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年老司城 數十年考古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土司內宮遺址)

(老司城祖師殿)

(老司城古墓群)

(考古現場)

(「萬馬歸朝」美景)

紅網時刻新聞見習記者 李逢源 湘西報導

位於永順縣城以東靈溪河畔的老司城遺址,是古溪州彭氏土司政權的司治所在地,是土司時期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

在這片美麗神秘的土地上,曾歷經五代、宋、元、明、清,歷時818年,歷經28代,共35位刺史或土司。

清雍正「改土歸流」以後,老司城逐漸走向衰落。

數百年過去,受日曬雨淋、風化侵蝕、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等影響,老司城遺址上如今只能看到斷壁殘垣、地面鋪就的美麗石塊,向人們描述滄海桑田,展示時間的力量。

最古老的土司

從老司城高處眺望周邊山嶺,山嶺相疊,山勢朝向著環繞城址,美景令人流連忘返,民間稱其為「萬馬歸朝」,象徵著永順土司王在當地無可比擬的權力地位。

老司城地處中國雲貴高原東側,山嶺相疊,交通不便。

城址背靠太平山,面臨靈溪河,正對螺絲灣群山。

其周邊山系可作為城址的天然屏障。

在此次申遺的「中國土司遺址」中,包括湖南老司城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址,以及貴州海龍屯。

其中,以永順老司城規模最大,年代最悠久,保存最完整。

它是一處綜合性、高職級的大型土司治所,兼具行政、生活和軍事功能,囊括了生活、辦公、喪葬、商貿、宗教信仰、文教、休閒、軍事、司法、交通等多種功能類型,涵蓋了土司統治地區社會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多個方面。

而湖北唐崖土司城,位於武陵山區西段,建造和使用時間為13世紀-1753年年,是土司職級序列中等級較低的長官司的治所;其聚落規模較小(遺存分布範圍86公頃),功能構成也較為簡單,它與其他兩處高等級土司遺址的組合,有助於展現土司制度管理層級的完整序列。

貴州海龍屯,位於黔北大婁山東支,是播州楊氏土司的軍事防禦城堡,始建於宋,集中建造和使用於明萬曆年間(16世紀末),遺存分布範圍160公頃。

海龍屯是土司與中央政權間、土司之間必然存在的摩擦與平衡關係的典型物證。

漫漫申遺路

「我們現在看到的老司城遺址,只有其全部遺址的十分之一左右。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郭偉民介紹。

為了對遺址更好地保護,防止文物受到侵蝕破壞,過去挖掘出的不少文物,又重新埋入土裡,在時間的洪流中,靜靜封存自身價值。

儘管老司城有著800多年的歷史,對其遺址的考古挖掘,主要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

1981年,在老司城土司衙署遺址,發掘出溪州土司官印——「永順等處軍民宣慰使司印」一顆,為康熙十九年製造。

1983年,經過考古學家的艱辛勘測,祖師殿及土家族土司古墓群(即紫金山墓群)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十餘年後,在1995年10月至12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湘西自治州文物管理處、永順縣文物局,首次對老司城遺址及外圍相關遺址進行了調查與發掘,並對首領生活區與墓葬區進行了局部發掘。

1996年9月,對老司城遺址的調查,進入到了外圍遺址,發現土司時期的各類遺存,包括烽火台、軍事關卡、土司莊園、古墓群、宗教遺址、石刻題銘等。

1998年10~11月,對首領生活區中部建築基址所在的區域進行了發掘,並對紫金山墓葬區進行發掘、清理。

經過前期一系列調查,2001年,老司城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2年,設立老司城遺址管理所。

2010年進入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隨即對其啟動新一輪考古發掘和保護展示工作,其考古成果獲201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獎項,2012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到了2013年1月,永順老司城遺址與湖北恩施唐崖遺址、貴州遵義海龍屯遺址一起以「中國土司遺址」名義,列為2015年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2014年2月,中國政府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正式申遺文本;2014年9月,世界委員會委派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MCOMOS)專家,赴現場考察評估。

一年後,「中國土司遺址」正式成為中國第48處世界遺產,老司城遺址作為土司系列遺產的典型代表,成功實現了湖南省世界文化遺產零的突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原創 世界文化遺產——湘西老司城

7月4日,德國波恩,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土司遺產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這是湖南省首個世界文化遺產,它蘊含的意義不言而喻。此次申報的中國土司遺產由湖南湘西老司城、湖北咸豐唐崖、貴州遵義海龍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