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展覽選題如何影響博物館的社會價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博物館的社會價值是博物館區別於其他公共文化機構的根本屬性,歸根結底是由博物館、公眾、社會這幾大要素構成。

博物館社會價值的實現,需要處理好博物館與自身建設、公眾需求、社會發展相互之間的關係,使之相互帶動、共同推進。

臨時展覽是在特定時空背景下建立的博物館與公眾之間的社會關係,是博物館實現社會價值的重要手段。

選題是臨時展覽的基礎與核心,反映了博物館創造社會價值的理念和能力,也是衡量博物館社會價值實現程度的重要尺度。

可以說,臨時展覽選題提供了一種反觀博物館社會價值的視角。

本文將分為兩期,藉由2008—2016年國家一級博物館臨時展覽素材,通過分析選題構思和選題趨向,探尋當前博物館的社會價值呈現和社會價值導向,進而上升到由選題策劃確立博物館的社會價值定位,以促使博物館社會價值的實現。

一、選題思路與博物館的社會價值呈現

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博物館每年舉辦近萬個臨時展覽,內容涉及歷史、藝術、自然、科技等題材。

進一步分析展覽的選題思路,可以發現博物館通常會從本館性質和館藏資源出發,並結合社會熱點和節日主題進行選題策劃。

因此,根據選題思路,臨時展覽選題可分為:延伸擴展基本陳列、表現館藏特色、聚焦學術焦點、關注社會熱點以及反映特定節日。

同時,不同類型的選題反映出博物館對時代、對社會、對公眾的思考與反饋是多層面的,即博物館社會價值的呈現具有多元化的特徵。

延伸擴展基本陳列的選題

延伸擴展基本陳列的選題是各類博物館在臨時展覽的策划過程中普遍採用的一種選題思路。

浙江省博物館《西風東漸——歐風美雨下的浙江社會》,以浙江近代歷史上的特定片段作為選題素材,從不同角度揭示出在「歐風美雨」的影響下,浙江近代百餘年間的社會生活風貌和浙江人民探索近代化道路的奮鬥歷程。

展覽不僅豐富了觀眾對浙江近代社會歷史的了解和認識,也是對基本陳列《越地長歌——浙江歷史文化陳列》和《錢塘潮——浙江現代革命歷史陳列》的拓展豐富。

延伸擴展基本陳列的選題並不是對基本陳列具體內容的簡單補充,而是在此基礎之上就某一方面或某一片段進行提煉、整合,形成既源於基本陳列內容又不同於基本陳列敘述的全新主題,從而豐富和深化基本陳列的主旨精神,促使博物館展覽系統和展示內容更具層次感、表現力,最終達到立體化的效果。

此類選題是建立在博物館紮實、廣泛、深入的研究基礎之上,反映出博物館立足本館性質和任務,肩負起延續歷史記憶、傳承地方文化的社會使命。

表現館藏特色的選題

藏品是博物館展覽策劃的基礎,表現館藏特色的選題能夠反映一個博物館的收藏特點和收藏厚度。

遼寧省博物館以收藏書畫著稱,上海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更是憑藉其藏品數量和藏品質量的優勢得以創作出一批頗具社會影響的展覽選題。

蘇州博物館自2008年以來,至今已連續推出幾十期館藏明清書畫典藏展,避免了文物珍品埋沒於藏品庫房的尷尬,基本實現了館藏文物的常態展示和定期更新。

廣東省博物館長期致力於外銷藝術品的收藏、研究、展示,《異趣•同輝——館藏清代外銷藝術精品展》即是此類藏品最新徵集成果的首次集中亮相。

展覽在廣東省博物館展出後,又相繼被黑龍江省博物館、山西博物院等多家博物館引進。

表現館藏特色的選題反映出博物館正以開放共享、不斷更新的理念和態度回饋社會、回饋觀眾。

此類選題不僅傳播、擴大了博物館的文化輻射和社會影響,而且有利於實現文化資源的地區互動和全民共享,最終形成的是博物館與社會、與公眾的良性互動,也為博物館的可持續發展開闢了道路。

