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吐魯番只有葡萄和哈密瓜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站在嘉峪關的城牆上向西望去,沙海茫茫,透出一種神秘的荒涼。
走過敦煌再向西,沿著絲綢之路的方向過去,在綿延無際的戈壁礫石沙漠中,有一塊小小的綠洲,它就是有著「沙漠翡翠」之稱的吐魯番。
吐魯番是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地,古代中西交通要道上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它源源不斷地接受各種文化的薰染,有著豐富的遺蹟和無數的稀世珍品。
吐魯番文書,是指從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古墓葬區以及一些古城包括樓蘭、米蘭、于闐、高昌、交河等洞窟遺址出土的紙質寫本文書。
豐富的歷史背景賦予吐魯番文書深厚的文化內涵。
吐魯番是東西方文化和宗教錯綜交織與相互融合的交匯地,是我國絲路遺址最為豐富的地區。
遺存的古城、石窟寺、烽燧、墓葬、岩畫等達200餘處。
由於吐魯番長年少雨,氣候極其乾燥,使得地下埋藏的文書古物不易腐爛而能保存至今。
早在西漢時期,中央已經在吐魯番地區設校尉,東晉成帝咸和二年(327),前涼張駿在這裡建高昌郡,後歷經了高昌郡、高昌國、西州三個時期;9世紀中葉後,為回鶻占據。
有著一千多年的生活史,遺址規模宏大,城郊古墓星羅棋布,比比皆是。
它儼然就是延續千年的高昌社會生活的再現,也是一個包羅萬象、豐富多彩的文化寶庫。
吐魯番文書從內容上看,可粗略分為公私文書、古籍、佛道經卷等四大類,涉及到社會的各個方面。
例如公文書有朝廷詔敕、律文、籍帳,以及各級軍政機構的文牒,數目巨大;私文書包括世俗及寺觀所有的各類疏(衣物疏、功德疏之類)、契券(租佃、借貸、僱傭、質賃、買賣等)、遺囑、辭、啟、信牘等;古籍有儒家經典、史書、詩文、啟蒙讀物等;宗教類有佛教經論,道教符、經文,以及摩尼教、景教、祆教等宗教文書和典籍。
它既生動具體地反映了這一時期的歷史社會面貌,又填補了我國沒有唐代以前檔案文書的空白。
對於研究古代社會結構,政治、經濟、軍事制度,西北歷史地理與邊防絲綢之路與中西交通,民族關係以及社會民情、風俗文化等,都是極具學術價值的第一手材料。
吐魯番地區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所處地理位置在歷史上非常重要。
這裡是來自四面八方的商賈遊客匯聚的地方,更是東西方文化特別是漢文化與異族文化、異質文化進行交流、滲透和融合的地方,不同民族的人群用不同的文字記錄了長達1000多年的歷史。
在吐魯番遺存下來的文獻,有24種文字,是整個絲路沿線發現文字最多的地方。
吐魯番出土文書全面而直觀地反映了當時世界主要文化的鮮明特色和具體風貌。
因此,吐魯番出土文書堪稱當時人類文明的一部百科全書。
吐魯番出土文書被譽為「高昌歷史的秘密資料庫」、「西域文化的地下博物館」。
吐魯番文書在許多方面的價值不遜於敦煌遺書。
吐魯番文書最早和最晚時間的時代都超過敦煌遺書,綿延的時間更長。
而且吐魯番文書其內涵因時代的不同而較敦煌遺書更為豐富,它正好補充了敦煌遺書中北朝隋唐世俗文書的不足,相比較來說,敦煌遺書更多的是有關宗教方面的書籍,其他文書的數量遠遠低於宗教類文獻;吐魯番文書的內容要比敦煌遺書更豐富,它包含了更多社會信息,為吐魯番本地保存了連續的檔案記錄。
吐魯番文書的出土,以及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也使吐魯番和敦煌成了絲綢之路上的「雙雄」,並由此產生了「雙學」,即吐魯番學、敦煌學兩門國際性顯學(顯學通常是指與現實聯繫密切,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或者在思想學術界占統治地位的學說)。
吐魯番也因此成為絲綢之路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
上世紀下半葉開始,馬斯伯樂公布了斯坦因從吐魯番阿斯塔那墓葬掘走的文書;日本西域文化研究會發表了日本學術界對從吐魯番墓葬拿走的漢文文書進行系列研究的成果;70年代以來,德國也出過兩本被帶走吐魯番文書漢文經卷目錄。
吐魯番文書中包含著大量的新史料,大部分有價值的文書在20世紀初就流散國外,還是給全面利用這批文書資料造成極大困難,國家有關方面也在就文書回歸的問題不斷地和相關部門協商,希望更多的吐魯番文書能夠通過更多的交流早日得到利用。
我國和世界上很多國家已經就吐魯番的學術交流方面建立了良好的關係,這也是促使吐魯番文書文化回歸的重要一部分。
俄國拿走的吐魯番文書,數量巨大,但公布的很少。
1957年,前蘇聯科學院曾邀請我國學者鄭振鐸前往,協助整理這些文書。
1996年美國耶魯大學東方研究所,連續申請了「重聚高昌寶藏」的研究項目,並獲美國路斯基金會的資助項目。
他們在中國學者的幫助下,將《吐魯番出土文書》的內容全部輸入微機,讓該校學生進行研究。
由此不難看出,這些國際性文化團體的成立有效的促進了國際間對吐魯番文書的交流。
在近代動亂的歷史發展中我國諸多文物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大量的古代書法珍品和古籍善本流失國外,給我國的古代文化遺產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它們的經歷和命運都不盡相同,有的是被騙被偷,如敦煌遺書和吐魯番文書;有的則是被隨意破壞,強行取走,如《永樂大典》……它們的歷史恰恰就如中國近代的歷史,令人痛心疾首。
「火洲零距離」(微信號:tlfswxcb)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內容來源:網絡
本期編輯:小穆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長按上圖,識別二維碼關注
復興文明|探秘吐魯番的「地下博物館」
阿斯塔那古墓阿斯塔那墓地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吐魯番市區東偏南約40公里處,距高昌故城6公里,是古代高昌城鄉官民的公共墓地,大約形成於公元3-8世紀,距今有1700多年歷史。
探秘吐魯番的「地下博物館」——紀錄片《絲路大遺址》拍攝日記
歷史文化傳承者 文化產業製造者 中國復興文明文化產業集團是一家以復興華夏文明為使命,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目標,發揚中國民族傳統文明的產、學、研綜合型文化產業開發集團。集團目前已在香港、北京、陝西...
