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兩個女人穿越時空的相遇:婦好墓發掘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75年冬天,為了響應在全國開展的「農業學大寨」活動,河南安陽小屯村的村民們準備將村裡的一片高地進行平整,修成梯田。

小屯村是商代後期都城——「殷墟」的所在地,也是中國歷史上可以肯定確切位置的最早的一個都城,對研究商代後期奴隸制社會的歷史有著重大的意義。

殷墟的一處建築遺址(圖自網絡)

對殷墟的科學發掘始於1928年。

那時,以李濟、董作賓為代表的我國第一代殷墟考古學家們,在這裡不僅發現了宮殿基址、大面積的祭祀坑、車馬坑、王室墓葬群和大型排水溝,還發現了大批甲骨。

然而1937年,隨著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他們的工作被迫中斷。

新中國成立後的20世紀50年代,又一批考古學家來到殷墟,繼續對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進行科學發掘。

但是,直到70年代中期,這批考古學家在殷墟並沒有什麼重大的發現。

在得知造梯田的消息後,時任安陽考古隊副隊長鄭振香迅速與村幹部取得聯繫,要求暫時停止平整高地的活動。

鄭振香在研究陶器(圖:王敏《鄭振香:婦好考古觸摸商代》)

鄭振香,195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專業本科,1959年碩士畢業後又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62年開始在安陽考古隊從事考古發掘與研究。

1954年,北京大學考古專業畢業照,前排左二為鄭振香(圖:郭鵬《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婦好墓與鄭振香》)

根據多年的田野考古經驗,鄭振香判斷,村民要平整的高地下面,可能埋藏著古人的居住遺址。

為了搞清楚這片高地的具體情況,鄭振香決定,先在高地上選取幾個地方,進行考古鑽探。

鑽探的結果驗證了鄭振香的想法:高地的下面大約有長達70米的夯土,從夯土的剖面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小型的建築群。

考古隊立刻通知村幹部,將這片高地保護起來,待來年春天進行發掘。

春天的發掘非常順利。

待到春夏之交的5月,考古隊員們已經開始清理高地上面積達1000平方米的建築群遺址,著手弄清每座房屋的面積和布局,等等。

但一個意外發現,打破了隊員們按部就班的作業。

1976年5月16日,在清理完建築遺址里的一個灰坑之後,鄭振香發現:這個灰坑下面,還有一層夯土。

與建築遺址的夯土不同,這次發現的夯土呈紅色,十分堅硬。

出於職業的本能,鄭振香決定,對這層紅色的夯土再做一次鑽探,看看建築的下面還有什麼東西。

探鏟及探杆,在把探鏟從土中提上來之後,鏟里會留下一段柱狀的泥土,考古人員據此判斷地下遺存的狀況(圖:淘寶店鋪「洛陽考古工具廠」)

起初,考古隊員們用3米長的探杆進行鑽探,並沒有發現土質、土色的變化,也就是說,這層夯土的厚度在3米以上。

後來,又在3米的探杆上綁了一根1米多長的繩子,慢慢向下繼續鑽探。

然而繩子也不夠長了:夯土的厚度已經有接近5米,還是沒有任何新的發現。

許多經驗豐富的技工都認為,下面不會再有什麼了。

而且,鑽探已經進行了一天,大家都精疲力竭,士氣非常低落。

鄭振香不死心,鼓勵大家說:「咱們今天的任務就是探到底!多打幾個孔,只要探到底,無論出現什麼現象,都算完成了任務。

於是,工人們又在探杆上加了新的接杆。

這樣可以鑽探得更深。

不料,當探到地下6.5米左右時,遇到了大麻煩:

地下水冒出了。

紅色堅硬的夯土變成了泥團,探鏟上的土樣很難再帶到地面。

由於稀泥的阻力,向下繼續鑽探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工人們陷入了絕望。

鄭振香也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還要繼續鑽探嗎?說不定這裡真就是一片夯土層呢?