聚焦學術焦點的選題

聚焦學術焦點的選題是博物館運用其特有的展覽語言,對學術研究成果進行深入淺出的解讀,並將其應用於博物館環境,轉化為公共知識。

首都博物館《呦呦鹿鳴——燕國公主眼裡的霸國》,從選題構思來看,展覽定位於展示考古新發現,學術特色明顯;從內容設計來看,展覽由燕侯旨為他的小姑姑燕國公主製作的陪嫁器物引入,講述燕國公主嫁到霸國之後眼中所見霸國人的處事準則和禮儀風範,展覽通俗易懂且富有故事性,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聚焦學術焦點的選題不僅反映出博物館與學界的良性互動,還體現出一個博物館的專業能力和專業態度。

由此觀之,博物館正努力在專業研究和公共知識之間尋求平衡,展覽選題及內容設計不斷契合觀眾的認知結構。

此類選題彰顯出博物館始終以公眾感受程度、社會接受程度為核心的工作精神。

關注社會熱點的選題

博物館存在於一定的社會背景和社會環境之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熱點能夠在博物館通過展覽得到反映。

在甲午戰爭120周年到來之際,廣東省博物館特意選取一批反映甲午戰爭的文物籌備《甲午海祭——紀念甲午戰爭120周年展覽》;又如為紀念「中法建交50周年」,中國國家博物館先後推出《開拓者的遠見與智慧——中法建交50周年回顧展》《名館•名家•名作——紀念中法建交五十年特展》《紀念中法建交50周年——中法書畫名家作品聯展》等一系列展覽。

博物館有意識地選取社會熱點加以表現,反映出博物館正以一種全新的、主動的方式來展現自身價值和創造社會價值。

社會進程的不同層面藉由博物館生動詮釋和動態記錄,這與博物館的建立初衷和終極追求相契合,體現的是博物館對時代、對社會的責任與擔當。

反映特定節日的選題

目前,我國博物館臨時展覽選題表現的節日主要有以下幾種:

❶ 傳統節日,包括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中秋節;

❷ 紀念節日,如青年節、中國共產黨誕生日,建軍節等;

❸ 國際節日,如世界讀書日、世界地球日、國際博物館日等。

當臨時展覽要表現節日主題時,展覽選題將面臨時效性的考驗。

無論何種節日都自有其時間範圍,因此博物館能否把握最佳時機進行選題構思和展覽創作,實際上反映出博物館對外部環境的反映速度。

反映節日特點的選題是博物館親近公眾的有益嘗試,也使博物館自身更具親和力和吸引力。

二、選題趨向與博物館的社會價值導向

通過分析臨時展覽選題思路,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博物館臨時展覽呈現出不斷適應社會變化和觀眾需要的發展趨勢。

就選題而言,具體表現為以下幾種趨向,亦即博物館的社會價值導向。

從單向思維到多元視角

過去博物館在臨時展覽選題策划過程中多表現出單一性、局限性的特點,選題視野狹窄、構思視角僵化。

如今一些博物館突破了以往尷尬、被動的局面,有意識地將選題視線投向更為廣闊的層面,選題策劃亦由單向思維向多元視角發展。

南京博物院《雙棲雙伴——遇上七夕節》從時下七夕節被賦予更多浪漫色彩的角度出發,構思巧妙地以傳統畫作中成對出現的花鳥魚蟲為切入點,表達當代人對幸福成雙的渴求和憧憬,古老的節日因此而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深圳博物館《聖誕使者——馴鹿的故事》以聖誕節為突破口,在博物館內營造出濃郁的節日氣氛,展覽的主體則是馴鹿及其生存環境。

通過挖掘馴鹿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展覽最終的價值導向落在了宣傳馴鹿的科普知識,呼籲人們善待身邊的自然環境。

北京自然博物館《吉祥文化中的動植物》巧妙地將中國傳統吉祥文化與自然博物館的動植物標本相結合,不僅使觀眾從全新的角度領略了這些具有特殊含義的動植物所代表的文化內涵,而且發揮了自然博物館的展品優勢,體現了自然博物館不斷創新的策展理念。

首都博物館《「假」如這樣——真「假」藏品對比展》從時下民眾關注的收藏節目切入,以真假文物對比作為選題思路,將電視欄目動態的知識表達轉化為博物館靜態的知識傳播,不僅為觀眾提供了近距離學習文物知識的機會,突出了社會性、熱點性,而且對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文物鑑賞知識、提升民間收藏水平同樣具有積極意義。

