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百戲俑坑"發掘出秦代棚木遺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記者29日從秦始皇陵博物院獲悉,秦始皇陵「百戲俑坑」的第二次考古發掘自2011年夏天啟動以來進展順利,目前考古人員已發掘到秦代棚木遺蹟,待進行完整的信息提取後再進行下一步的考古發掘,以全面了解「百戲俑坑」的內涵、形制等。

秦始皇陵博物院考古隊隊長張衛星說,國家文物局批准進行的這次考古發掘,主要是作為科研課題在進行,除了獲取大家關心的「百戲俑」的更多信息之外,更重要的是清楚了解俑坑的具體構造及其千年來的演化等,從而為進一步科學保護與陳列展示等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據了解,命名為「百戲俑坑」的陪葬坑位於秦陵東南部內外城之間。

1999年3月,秦始皇陵考古隊曾對這一陪葬坑進行過搶救性試掘,出土了目前在秦陵地區發現體積、重量最大的一件青銅鼎,並出土陶俑11件。

秦始皇陵博物院院長曹瑋說,在秦陵已知數百座陪葬坑中,除了眾所周知的秦兵馬俑一、二、三號坑外,還發現了「鎧甲坑」「文吏俑坑」「百戲俑坑」等。

「百戲俑坑」是很特別的一個陪葬坑,其中出土的陶俑,既不穿鎧甲,也不披戰袍,只是在下身有裳,上身赤裸,呈現出明顯的百戲特色。

[pagebreak]

「百戲俑坑」雖然在十年前進行過考古勘探與發掘,但受當時農村環境的限制沒有進行全面考古發掘,當時試掘面積不及整個俑坑面積的十分之一,其性質只能根據出土的百戲俑暫定為「百戲俑坑」。

如今,在「百戲俑坑」遺址上投資2000多萬元建設的近3000平方米的陳列館已經建成開館。

十年後進行的「百戲俑坑」第二次考古發掘,不僅為研究秦始皇帝陵的陪葬制度、陵墓制度將提供重要學術資料,也給中外觀眾提供了近距離了解考古的難得機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兵馬俑再被挖掘 清一色方正隊伍將亮相

發掘將持續7個月,這次的發掘採取了「邊發掘、邊參觀」的方式,遊客能夠直面考古現場,看到考古工作者發掘和保護的過程。4月30日,秦兵馬俑二號坑第二次發掘啟動。這座塵封了21年的兵馬俑坑在1994年...

秦始皇陵的千古之謎:疑是項羽火燒兵馬俑

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於陵園東側1500米處。1974年春被當地打井的農民發現。由此埋葬在地下兩千多年的寶藏得以面世,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蹟」。為研究秦朝時期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

焚毀秦始皇兵馬俑的人真的是項羽?

2009年6月,秦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開始,經過三年的艱苦發掘,6月9日,秦始皇帝陵對外公布了一號坑第三次發掘成果:大量陶俑「身著」彩繪,發現兵馬俑被焚燒痕跡,首次發現戰車上有「盾」、戰車不同部位...

揭秦始皇陵被焚真相:兵馬俑或為項羽所燒

他推斷道:「秦漢之際,有大的社會變動。我的推斷是項羽燒的可能性比較大一些。當然這也是一種推測,這個問題還可以做進一步的探討。」近日,陝西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首次對外公布了秦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挖掘的...

考古隊女隊長談兵馬俑坑裡發生的種種趣事

(以下內容來自華商報)創立皇帝制度,在中央實施三公九卿制,地方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統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等,北擊匈奴,南服百越,修築萬里長城,奠定了今日中國版圖的基本格局,把中國推向了大一統...

銅戟證明兵馬俑坑為秦始皇陪葬坑!

從帶有花紋的青磚和陶俑的形狀可以斷定,這個俑坑屬於秦代遺蹟無疑,但俑坑與秦始皇陵的關係尚難斷定,因為這個俑坑距離秦始皇陵內城1.5公里多地,在這樣遠的地方放置陶俑陪葬,當時的考古資料還沒有發現先...

焚毀秦始皇兵馬俑的人真的是項羽?

文史頻道轉載本文只以信息傳播為目的,不代表認同其觀點和立場2009年6月,秦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開始,經過三年的艱苦發掘,6月9日,秦始皇帝陵對外公布了一號坑第三次發掘成果:大量陶俑「身著」彩繪,...

揭秘秦始皇帝陵:已探明各類陪葬坑600餘處

秦始皇帝陵,一座無與倫比的地下寶庫,一個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蹟。1974年,臨潼西楊村幾個農民的偶然發現讓塵封的秦帝國震驚了世界。四十年來,有關秦始皇帝陵的每一次發現都炫人眼目,每位慕名而來的人內心...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為基礎,以秦始皇陵遺址公園為依託的一座大型遺址博物院。同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也是以秦始皇陵及其背景環境為主體,基於考古遺址本體及其環境的保護與展示,融合了教...

長眠於地下的「虎狼之師」——秦始皇兵馬俑

秦兵馬俑位於今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公里處,是秦陵的陪葬坑。經過多年的考古發掘,在已發現的三座俑坑裡出土了大量震驚世界的文物。全世界先後共有200多位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領導人,來此參觀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