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藏品除了展覽研究,還能為觀眾做些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國家寶藏》製片人表示,此次大型文博探索節目的追求就是通過電視呈現的手段讓「國寶」文物「活起來」!

而與此對應,讓博物館藏品「活起來」已經是一個被反覆強調的話題,而博物館藏品又如何「活起來」呢?故宮博物院與成都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浙江圖書館、常州博物館等機構聯合舉辦的乾隆特展系列,為藏品利用方式的創新提供了思考和借鑑。

一.提高藏品利用率

博物館要發揮自己的作用,實現博物館的價值與社會使命,最終要回歸藏品。

因此,博物館的發展主要依託於館藏文物。

然而,我國博物館卻面對這樣的問題:藏品數量巨大,但總體展出率卻偏低。

很多大型博物館藏品展出率不足3%。

而新建的一些市縣博物館,藏品數量卻不足以充實一個基本陳列。

因此,發揮博物館作用,讓博物館藏品活起來,首先必須提高藏品利用率。

1. 讓藏品「動」起來

提高藏品利用率,首先需要整合藏品資源,打破地域、行政級別的限制,形成共享平台,支持聯展、借展、巡展等一些臨時性展覽的方式,擴大館際展覽合作,促進藏品資源的利用,有針對性地解決大館藏品閒置而基層中小博物館藏品匱乏、缺少基本陳列的問題。

館際合作的開展意味著館際之間頻繁的交流。

博物館應主動參與到這種文化和信息交流之中,加強與其他博物館的聯繫,不定期交換展品,進行廣泛交流。

通過巡展等方式,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藏品活動起來,讓藏品的價值得以在更廣泛的範圍進行傳播,而非局限於一館之內。

早在2016年故宮博物院便與四川成都市博物館合作舉辦了乾隆特展,也是故宮博物院首次在國內舉行的帝王綜合主題展覽,更是西南地區的首個「乾隆大展」。

在乾隆特展舉辦期間,吸引了約有六七十萬餘人次觀展,最高一天達到了3.4萬人次。

此次展覽的成功是一個博物館聯展的很好的範例,兩館通力合作,結合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既展出了更多文物,又通過展覽策劃體現出文物之間的有機聯繫,吸引了大量觀眾。

今年,這一主題特展又來到了與乾隆皇帝頗有淵源的江南地區。

自8月10日起,故宮博物院與來自浙江省博物館、浙江圖書館、常州博物館等機構的館藏文物構成的共計200餘件展品的《盛世天子——清高宗乾隆皇帝特展》,在緊鄰乾隆行宮舊址的浙江省博物館展出,成為近來文博界的又一盛事。

這種館際合作開展的巡展交流,讓藏品「動」起來無疑是對藏品利用率的提高。

2.實體藏品數字化

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通過數字化手段對館藏文物進行保存、開發、傳播,激活並賦予它們新的生命力,使博物館觀眾在部分館藏文物不展出的時間,通過網絡也能夠了解信息。

「數字博物館」、虛擬展廳紛紛出現,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更是將其收藏的37.5萬件藏品的高清圖像資源免費向公眾開放版權,這意味著無論是藝術家、設計師,教師、學生,專業人士還是業餘愛好者,只要有需要,任何人都可以免費下載並不受限制地使用和分享這些公共領域藝術品的高清圖像。

這一做法不僅使公眾得以了解博物館的藏品,而且促使他們利用博物館藏品開展創意設計,使博物館藏品在實際中真正得以利用。

二.提高藏品與觀眾的關聯性

提高藏品利用率的同時,也要確保藏品利用的質量,才能真正做到發揮博物館藏品的作用,讓公眾對於博物館藏品有所認知,讓藏品「活起來」。

1.用藏品說好故事

利用藏品不能只是把藏品文物進行簡單的擺設,也要加強在展覽中「講故事」的能力

很多文物的內涵,對於普通觀眾來說不太好理解。

如果在展覽中根據文物背後的人物故事或歷史故事為線索,為文物賦予生機與活力,提高觀眾的觀展興趣,進而使觀眾更深入的理解展覽內容。

如何將故事講給參觀者聽,僅靠文物還不夠,敘事方式也同樣重要。

將藏品硬生生地推給觀眾,並不能讓觀眾感受到藏品背後的文化和故事。

然而,現階段大部分的展覽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即在於如何將碎片化的藏品串聯起來,避免單純的藏品堆砌展示,為參觀者講述一個能夠理解的故事。

雖然參觀者的年齡、性別、知識結構和興趣愛好都會影響人們對展覽的理解,但故事總會拉近展覽和參觀者的距離。

例如「尋找致遠艦——2015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通過敘事手法,將展覽梳理為故事線,講述了與「致遠艦」有關的歷史,受到了廣泛好評。

2.利用技術讓藏品更具活力

博物館還應充分運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如二維碼導航、語音編碼查詢等,提升展示、宣傳水平,創新藏品展陳形式和手段,創新文博數字產品傳輸、傳播方式,建立互動體驗、即時共享平台,拉近藏品與公眾的距離

3.把藏品帶回家

博物館還需要思考如何能更好的進一步發掘其藏品的潛在價值,讓收藏在博物館的藏品活起來,發展以藏品為依託的特色文化產業,提升博物館的品牌價值

通過文化創意衍生品讓公眾 「把藏品帶回家」。

藏品衍生品的創意性開發,是文化與創意相結合的授權藝術品,這種創意不僅不會削弱藏品本身的價值,反而是一種承載文化理念的符號,是對藏品價值的發掘與傳播。

現階段,博物館文創產品良莠不齊。

上博「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文創產品的火爆熱銷和故宮「淘寶」的成功,與部分博物館被網友吐槽「讓你把掏出來的錢包硬生生塞回去了」的文創產品相比可見差距。

博物館文創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既有依託於博物館和藏品本身的文化意蘊和紀念價值,又有當代設計所帶來的功能性、形式感和創意的旨趣,但仍存在品質堪憂的問題。

21世紀知識經濟的大背景下,當創意、知識、價值的創新以及文化的獨特性等等成為競爭力的核心元素時,如何發揮博物館自身文化優勢,既是挑戰,也是博物館文創的使命。

結合富於當代精神的靈活創意,在變動的時尚中重新演繹歷史與傳統的價值,同時彰顯新銳的時代風格,才能在眾多文創產品中脫穎而出。

讓博物館藏品更好為公眾認知,是博物館和觀眾的雙贏,也是博物館要繼續努力的方向。

關於如何讓博物館藏品「活」起來,你還有什麼更好的建議?歡迎留言討論。

文章資料主要來源於:中國文化報,美術報

編輯:葉子&心兒#City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故宮博物院院長:讓文物活起來要兩個面向

自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設立以來,每年國際博物館協會都會在這一天舉辦慶祝活動,旨在使社會公眾認識到「博物館是促進文化交流,豐富文化生活,增進人們之間相互理解、合作,實現和平的重要機構」。目前,越...

臨時展覽選題如何影響博物館的社會價值

博物館的社會價值是博物館區別於其他公共文化機構的根本屬性,歸根結底是由博物館、公眾、社會這幾大要素構成。博物館社會價值的實現,需要處理好博物館與自身建設、公眾需求、社會發展相互之間的關係,使之...

博物館「變形計」:從文物寶庫到創意試驗場

文化創意從來沒有像這幾年來一樣,在全國成為一個持續升溫的熱詞。去年3月20日實施的《博物館條例》更為文化創意的「東風」推波助瀾。《條例》首次明確支持博物館與文化創意、旅遊等產業相結合,開發衍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