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世界文化遺產——湘西老司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7月4日,德國波恩,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土司遺產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這是湖南省首個世界文化遺產,它蘊含的意義不言而喻。
此次申報的中國土司遺產由湖南湘西老司城、湖北咸豐唐崖、貴州遵義海龍屯三地聯合申報。
從空中俯瞰老司城宮殿區,天然護城河,清清司河翠玉般繞城而過。
唐崖遺址上的明代牌坊。
飛龍關是海龍屯的關隘,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中國自秦統一中國以來,一直面臨著戰爭與和平的選擇,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由於地形的制約,民族的多元性,中央集權一直採用兩種手法對少數民族進行統治,戰爭與羈縻政策。
目前中國現存的土司遺址大多位於中國西南地區。
以雲貴高原為主體、環繞於中國內陸平原西南部邊緣的廣大山區,具有世界上少有的群山密布的地理環境和多族群高密度聚居、文化複合的獨特文化特徵。
湘西老司城與南方邊牆就是戰爭與羈縻這兩種政策下的產物。
從空中俯瞰老司城祖師殿側面。
老司城文昌閣
◆老司城遺址
位於永順縣城以東靈溪河畔,是古溪州彭氏土司政權的司治所在地,是土司時期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
彭氏土司政權始建於後梁開平四年(910年),鼎盛時期轄20州,範圍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省市邊區,止於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土歸流」,歷經五代、宋、元、明、清,歷時818年,歷經28代,共35位刺史或土司。
城池遺址依三級台階地形而分為三區:居民區、衙署區、首領生活區。
遺址為「三縱五橫」的棋盤式布局。
老司城東南第一戰功「子孫永享」牌坊
祖師殿的藏經樓
滿身都是火燒的印痕,這口大鐵鐘,在歷次戰爭與運動中,倖存下來。
夕陽下的祖師殿,孤寂悠長。
老司城祖師殿建築群,包容了儒教、道教、佛教與當地的土家族家族祭祀系統,見證了土司制度「齊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獨特東方智慧。
祖師殿梁架為抬梁式,兩邊次間和稍間為穿斗式,整個構架以榫穿卯相連,無釘無栓,柱榫承接處是一斗二升和一斗三升的斗拱承鼎,金柱榫為雲雀紋單斗承鼎,三重檐,上覆小青瓦。
老司城遺址是國內目前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市遺址,其完整地見證了漢文化與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是中國古代中華民族大融合的典範,是民族區域自治的成功案例,為研究土家族傳統民族文化、鄉土文化提供了實物例證,為探討當今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和諧共處之道提供了難得物證。
同時老司城遺址與周邊魅麗的山水融為一體,體現了文化與自然緊密結合,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極具多元立體展示價值。
老司城位於酉水支流,土家族梯瑪文化盛行,梯瑪文化也是源於沅水流域的巫儺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結合了巴文化的一些元素,與苗族的巴代文化內核相同。
沅水流域的巫儺文化是中國道教的初期表現形式。
13-20世紀初中國西南地區「土司」的產生具有其獨特的地理和文化背景、以及國家管理和社會發展需求。
其中兩個根本性背景因素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帝國,以及眾多少數族群聚居的中國西南地區。
土司制度是中華帝國中央政權針對中國西南地區制定的專項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政權為深化對這一地理阻隔、文化多樣地區的管理,謀求社會的整體平衡與發展,基於原有的「羈縻」等管理方式,制定並推行了秉承「齊政修教、因俗而治」傳統智慧的「土司制度」,委任當地族群首領擔任「土司」世襲管理轄地,同時通過對土司管理權力和義務的制度化規定,促進了其管理方式與國家管理體系和文化思想的接軌。
老司城出土的精美瓷器
老司城出土的瓷器與虎豹等動物的骨頭
湖南省考古研究所考古專家柴煥波老師,一位不用手機的專家,他已出版武陵山考古與文化專著多部,攝影功夫也十分紮實。
湘西考古專家龍京沙(右)給我們酉水考察隊員講解老司城宮殿區的地暖系統。
龍老師從里耶發現秦簡後,來到了老司城發掘,保靖的四方城初探,他總衝鋒在湘西考古的前線,隱藏在名利的背後。
中國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高度感嘆道:
深山之中的老司城遺址附近的芙蓉鎮,竟然有1961年國務院確定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溪州銅柱,有2010年度全國考古驚世大發現,確實令人震撼。
北京故宮博物院原院長、中國考古理事會理事長張忠培高度評價:「老司城是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軍事性城堡,是中國南方少數民族地區最具典型性的古文化遺存。
老司城遺址及溪州銅柱,是研究土家族歷史文化、中國土司制度及區域民族自治制度的珍貴實物資料……
從綜合的角度來看,我們世界文化遺產還沒有這種類型的,這是中國一個很有特色的類型。
」
墓葬區出土的精美祭祀器,花紋上有中原地區的風格。
已無頭顱的石像
墓葬區內部有很多精美有石雕與磚雕。
老司城申遺成功了,後申遺時代,湘西如何在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中抓住機遇,轉軌與突破,讓文化與生態的湘西更具活力,讓旅遊邁上一個新台階。
清清靈溪河養育了土家先民。
老司城的百姓就在這條河裡養鴨釣魚洗衣洗菜,這裡的水清澈見底,一個迷子下去,神清氣爽。
千百年來,無數次山洪暴發,老司城宮殿區的城牆依然堅固如初,因山而建的宏大立體排水系統仍然還在使用。
地表的建築大多毀於戰火,但是他們所創造的城市綜合布局,建築特色依然是我們現代人所要學習的。
採訪花絮:
2005年3月5日,老司城老街。
2010年的那個冬季,柴煥波與龍京沙老師聽說我們要來,在工地專門給我們準備了熱騰騰的一鍋炊。
那個冬天,很暖!
2015年6月27日,陽光下曝曬五個小時,採訪結束後,自拍一張,紀念7月4日中國土司申遺成功!老司城——湖南首個世界文化遺產地。
這個夏季,很熱!
天地之間,時間綻放——攝於老司城遺址
採訪隊員:張謹 韓非 卿嵐 張靈峰 李清雙
採訪手記:
20年前開始關注老司城,每一年拍了一些片子見證了她的變化,6月從老司城來到了貴州的海龍屯,從海龍屯來到了湖北咸豐的唐崖遺址,見證了中國西南土司的烽火硝煙與和諧相處。
戰爭結構了秩序,和諧共建了文明。
從數百年的歷史發展而言,每個國家每個民族每個人,因和而美。
2015年7月4日湘西老司城申遺成功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