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驚現大型先秦越人公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南方日報訊 (記者/楊逸 實習生/施李艷通訊員/穗文考)近日,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廣州中新知識城工程建設,對九龍鎮棠下村欖園嶺先秦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

經過3個多月的考古發掘,考古隊發現西漢早期墓葬1座,先秦時期墓葬50餘座,均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墓。

現場出土不少陶器、原始青瓷、青銅器隨葬品,器型以印紋硬陶罐、瓮等居多。

據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介紹,欖園嶺墓地是2014—2015年度廣州地區考古發掘面積最大、文化遺存最豐富的先秦時期墓地,也是廣州地區繼增城浮扶嶺、黃埔大公山和從化橫嶺之後先秦考古又一項重要發現,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研究價值。

專家表示,欖園嶺先秦墓地的發現,將對南越文明源頭的研究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位於黃埔區九龍鎮欖園嶺遺址地處偏遠。

或許誰也沒有想到,這裡竟是南越先民沉睡千年的安身之所。

從考古現場可見,大大小小的墓穴沿山勢排列,排列有序,長約2.1—2.8米,寬約1.2—1.4米。

工作人員告訴筆者,為對欖園嶺先秦遺址進行深入調研,揭露面積近2000平方米,整個考古面積則超過6.5萬平方米。

遺址墓葬共分兩個時期,形制均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墓:北區發現的唯一一座墓葬屬於西漢早期,而南區發現的先秦墓群,所處年代則跨越西周晚期到春秋中晚期。

墓穴里的出土遺物內容豐富,多為隨葬陶豆和原始青瓷豆,個別墓葬還發現銹跡斑斑的小件青銅斧和青銅箭鏃。

在疊壓在墓口之上的文化層中,考古人員出土了大量曲折紋、夔紋、雲雷紋、方格紋的幾何印紋陶片,器型多為印紋硬陶罐、瓮等。

「這些墓穴埋葬的都是一些平民百姓。

無論墓葬的大小或隨葬品的種類,差異都不明顯。

」本次項目的考古領隊、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主任張強祿表示,這片遺址的用途相當於今天的「公墓」。

這些墓穴排列有序,相互之間沒有破壞,可見應有專人管理。

這片墓地的發現,也向人們揭開了先秦越人生活的神秘面紗。

所有墓穴都順著山勢按等高線排列,與漢人「背山面水」的風水寶地明顯不同。

越人流行卷席而葬,墓穴里也沒有留下漢人墓地常見的棺槨痕跡。

不少墓穴里還散落著陶器、青銅器等陪葬品。

張強祿指出,從陪葬品的類別可以分辨出墓主的性別:一般男性墓穴里多以生產工具陪葬,女性墓穴則常發現裝飾品。

考古人員在其中兩座相鄰的墓穴里,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兩座墓穴里破碎的原始瓷片,竟然可以互相拼在一起。

「這說明這些瓷片都是來自同一件器物,打碎後分別丟進兩個墓穴里。

」張強祿告訴筆者,這種特殊的祭祀儀式叫做「碎物葬」:「這也說明兩座墓穴的墓主之間,或許存在著某種血緣關係。

由於當地土質屬酸性土壤,因此沒有發現任何人類或動物遺骸在遺址中保存下來。

「我們推斷這些墓穴里曾有牲畜陪葬,例如狗、羊之類,但還需要土壤分析結果加以證實。

」張強祿說。

眾所周知,廣州城最早的位置在南越國宮署遺址一帶,為何如此之多的先秦遺址扎堆東北郊?張強祿解釋說,黃埔與增城、從化接壤,地形多為低矮山崗,自然資源比較豐富,適宜人類生活。

南越先民群落可能生活在平原地區,而將鄰近崗丘闢為墓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廣州發現大型先秦古墓群出土千件文物

這是廣州增城浮扶嶺大型古墓群發掘現場(1月30日攝)1月30日,考古工作人員展示廣州增城浮扶嶺大型古墓群發掘出土的青銅器廣州增城浮扶嶺大型古墓群發掘出土的文物(1月30日攝)廣州增城浮扶嶺大型古...

楊官寨遺址現大量史前墓葬

華商報訊(記者 張小剛)今年,省考古研究院在對高陵楊官寨遺址環壕外圍進行針對性考古發掘時,發現大量史前墓葬。昨日,華商報記者從省考古研究院獲悉,根據出土隨葬品及碳十四測年,推斷該批墓葬系國內首次...

近赴蒙古國遠到肯亞 河南考古走上國際舞台

蒙古國作為古代匈奴民族統治的中心地帶,留下了眾多的遺址和墓葬。因為缺乏先進的考古技術,只能地面觀察墓葬、遺址狀況,無法窺其全貌。「河南考古人帶來的低空攝影和航測技術,幫助蒙古國同行看到了古代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