文物所見西域粟特人的社會生活風尚
粟特人是活躍在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商業民族,他們隨著商業活動的頻繁而進入西域,成為促進古代西域社會文化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本文應用考古發掘資料、出土文獻史料以及典型文物圖案等,探討了粟特人在西域的商...
出土文獻所見絲綢之路概說
作者: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榮新江 內容提要:絲綢之路研究主要依據三個方面的資料,東西方的傳世文獻,絲路沿線發現的文書,各地出土的文物。絲綢之路沿線的敦煌、吐魯番、樓蘭、尼雅、焉耆、庫...
「吐魯番出土文書精粹展」長沙展出受歡迎
光明網03-17 10:23顯示圖片□馨林由長沙市文廣新局、吐魯番地區文物局、長沙市文物局主辦,長沙簡牘博物館、吐魯番博物館、吐魯番學研究院共同承辦的《翰墨留香絲路溢彩——吐魯番出土文書精粹展》...
講故事·知新疆 | 揭秘吐魯番曠古逸史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期待中~ 吐魯番位於新疆東部天山南部盆地,漢代稱「車師」,十六國至唐代稱「高昌」。歷史上,這裡一直是多民族聚居地,西域地區漢文化遺蹟在吐魯番保存最多...
歷史學家的技藝:在有限史料中探究無限歷史
歷史學家的技藝,就在於用有限的史料探究無限的歷史。無論是「知其然」的場景復原,還是「知其所以然」的現象解釋,史料都是歷史研究的源頭。尤其是百年來陸續現世的出土文獻,雖是吉光片羽,卻映射出大唐帝...
唐代漢字文化在絲綢之路的傳播
【摘要】 唐代漢字、漢籍在絲路傳布的情形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由於商貿經濟、政治、宗教與生活文化等環境,呈現出不同的接受與發展的歷程,明顯與其現實環境對漢字、漢籍需求的程度成正比。漢字早在漢代便...
阿斯塔納古墓群再出17件唐陶盤 推測墓葬最早至西周
中新社烏魯木齊2月2日電 (記者 孫亭文)被稱為「地下博物館」的新疆吐魯番地區阿斯塔納古墓群又有新發現,考古學家在阿斯塔納古墓群外圍墓葬中出土17件唐代陶盤和1盞泥燈。對該墓葬進行發掘後,考古學...
《大唐西域記》最早寫本殘卷新解
——「唐僧」玄奘和高昌王室關係密切「近期,我們在組織力量對吐峪溝出土的眾多文物文書進行整理時,發現了它。」吐魯番地區文物局局長王霄飛所看重的,就是最早的《大唐西域記》寫本殘卷。寫本是指成書時手寫...
玄奘之路——絲綢之路與絲路貿易
文 / 馮培紅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絲綢的西傳、中亞商品的東來、粟特胡商的漢化、西域貨幣在河西地區的流通,這些都引起了中亞諸國對東方中國的美好憧憬,出現了以粟特人、回回人為主的東向民族移動和...
吐魯番:四大文化體系、七大宗教在這裡融合|向西,重走絲路輝煌
人類歷史上,因為文化衝突和宗教衝突發生的戰爭數不勝數。但是世界上有這樣一個地方,偏偏融合了中國文化、印度文化、希臘文化、伊斯蘭文化四大文化體系和薩滿教、祆教、佛教、道教、景教、摩尼教、伊斯蘭教七...
吐魯番出土文書亮相長沙
本報烏魯木齊12月14日訊記者曹新玲從吐魯番地區文物局了解到:由長沙市文廣新局、吐魯番地區文物局、長沙市文物局主辦,長沙簡牘博物館、吐魯番博物館、吐魯番學研究院共同承辦的《翰墨留香絲路溢彩——吐...
1537年前吐魯番文書 一個奴隸可換137匹絲
我們還記得,公元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居住在敦煌莫高窟的道土王圓篆,在南區第16窟清理流沙,無意中發現長甬道北壁還有一個被封閉的洞室,室內堆滿了經卷、文書、織繡、畫像等大批古代文物。這批文...
唐代新疆的饢、點心和瓜果
唐代時期,我國社會經濟文化高度繁榮,對於外來文化採取兼收並蓄的態度。作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樞紐之地古西州(唐代西昌州的新名,今新疆吐魯番地區)的飲食文化深受中原文化影響,也同時保持著一定的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