從講述過去到關注現在

過去博物館在進行展覽選題構思時容易將思路局限於通過文物講述過去。

事實上,博物館是歷史記憶的講述者,更是當代社會的記錄者,講述過去只是博物館與觀眾進行溝通的一種方式,而不是博物館的最終目的和價值所在,博物館講述過去是為了啟示現在。

如今一些博物館在設計展覽時已經注意到在講述過去的同時更加關注現在,一方面公眾正在經歷的社會變化在博物館的展覽中有跡可尋,另一方面當代生活也為博物館的展覽創作提供了靈感來源和現實素材。

南京博物院《博戲——中國體育文物展》以博物館與體育相結合的創新視角,意在當下、展現當前的敏銳思維,為觀眾呈現出不同歷史時段的中國傳統體育文化,也為激戰正酣的南京青奧會營造出濃厚的文化氛圍。

中國絲綢博物館「年度時尚回顧系列展覽」看時尚一年一年地變化,看服裝從長到短、又從短回長,看花樣從素到彩、再從彩到素,看風格從簡到繁、又由繁及簡。

展覽如同穿越時間的旅行,生動詮釋出博物館展覽「意在當下」的精神和價值。

河南博物院緊跟電影《一九四二》腳步舉辦了同樣以表現1942年大災荒為內容的《福爾曼鏡頭下的中國•中原大災難紀實影像》展覽,啟迪公眾在當今時代背景之下要有直面災難、正視歷史的勇氣,從而樹立文化自信。

從文物至尚到人文關懷

從傳統意義上看,博物館是收藏文物、展示文物的場所,以「物」為中心設計展覽選題似乎理應如此。

受此觀念影響,博物館容易形成文物至尚的心態,這使得展覽策劃完全服從於文物展示,直接影響了展覽本質意義和深層價值的傳達。

此外,博物館以「物」為中心設計展覽容易忽視觀眾感受,導致展覽的冰冷感以及與觀眾的距離感。

如今,一些博物館逐步改變文物至尚的心態,將展覽的關注點從「物」移向「人」,一方面針對參觀者設計選題,一方面圍繞志願者開發選題,彰顯出博物館對參與其中的人予以尊重和關懷的人文精神。

「咱們的博物館」寒暑假特展是黑龍江省博物館為豐富廣大中小學生的假期生活特意舉辦的系列展覽。

從2009年暑假第一期展覽推出至今,「咱們的博物館」寒暑假特展已成為少年兒童在假期學習和活動的重要平台,諸多類型的活體動物展覽使廣大少年兒童豐富了知識、拓寬了視野,同時也將博物館教育作為課堂教育體系之外最重要的教育渠道這一嶄新而持久的教育理念發揮得淋漓盡致。

北京自然博物館《我是明星——12·5國際志願者日特展》不僅展示了北京自然博物館志願者團隊的精神和風采,而且體現出博物館對志願者工作的尊重和肯定。

博物館在志願者的專屬節日特意為他們策劃展覽實屬可貴且具有創新意義,它改變了以往以物為展覽出發點的設計理念,將展覽的重點投向了默默無聞的博物館志願者,這種展覽選題方面的創新思維和人文關懷彌足珍貴。

從孤立狀態到合作引進

過去博物館多從館藏資源出發策劃臨時展覽選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整體進步,各國、各地區之間的聯繫日益緊密,文化交流廣泛開展。

在這種背景之下,近年來我國博物館與國外博物館之間的業務合作和展覽交流有序進行,每年都會引進一批展現各地文化與藝術的臨時展覽,觀眾不必遠赴重洋便可在國內一些知名博物館中近距離接觸世界著名博物館的珍品,感受世界文化與藝術的豐富多樣。

館際合作引進的選題不僅為博物館的臨時展覽增添了新氣象,還使得博物館煥發生機與活力。

編者按

那麼,我國博物館臨時展覽的選題還存在什麼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博物館在選題策劃方面需要注意什麼?而博物館又如何通過選題策劃尋求影響與迎合之間的平衡?敬請期待下期,將從選題策劃與博物館的社會價值定位方面,進一步闡釋臨時展覽選題對博物館社會價值實現的促進作用。

作者:周墨蘭

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大偵探;葉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