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陽陵帝陵正門開始發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昨日上午,省文物局局長趙榮一聲令下,漢陽陵帝陵陵園正門——東闕門考古發掘正式啟動。

東闕門為三出闕形制

漢陽陵是西漢第四位皇帝景帝劉啟與其皇后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園,位於西安以北約20公里的咸陽原東端、渭河北岸的二級台塬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漢陽陵博物館副館長李崗介紹,漢陽陵帝陵東闕門遺址位於帝陵陵園東部正中,西距帝陵封土約120米;遺址南北長130米,東西寬12~28米,地面現存南北相對的兩座夯土台,形狀均為土丘狀,保存狀況較好。

從勘探資料判斷,東闕門形制結構與南闕門遺址基本相似。

平面由大小依次遞減的三個長方形組成,應亦為三出闕形制。

第一層,耕土層,厚10-15厘米,包含有植物根系及零星漢瓦;第二層,堆積層,厚30-50厘米,土質較硬,包含大量夯土塊、漢代瓦片及晚期瓷片等;第三層,漢代文化層,厚1-2米,土質較堅硬,夾雜大量漢代磚瓦等遺物。

其下發現有鵝卵石散水、鋪地磚等。

發掘面積1500平方米

據悉,此次發掘東闕門遺址南半部,發掘面積1500平方米,發掘採取探方法。

「根據南闕門遺址發掘情況,本次發掘出土的遺蹟、遺物應以夯土、陶制建築構件等為主,現場保護難度不大。

但也可有出土碳化的木質建築構件、牆皮、顏料痕跡,甚至壁畫的可能性。

」李崗告訴記者,他們一方面提前制定文物保護預案,並在發掘隊伍中配備有專業的科技保護工作人員;另外一方面,將及時做好現場第一時間的保護工作。

由於東闕門遺址屬於土遺址,揭露後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因此準備在遺址主要輪廓明晰後,在現場搭建保護大棚,使遺址在發掘過程中免遭風雨的侵蝕。

此外,該館目前已經成功實施「文物保存環境監測系統」一期工程。

在該項目二期的實施過程中,計劃嘗試將該系統引入發掘現場,為考古發掘現場環境的監控提供便利。

正門發掘將進一步明確帝陵形制

「根據目前掌握的考古資料,帝陵東闕門是帝陵陵園正門,西臨帝陵主墓道,東接陵區東司馬門道,在闕門遺址中更具典型意義,具有非常高的研究價值。

」李崗表示,通過對帝陵園正門的發掘,了解其內涵和保存狀況,將進一步明確帝陵陵園遺址的形制和結構。

隨著考古發掘工作的開展,博物館將組織規劃、保護和展示方面的專家開展東闕門遺址保護和展示方案的編制工作,及時上報國家文物局,對遺址實施科學的保護,並展現給觀眾。

考古計劃

東闕門遺址將

開闢公共考古園地

隨著漢陽陵帝陵東闕門遺址考古發掘的啟動,漢陽陵博物館將在漢陽陵考古遺址公園提供一處公眾考古觀摩現場,通過開展科學的發掘工作,向公眾普及考古及文化遺產保護知識。

據悉,公眾考古近年來逐漸成為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極力提倡的概念,特別是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中,公眾考古活動的開展也成為一項重要的工作。

作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漢陽陵帝陵東闕門遺址發掘也將在這方面做出一些嘗試。

記者在現場看到,東闕門遺址位於漢陽陵的主要保護和展示場所「帝陵外藏坑保護展示廳」的入口之處,是遊人進入地下博物館的必經之處。

「由於發掘區域所處的位置,使得本次發掘成為一項開放的工作。

」因此,將通過本次發掘工作的開展,在漢陽陵開闢一處公共考古園地,使遊客不但能通過博物館的展覽漢陽陵的考古工作成果,同時也能夠參與和共享漢陽陵考古工作的過程,使公眾能夠正確認識考古,了解考古,從而理解並支持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在這塊公共考古園地,遊客在不影響正常發掘秩序的前提下,除了可以近距離觀摩考古發掘過程,還有望走進發掘現場,親自參與考古發掘活動,揭開考古發掘的神秘面紗。

此外,結合東闕門遺址的發掘,漢陽陵博物館還將採取專題知識講座、專家報告會、考古說明會等形式,普及考古和文化遺產知識,並將在發掘現場周圍設立宣傳牌,以圖片、漫畫等形式普及考古和文化遺產知識。

發掘歷程

漢陽陵考古各階段性成果

漢陽陵真正意義上的考古發掘,起始於1990年5月。

伴隨著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公路的建設,考古工作者開始在帝陵園東南區域進行大規模的考古鑽探工作,發現了南區從葬坑,並開始進行搶救性發掘,出土了一批彩繪著衣式裸體陶俑。

裸體陶俑的出土,震驚了文物考古界,這一成果獲「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裸體陶俑被西方媒體稱為「東方大衛」和「東方維納斯」。

在此基礎上,漢陽陵的考古工作繼續開展,收穫頗豐。

1997年發掘了帝陵陵園南闕門遺址,發現該遺址為級別最高的三出闕門。

1997年6月開始,在配合涇河工業園區的建設中,鑽探發現了數量眾多、排列整齊的陪葬墓園,並清理了其中的部分墓葬,出土了大批珍貴文物。

1998年,對帝陵園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古鑽探,發現了帝陵的四條墓道,掌握了其布局結構。

同時還發現了帝陵封土四周的外藏坑86座,並於同年7月起對東側的第11-21號進行大面積的考古發掘。

這些成果促進了漢文化旅遊景區——漢陽陵博物館的籌建和地下博物館的建設。

除此之外,「羅經石」遺址和陽陵邑遺址等考古發掘,為掌握漢陽陵整體布局和西漢帝陵制度研究奠定了基礎。

闕是中國古代設置在城垣、宮殿、祠廟、陵園大門兩側標示地位以及登高望遠的高層建築物,因左右分列,中間形成缺口,故稱闕。

大臣上朝面君時,走至闕前總要自省,想想自己還闕(缺)多少。

漢代建闕之風極盛,等級森嚴。

一般官員只能用一對單闕,諸侯可用一對二出闕,只有皇帝才能用三出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陝西文物工作的「2017答卷」

2017年,陝西文物工作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立足陝西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按照「保護文物,傳承文明,發展文化」的工作目標要求,科學有序推進,在博物館建設、考古發掘、...

「文景之治」勢恢宏

陽陵,又稱漢陽陵,是漢景帝劉啟及其皇后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園,位於今陝西省咸陽市渭城區正陽鎮張家灣後溝村北的咸陽塬上,地跨咸陽市渭城區、涇陽縣和西安市高陵區三縣區。作為西漢帝國的第四位皇帝,漢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