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南重大考古發現!百餘公里先秦時期聚落遺址驚現涼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2月18日上午,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從四川省成昆複線(涼山段)重大考古成果通報會上獲悉,今年8月初至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涼山州博物館、西昌市文物管理所等單位組織了十餘支考古隊伍,對鐵路施工涉及的18處文物點逐步開展了科學的考古發掘工作,目前已經完成了1萬餘平方米的田野發掘工作,取得了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

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專家介紹,這次考古發掘發現了川西南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存。

與此同時,發現了四川境內除成都平原以外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先秦時期聚落群,20餘處先秦時期遺址沿四川第二大平原即安寧河河谷平原分布,綿延百餘公里。

這讓專家們驚喜不已:這可是在西南地區甚至全國來說都是十分罕見,可謂目前川西南最成體系、最為重要的考古發現。

探查:

田野發掘上萬平米

成昆複線沿線藏寶不少

成昆鐵路峨眉至米易段擴能工程起自峨眉站,經涼山州甘洛、越西、喜德、冕寧、西昌、德昌等縣至攀枝花市米易縣,線路全長383.568千米。

2014年至今,在成昆公司介入和支持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涼山州博物館、攀枝花市文物局及各市、區、縣文物管理所等單位,先後進行了三次專項考古調查勘探及覆核工作,確定了鐵路紅線內所涉及的文物點48處。

其中,舊石器遺址1處、新石器至商周時期遺址22處、秦漢時期遺址及墓地5處、唐宋時期遺址5處、明清時期遺址及墓地14處、古建築群1處。

據介紹,今年8月初至今,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涼山州、攀枝花當地的文物管理單位組織了十餘支考古隊伍、一百餘位專業人員對施工涉及的18處文物點逐步開展了科學的考古發掘工作。

目前,正式結束了11處文物點的考古發掘工作,另外7處遺址因分布面積大、古代文化堆積好的遺址仍在緊鑼密鼓地開展田野工作。

「截至目前,成昆複線(峨米段))已經完成了1萬餘平方米的田野發掘工作,取得了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

」據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通報,這些文物點主要集中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時期,部分遺存可能進入西漢早期。

另有少量南詔大理時期和清代晚期遺存。

主要成果有280餘座墓葬,500餘座灰坑、房址、灰溝、灶、窯,另有3500餘個柱洞,以及3200餘件小件標本,這些標本主要為墓葬隨葬品,多為陶器,有少量青銅器、鐵器和飾品。

現場:

涼山首次發現集中埋葬墓地

墓主人身份暫時成謎

12月18日,在西昌市裕隆鄉長村村的羊耳坡遺址考古發掘現場,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在現場看到,多名考古人員正在對埋藏在墓地中的各類陶器進行發掘,密集的墓葬群分布在田野中。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羊耳坡遺址所發現的土坑墓大小、形制有別,其中大型墓葬呈甲字形,由墓道、墓室兩部分組成,通長4~5、寬2~3、深1.2~1.4米。

據該遺址考古現場的負責人鄭萬泉介紹,目前,羊耳坡遺址的發掘工作仍在進行中,已出土各類陶、金屬類等小件標本400餘件,「在墓葬中,我們還發現了少量青銅器、鐵器等兵器或工具,另外還發現了精美、保存完好的金串珠、銀管珠、瑪瑙飾品等。

涼山州文物管理所所長唐亮表示,羊耳坡遺址發現的墓葬十分集中,其中在一塊400平方米的遺址上,發現大小96座墓葬,這樣的情況十分罕見。

「如此大規模、密集的墓地,在涼山境內還是首次發現。

」唐亮說,這麼集中的墓葬或為古人類聚落群的集中埋葬墓地,墓主人的身份及背後的謎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成果:

清理多個先秦時期聚落遺址

推測為半地穴式房址

「這次我們發現了多處先秦時期墓地。

」據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所副所長陳葦介紹,除羊耳坡遺址發現集中墓地之外,新莊遺址也發現了集中埋葬的墓地,兩處分布面積均超2000餘平方米。

