將的重要信物,盛行於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

新疆古代塞族、匈奴、突厥、回鶻等民族都喜歡老虎。

1978年,我區著名考古學家王炳華在吐魯番盆地阿拉溝墓葬進行發掘時,發現了一位已經香消玉殞的年輕女子墓葬,其中散落著令人眼花繚亂的黃金飾品。

專家推測,這座黃金墓,可能是戰國至漢代古老的塞族人留下的,這個女子可能是一位部落酋長家的千金小姐。

阿拉溝墓葬出土的金器量多,大小合計達200餘件。

大多是帶飾、衣飾。

虎紋圓牌八塊,直徑6厘米,重20克上下,圖案中老虎軀體捲曲成半圓,極富動感。

對虎紋金箔帶四件,長26厘米,寬3.3厘米,重27.75克,呈長條形,是鑲嵌於皮革上的裝飾物,兩虎相對,虎視眈眈。

造型獨特,工藝精細,顯示出較高的工藝水平,學者們認為這是當地古代居民圖騰崇拜的表現。

動物紋是草原文化的主要特徵,塞族人是新疆古老的遊牧民族,喜歡佩戴獅子、老虎、狼等動物紋飾的裝飾品,學者們稱之為「野獸風格」。

吐魯番盆地阿拉溝墓葬出土虎紋金牌

漢代吐魯番的車師貴族也比較喜歡具有「野獸風格」的黃金飾品,1996年考古人員在吐魯番市交河故城溝西墓葬中,發現的裝飾虎紋的金冠、虎紋金戒指、牛頭形金牌飾都反映了這種草原文化。

吐魯番市交河故城溝西墓葬出土虎紋的金冠

1994年吐魯番市交河故城溝北墓葬出土的怪獸啄虎紋金牌飾,是一件充滿神秘色彩的珍貴文物。

金牌飾呈半浮雕形,只見一隻鷹嘴龍身、鷹爪的怪獸,正啄住一隻老虎的脖頸,鷹爪抓住虎的面部。

老虎則低首垂尾,一副任由怪獸撕咬,無可奈何的狀態,形成了怪獸的兇悍與老虎的頹喪的鮮明對比,頗有情趣。

吐魯番市艾丁湖潘坎兒墓葬出土虎噬羊銅飾

老虎也經常出現古代銅器中,如吐魯番艾丁湖古墓中出土的一件戰國至漢代時期的虎噬羊銅飾,鑄造精巧,老虎邊走邊拖咬著一隻身體蜷縮的羊。

透雕的方法刻畫出老虎強壯的身軀和粗壯的四肢,連爪趾都刻畫得纖毫畢現,是一幅生動寫實的野獸撲咬家畜的立體圖景。

毛織品中的老虎卻是乖巧可人,1985年且末縣扎滾魯克古墓發現的一塊黃色毛織品中,裝飾有栩栩如生的老虎和駱駝,如同現代流行的卡通虎,流露出雅致童真的情趣。

專家們認為,毛織品上的老虎是2800多年前且末居民手繪而成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合理利用,讓沉睡的歷史文化「活」起來

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夜幕快要降臨時,來自湖南的遊客周來德走進新疆吐魯番市文物遺址交河故城。依稀的光線讓這座千年古城仿佛有種穿越的感覺,熱瓦甫的琴聲響起,如夜空冒出的精靈,直入人心。30分鐘的演出,...

眾首次參與新疆吐魯番考古發掘

志願者:原以為充滿神秘和刺激工作一上午後累得腰酸背痛亞心網訊(記者趙梅)「原來考古發掘工作那麼辛苦、枯燥」,9月7日,吐魯番市七泉湖鎮木爾吐克薩依戍堡考古發掘現場,志願者楊曉婷在歷經了兩三個小時...

吐魯番的記憶

吐魯番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曾經是西域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之一。歷史悠久,有四千年文字記載。文化積澱深厚,從最早的交河故城,到高昌故城、坎爾井、蘇公塔、維吾爾古村落,已發現文化遺址200餘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