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墓看起來像「金字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美洲的瑪雅金字塔

秦陵地上九層台榭立面圖

秦陵俯瞰圖

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埃及胡夫金字塔

土耳其的摩索拉斯陵墓

漢武帝的茂陵

東西方的「同」與「不同」系列報導之四·帝王陵

文、圖:卜松竹

乘坐飛機從高空望下去,目光所及的秦陵封土是一個近乎標準的、底面正方形的椎體。

一些外國的學者因此稱它為「黃土金字塔」。

但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準確,按照近年的考古研究發現,秦始皇陵不僅僅是今天遊客們在地面上可以看到的三層台階式「覆斗形封土」,而是建造在九層夯土之上的中華土木大「金字塔」,甚至比埃及胡夫金字塔更大。

那麼這種外觀上的可比較性,是否能夠說明始皇陵與金字塔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繫呢?或許並不能這樣說。

兩者代表的文化背景、喪葬觀念、宇宙觀念等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

「相似」也許只是一種巧合。

秦陵「金字塔」 大過胡夫金字塔

很多人在去秦始皇陵之前,都會想像它有多麼雄壯。

身臨其境時卻往往失望地發現:面前就是一個大土堆。

上面種滿了樹。

參觀的人只是通過一條甬道走上去,既不陡峭,也不崎嶇,似乎並不能讓人產生穿越2000年時空的夢幻之感。

這個土堆就是考古學家口中的「封土」。

通過上世紀50年代的老照片可以發現,它是非常明顯的階梯形。

大階梯有三層,儘管兩千多年的水土流失,它仍然呈一個階梯式的、沒有尖頂的方錐體。

根據近年公布的考古成果顯示,可以推測秦陵封土下為地宮,因其由上向下開挖的施工方式,其開挖範圍又稱墓壙。

根據物探考古得知:秦陵地宮的開挖範圍東西長約170米、南北寬約145米;其底部東西長約80米、南北寬約50米,高約15米,底部距地表約30米。

按照建築需要,地宮建好後,其上的封土建築(包括封土內的建築)才能陸續開建。

根據考古資料分析,這棟建築夯土基礎的一部分在墓壙外,一部分伸進墓壙內,伸進墓壙的夯土可能緊貼墓壁建造,接近墓室部分可能使用了大量的青磚和石材。

遠處觀察陵墓,除卻中心部位,其實是一座高達九級的高台木構建築。

根據建築考古學家楊鴻勛的推測,這座土木結構金字塔底座的是邊長500米的正方形,占地面積約25萬平方米,建築的高度是115米。

而一直被公認的世界上占地面積最大的陵墓建築——埃及胡夫大金字塔的塔底邊長230米、占地5.29萬平方米,底面邊長還不到它的一半。

也就是說,這座「土木大金字塔」是人類歷史上出現過的占地面積最大的陵墓建築。

根據考古學者的分析,高台建築可能在秦始皇未死前就已建成,在最後堆築封土前被拆毀,封土覆蓋的時間可能在埋葬秦始皇后。

最後的封土是夯築而成的,只不過夯築的精細程度不如台階式牆狀夯土台,其厚度40至70厘米。

研究者指出,參觀過秦陵封土的人多能發現中上部好像存在台階。

其實,這並不是人為有意堆就的,這一台階的位置恰與發現的台階式牆狀夯土台的頂面重合。

封土外觀形成台階是因為墓室上部的回填夯土疏鬆、天長日久自然下沉所致,因為台階式牆狀夯土台上的封土因其下夯土台結構的原因沒有與墓室上部的封土形成同步下沉。

秦始皇陵興建晚於中山王去世半個多世紀,其後的帝王陵墓未發現這種建築形式,可謂孤獨地屹立於中國大地上。

考古學家段清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因其在中國墓葬史上的獨一無二性,我們最後只好稱這種建築形式為『秦陵式』。

」而這種形式,與「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摩索拉斯陵墓有著強烈的相似性。

根據19世紀以來多年的考古發掘資料,考古學家發現摩索拉斯陵墓整座建築由三部分組成。

其底部是高大、近似於方形的台基,高19米,上平面長39米,寬33米,內有停棺;台基之上是36根高11米的連拱柱,最上層是金字塔形的由24級規則的台階組成的層頂。

這座長方形的陵墓一直向上延伸了約50米,抬頭仰望,陵墓高聳入雲,猶如懸在空中。

除了金字塔形頂和秦始皇陵封土建築不同外,高台和環廊是它們的共同特徵。

不過現在還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兩者之間存在聯繫。

東西方帝陵 建得高都是為「通天」?