就在這個時候,探杆突然陷了下去。

探杆下陷,是土裡有空洞的標誌。

大傢伙兒瞬時來了精神。

繼續向下足足探了1.2米之後,探鏟終於碰到了硬底。

人們小心翼翼地將探杆向上提。

當看到探鏟里殘留的土樣後,大家都驚呆了——

探鏟里沾滿了濕漉漉的紅色漆皮,還有一件閃閃發亮的玉墜。

在地下沉睡了三千多年的婦好墓,終於重見天日。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記載的女將軍,從遠古走來,與一位同為女性的考古學家,相遇了。

婦好墓發掘時的景象(圖:《殷墟婦好墓》)

婦好墓的全面發掘也並非一帆風順。

由於墓葬的埋藏深度已經深於當地的地下水位,泉水不斷湧出,鄭振香當即決定:一方面派人找水泵,一方面依照中國最原始的方法,架起轆轤往上淘水。

雖然已經是春末夏初,地下水依然冰冷刺骨。

工人們每天喝酒取暖,一刻也不敢停止發掘:一旦停下,整個墓葬就會變成一個大水坑。

為了爭取時間,鄭振香一面在工地指導發掘,一面說服當地供電局連夜供電,方便水泵抽水。

據當年參與過考古挖掘的老工人回憶,那時候,鄭振香帶領80多人的突擊隊在現場加緊發掘,就像一位戰場上指揮若定的女將軍。

這與婦好的身份,又形成了一個奇妙的巧合。

在抽水和發掘的過程中,有大量的文物出土:象牙杯、骨簪、銅鏡、各類玉器和青銅器……工地上的氣氛逐漸熱烈起來。

發掘完畢後,經過整理清點,婦好墓中出土的各類隨葬品,一共1928件。

婦好墓部分文物出土時情況

通過墓葬中青銅器上的銘文,鄭振香知道了這座大墓的主人就是商王武丁的配偶——婦好。

在發掘墓葬、整理文物的過程中,她也常常會想像:婦好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她試著戴過墓中出土的玉扳指,發現扳指又大又粗,由此推測婦好應該是一個身體強壯的女性。

這也和婦好「女將軍」的形象頗為符合。

墓中出土的各類發簪、鐲子和玉雕、石雕的小動物,似乎又說明婦好與普通的女孩一樣,愛美,喜歡小巧可愛的東西……

婦好墓出土部分玉飾(圖自網絡)

婦好墓出土玉雕小象(圖自網絡)

往期珍賞 · 珍品目錄

(點擊標題 即可閱讀)

新版「看展覽」APP上線啦!更及時、更全面的展訊

正在那裡等你!

長按二維碼下載

文 博 / 歷 史 / 文 化 / 展 訊 / 館 舍 推 薦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館的那些事兒

475225203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只是盜墓有筆記?揭密!婦好墓的考古日誌

1976年,殷墟婦好墓被考古工作者發掘,成為目前唯一能與甲骨文聯繫並斷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代王室成員墓葬——。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鄭振香主持了此次發掘工作,讓這座沉睡了數千年的巾幗英...

河南殷墟:穿越三千年歷史的傳奇

它的第一次發掘,被視為「中國考古學誕生的標誌」;它是中國連續發掘時間最長、清理遺蹟最多、出土文物最豐富的古遺址;它是中國首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世界文化遺產……它,叫殷墟。

甘肅禮縣再次出土驚世文物

2004年以來,由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國家博物館田野考古部、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學文博學院聯合組成共作組赴禮縣進行早期秦文化研究和考古發掘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特別是...

河南安陽殷墟新發現商代晚期大型鑄銅遺址

近日,考古人員在著名的河南安陽殷墟遺址最南部,新發現一處面積近5000平方米的大型鑄銅遺址,出土商代陶范3000多塊,對於研究商代晚期青銅鑄造技術和社會面貌等具有重要價值。新發現的任家莊南地鑄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