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鬧元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

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

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

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

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

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

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

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

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

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2、 觀燈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

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

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

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4、走百病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

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5、迎紫姑

紫姑是民間傳說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

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

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

每到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

婦女們紛紛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廁所、豬圈和廚房旁邊迎接她,象對待親姐妹一樣,拉著她的手,跟她說著貼心話,流著眼淚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動,真實的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最後,我代表誠祥地產的全體員工,祝您元宵節快樂。

如果喜歡我們的朋友,可以加我們誠祥地產的微信cxdc669哦。

愛你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正月十五元宵節燃燈與佛教有何關係?

元宵節的起源我國民間每年元宵節有張燈的習俗。元宵節為何張燈?一說是沿漢武帝時祠太一自昏至晝的故事;一說是道家所興,因為正月十五是「三官下降之日」,而三官各有所好,天官好樂,地官好人,水官好燈,所...

鬧元宵月正圓

《十五夜觀燈》(唐)盧照鄰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