漢代劉向說,從舜到秦穆公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沒有墳墓。

大約在春秋中晚期,出現了墳丘,戰國時則成為普遍現象。

秦人「大作丘隴」,至遲到戰國後期惠文王時已經出現。

旅美歷史學者郭政凱認為:其他文明求高不是目標,人們心中渴望的是儘可能地接近生活於天上的「上帝」與各路神仙,方便溝通。

在《金字塔銘文》中有這樣的話: 「為他( 法老) 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天。

」金字塔就是天梯的一種形式。

中東地區的「通天塔」,最高一層是巴比倫的大神馬爾杜克休息起居的神廟。

雅典城中的最高處,供奉的是雅典娜、波塞冬。

羅馬萬神殿的穹頂敞開的圓口也是諸神出入的地方。

瑪雅金字塔的頂端通常是挖人心獻祭諸神的場所。

中國古代與神交往也是在高處進行,多半是在山上,或築壇祭拜。

在這一點上,世界各地的古人想法一致。

但是中國墳丘的出現,與神沒有關係,主要是為標識地點,便於祭拜( 如孔子為母修四尺之墳) ,對上層社會來說,尤為重要的是區分等級,不同的高度,代表不同的等級身份。

至於墳丘掩蓋的建於地宮之上的仿崑崙「增城九重」的九層高台,有可能是始皇用於與昊天上帝交往的「地天通」。

墳丘周圍的建築與陪葬,如秦俑、銅車馬、馬廄坑、珍禽異獸坑、百戲俑坑等,甚至排水系統都可與古人描述的四象五宮廿八宿一一對應。

同時,始皇陵不是孤立的,它有專屬道路連接都城咸陽,由信宮,後改為極廟( 以象天極) 直達麗山( 秦時對始皇陵的特稱) 。

也就是說,從咸陽到陵園都是當時人對宇宙天象認識的圖譜演示。

如果按照這種觀點來解說的話,則始皇陵與金字塔之間似乎存在著某種觀念上的近似性。

郭政凱指出,從始皇統一後出巡,11年間5次有4次都是東巡,而且在震懾宣撫關東的同時,不忘找尋仙人,索取仙藥,足見對東方蓬萊神學系統的傾心。

他在晚年沉迷於神學,寧願放棄「朕」的尊稱,而改為長生不老的「真人」,「真人」這一名稱即來自東方神學。

因此,「在陵墓中融合西方的崑崙神學系統與東方的蓬萊神學系統可能性極大。

甚至我們還可以發現始皇陵封土頂端『太帝所居』的地方,與中東通天塔頂端的性質相同,是否暗示著崑崙神學系統與巴比倫文化的聯繫?而『地天通』九層高台與埃及金字塔的天梯作用相仿,二者之間又有什麼關係? 如果我們在此基礎上再向前跨一大步,不能不讓人想到,華夏與西方的交流絕非始自周穆王西遊,交往的種族也絕非周原出土的蚌雕塞種人頭像那樣單一,就連一向視為荒誕不經的《拾遺記》所載始皇與乘潛艇、掌握神秘光源的宛渠國人聚會,聽他們神侃天地初開的親身見聞,是否也宣示著始皇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文明探源|秦始皇帝陵再揭秘

秦漢大一統時代,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作為社會縮影的都城及都城縮影的帝陵,奠定了此後兩千年中國都城和帝陵文化傳統。從秦與西漢帝陵的規劃布局,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的...

秦始皇陵之未解之謎-九層妖塔真的存在嗎?

秦始皇陵暗藏「九層妖塔」  坐在飛機上俯視秦陵封土,  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見  方形  錐體,所以美國人叫它「黃土金字塔」。其實美國人錯了,秦始皇陵不是三層台階式「覆斗形封土」,而是建造在九層夯...

秦始皇陵地下藏墓中墓 考古學家不敢挖!

【科技訊】6月16日消息,秦始皇陵地下藏墓中墓,考古學家不敢挖。秦始皇陵發現30年,為什麼一直不挖?有人說是因為秦始皇陵中有神秘詛咒,入者必死,有人說秦始皇陵有神明暗中保護,這都是傳言而已,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