這些墓葬多為豎穴土坑墓,另有部分瓮棺葬和石構墓。

從隨葬器物推測,羊耳坡、新莊遺址的墓地時代主要處於商代至西漢。

另外,陳家燒房遺址已發掘的一座土坑墓出土了一組陶器組合,初步推測其可能處於新石器時代晚期階段。

另外,考古人員還清理數個先秦時期聚落遺址。

陳葦介紹,目前,各先秦時期聚落遺址已發現並清理了3500餘個柱洞,這些柱洞分布密集,少量呈規則分布,可以明確辨認房屋遺蹟。

而大量的柱洞呈不規則分布,部分存在打破關係,這為探討居址內多次建房提供了線索。

18日,在西昌市阿七鄉的一處發掘現場,考古人員清理出了2000多個整齊的圓柱洞。

「柱洞是古代建築的痕跡之一,這種遺蹟是古代人蓋房子的時候,把木柱子打到地基上,然後遺留下來的痕跡。

」這說明當時的建築十分密集。

同時,多個遺址發現了約50座方形近圓角的坑類遺蹟,這些方坑邊長界於2.8~3.5米左右,殘存深度不一,淺者0.15米,深者近0.6米。

其中多數於坑底中部有柱洞和用火痕跡。

推測這類遺蹟當屬半地穴式房址。

這是首次在安寧河流域發現分布廣、數量多的半地穴式房址,為探討該區域古代建築形式、聚落形態、環境氣候等提供了新的線索。

價值:

四川第二大先秦時期聚落群現身

不排除還會有更重大考古發現

「本次考古意義十分重大,是四川西南最重要考古發現。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次發現了川西南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存。

去年廟門前遺址碳十四測年數據表明該遺址界於距今4800~4500年,「這與成都平原最早的古遺址幾乎為同一時期,但呈現的文化差別很大。

」陳葦表示,這說明距今4000多年前,不光成都平原有人類活動,安寧河谷平原作為四川的第二大平原也有人類活動。

此外,今年陳家燒房遺址和大廠遺址墓葬隨葬品也顯現出濃厚的新石器時代特徵。

安寧河流域新石器時代考古遺存的文化面貌逐漸清晰起來。

同時,發現了四川境內除成都平原以外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先秦時期聚落群,這在西南地區甚至全國來說都是十分罕見,可謂目前川西南最成體系、最為重要的考古發現。

成昆鐵路施工所涉及的20餘處先秦時期遺址沿安寧河河谷平原分布,綿延百餘公里。

這為探討聚落形態、聚落群之間的地理空間分布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實物資料。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考古,初步建立起安寧河流域的先秦時期考古學文化時空框架及譜系關係。

本次已發掘的十餘處文物點,出土了大量遺蹟和遺物,尤以陶器、石器居多。

這為探討該區域的考古學年代序列、譜系關係及文化交流等提供了最為直觀的材料。

從目前出土材料看,初步認為在安寧河流域可能新增2、3種考古學文化(類型)。

此外,為研究西南夷中的邛、筰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重要的線索。

「以往研究邛、筰,多限於利用大石墓的隨葬資料。

本次考古工作已經在多個遺址中、土坑墓中發現不少與之相似的陶器出土。

這為全面認識邛、筰等西南夷民族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同時,為半月形地帶文化傳播提供了系統標本,也為中國西南地區古代文化交流、南方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與傳播提供了新的研究課題。

該負責人透露,目前成昆鐵路(峨米段)的考古發掘工作接近完成了暨定計劃的四分之一,考古發掘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下一步,將繼續對羊耳坡、新莊、安寧場遺址進行大範圍揭露,以期更全面了解各遺址的整體聚落結構,或將還有更多重大的考古發現。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江龍 攝影報導

部分圖片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編輯 潘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四川涼山發現綿延百餘公里先秦時期聚落群

新華社成都12月22日電(記者高蕾、童方)記者22日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該院與涼山州博物館等單位在進行成昆鐵路峨眉至米易段擴能工程線路的考古發掘工作中,在安寧河西岸發現20餘處、綿延百餘...

四川發現重要先秦遺址:墓葬眾多考古價值極大

四川發現先秦遺址,墓葬眾多考古價值極大。從今年八月至今,四川地區對發現的先秦遺址,展開了一萬餘平方米區域的發掘工作,發現眾多墓葬,成功挖掘出相當具有考古價值的文物,歷史意義與價值極大!這次考古發...

四川會理髮現335座新石器至西周時期石棺葬

新華社成都4月28日電(記者童芳)記者28日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該單位去年到今年在四川會理縣發現335座新石器時代晚期至西周時期石棺葬,是我國西南地區首次發現數量如此巨大的石棺葬,為揭...

四川考古首次大規模發現半地穴式房址

中新社成都10月11日電 (岳依桐)記者11日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人員日前於涼山彝族自治州安寧河流域首次大規模發現、辨識出半地穴式房址。這在四川地區尚屬首次。2016年8月以來,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