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節燃燈與佛教有何關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元宵節的起源

我國民間每年元宵節有張燈的習俗。

元宵節為何張燈?一說是沿漢武帝時祠太一自昏至晝的故事;一說是道家所興,因為正月十五是「三官下降之日」,而三官各有所好,天官好樂,地官好人,水官好燈,所以縱樂張燈;一說是源自佛教。

那麼,哪種說法正確呢?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元宵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不僅要全家團圓,也意味著農曆新年才算真正的過完了。

在我們舉家團圓吃著甜美的元宵時不僅產生疑問,這元宵節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元宵節源於佛教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

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也就形成了元宵賞燈。

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

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

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後來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

從宮中鬥法到燃燈供佛

另有一說亦認為,我國始行元宵張燈,是在東漢。

據傳是當時佛家與道家鬥法的結果。

東漢明帝時,摩騰竺法蘭東來傳教,遇到道家的責難,結果在宮廷中與道士角試法力,燒經像無損而發光,漢明帝因而崇敬佛法,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變之日燃燈,以表佛法大明。

佛家的神燈火種在中國大地點燃之後,就逐漸地燎原起來。

佛僧積極勸導人們張燈,北齊時僧人那連提耶舍就曾譯《施燈功德經》一卷,備說施燈之功德。

南北朝時,元宵張燈漸成風氣。

梁武帝篤信佛教,其宮中正月十五日大張燈火。

唐朝時,中外文化交流更為密切,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布民間。

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並逐漸成為民間習俗。

元宵節供燈禮佛有莫大功德

以上不論哪種說法,都足以說明元宵節張燈的確源於佛教,佛教教義中把火光比作佛之神威,所謂「無量火焰,照耀無極」。

而燈火的照耀則有兩種妙用:一是破人世之陰暗;二是現佛法之光明,以摧芸芸眾生之煩惱。

因此在佛教儀式中,就把燈作為佛前的供具之一。

經典中反覆宣說「百千燈明懺悔罪」,「為世燈明最福田」,同時,元宵節燃燈,在從前是燒蠟燭、燃油燈。

燈代表智慧,驅除黑暗,智慧照亮人生,更深的意思它代表燃燒自己,照耀他人。

因此,在元宵節這一天張燈、供佛,有莫大功德利益。

民俗專家稱元宵節燃燈與佛教東傳有關!

元宵節又稱燈節,這一天晚上,家家戶戶掛燈、賞燈,有些地方還舉辦規模盛大的燈會。

民俗專家說,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與佛教東傳有關。

山東省民俗學會副秘書長張勃介紹說,東漢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燃燈表佛」。

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宮廷中流傳到民間,每年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到唐代,賞燈活動更為興盛,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元宵節發展成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氣勢宏偉,燃燈5萬盞,花燈花樣繁多。

宮中還有高150尺的巨型燈樓,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隨著歷代元宵燈會的發展,燈節時間也越來越長。

唐代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但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5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傳燈的功德

《施燈功德經》中說:「燃少燈明,所受福報不可得說,無量無邊不可算數,唯有如來乃能了知。

」《業報差別經》中說:「奉施燈明得十種功德:一者照世如燈,二者肉眼不壞,三者得於天眼,四者得善智慧,五者除滅大暗,六者得智慧明,七者不墮黑暗,八者具大福報,九者命終生天,十者速證涅槃。

」傳燈的功德不是凡夫所能臆測,這是諸佛以方便勉強宣說。

傳燈具有這些實際的意義,真誠希望能以一燈破開千年暗,佛陀正法傳十方!

佛學文化,博大精深,三覺圓滿,萬德具足,成就佛道。

傳遞正能量,分享佛學智慧.

分享智慧,功德無量.

官方認證《中佛網》

微信號:zhongfowang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點燈敬佛!正月十五元宵節與佛教的淵源

點燈敬佛!正月十五元宵節與佛教的淵源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元宵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不僅要全家團圓,也意味著農曆新年才算真正的過完了。在我們舉家團圓吃著甜美的元宵時不僅產生疑問,這元宵節...

鬧元宵月正圓

《十五夜觀燈》(唐)盧照鄰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鬧元宵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

元宵節習俗大盤點

1、元宵節習俗之猜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展而來的,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它是一種富有譏諫、規戒、詼諧、笑謔的文藝遊戲。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

元宵節,燃一盞供燈,賞一輪圓月

元宵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不僅要全家團圓,也意味著農曆新年才算真正的過完了。在我們舉家團圓吃著甜美的元宵時不僅產生疑問,這元宵節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元宵節張燈的由來

元宵節又稱燈節,這一天晚上,家家戶戶掛燈、賞燈,有些地方還舉辦規模盛大的燈會。那元宵節燃燈的習俗是怎麼形成的呢?

你知道嗎? 正月十五元宵節源於佛教

元宵節源於佛教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也就形成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