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遵義播州海龍屯土司遺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為貴州省遵義播州海龍屯遺址「天梯」。

楊茜 攝

圖為貴州遵義播州海龍屯遺址里的古道。

楊茜 攝

圖為貴州省遵義播州海龍屯遺址上留存的關口。

楊光振 攝

中新網遵義7月4日電 (記者 楊茜)記者從貴州遵義匯川區委宣傳部獲悉,貴州省遵義播州海龍屯遺址與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聯合代表的中國土司遺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清單,這意味著中國擁有世界量僅次於義大利,居世界第二。

據介紹,7月4日在德國波恩開幕的第39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表決大會舉行,海龍屯作為中國三大土司遺址代表之一「申遺」成功,是中國申報成功的第48處世界遺產。

至此,中國擁有的世界遺產總數僅次於義大利,居世界第二。

遵義播州海龍屯遺址與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聯合代表的中國土司遺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清單,也標誌著貴州省世界文化遺產零的突破,為貴州省增添一張歷史文化名片。

三處土司遺址中,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是土司的軍事城堡,其餘兩個遺址是土司職級序列中不同等級土司的治所,三個遺址都處於多族群文化符合區域,反映土司制度發展的重要歷史階段。

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海龍屯考古隊領隊李飛說:「遵義播州海龍屯遺址申遺成功,我認為對提升地區文化自信很重要的意義。

在學術層面,土司制度和文化以前更多是歷史學者在研究,這一次土司遺址成功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考古學的介入給基於文獻的研究打開『窗戶』,可以觸摸到、感受到很多文物,很多是文獻里沒有記載的。

同時,明清時代以前並不是考古學關注的重點,此次土司遺址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也擴展了考古學的領域。

海龍屯土司遺址始建於南宋寶佑五年(1257年),毀於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的平播之役,該遺址位於今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高坪鎮,距遵義市主城區20公里,是宋、元、明時期西南播州楊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遺存,遺址區面積含遺產區和緩衝區共12.9平方公里。

海龍屯2001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獲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同年11月,國家文物局將海龍屯土司遺址與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址捆綁列為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3年3月,國家文物局審查確定土司遺址為中國2015年向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申報項目。

2012年4月23日,李飛率考古隊入駐海龍屯遺址,900多天的時間,挖掘出上萬件文物,李飛介紹,通過一段時間的挖掘整理研究,第一次系統看清整海龍屯的輪廓,包括城牆的走向,關口的設置等,對屯內建築群的年代、性質、歷史變遷都有了超越以往的認識。

同時,對於海龍屯如何修建也從神話傳說建立了基本的認知,修建屯的建築材料來自山頂三個採石場,還有磚窯和瓦窯。

李飛說:「海龍屯與其他兩個遺址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作為軍事城堡存在,是在軍事戰役中毀滅。

偏處西南一隅,但從羈靡之治到土司制度,再到改土歸流,完整見證了中國古代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制度變化。

李飛坦言,對於遺址的考古挖掘工作還將持續,也許其中的奧秘還需需要幾代人共同努力。

申遺成功,在帶來社會經濟效益同時也帶來巨大的管理壓力,相關問題還應嚴肅面對。

目前海龍屯文物本體修繕、群眾搬遷、園林綠化、陳列展示、環境整治、水電升級、民居改造、標示標牌等28個項目正有序推進,截止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約3億元,其中爭取到國家文物局資金投入達1.3億元。

據了解,此次共有38個申遺項目進行審議,其中自然遺產5項,文化遺產32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1項。

(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遵義海龍囤申遺成功

7月4日,在德國波恩舉行的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貴州遵義海龍囤作為中國三大土司遺址之一「申遺」成功,成為貴州省首個世界文化遺產。 據相關資料顯示,海龍屯土司遺址始建於南宋寶佑五年(1257年)...

貴州土司遺址獲世界田野考古發現獎

土司遺址見證了古代中國作為統一多民族國家,對西南多民族地區獨特的「齊政修教,因俗而治」管理智慧。這一管理智慧促進了民族地區的持續發展,對國家的長期統一和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形成起到了巨大作用,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