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挖出失傳古籍,實為姜子牙「天書」, 專家:即將改寫歷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姜子牙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人物,無論是法家、兵家、縱橫家都將其追為本家先祖,被譽為是「百家宗師」。

後世的鬼谷子、張良、諸葛亮、劉伯溫等人無不吸收了姜太公留下的各種絕學;在姜子牙留下的各種絕學中,《六韜》是最著名的,被譽為是兵家法寶之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兵家典籍。

但除了一些頗有成就的能人能夠領悟《六韜》中的內涵之外,很少人能夠領悟到其中的含義,或者說大多數人只是看懂了這本古籍,而沒有徹底領悟其意義;因而歷代特別是南宋以來,民間一直將《六韜》視為是奇門遁甲的「天書」。

值得一提的是,姜太公編著並且留下的這本天書《六韜》在宋代之前,世人對其是深信不疑的,但在南宋特別是清代之後,世人將其列為「偽書」。

認為這本古籍並非是姜子牙之物,而是後人編造,而且年代不會很久遠,推測是漢代時期。

但是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發現了兩座漢墓。

考古挖掘後,漢墓出土了非常多漢代以及先秦時代的古籍竹簡,其中就包括《太公六韜》。

根據史書中的記載 ,姜太公的這本天書又命名為《太公兵法》,是中國古代先秦時期著名的黃老道家典籍。

而銀雀山漢墓挖出的這本姜太公「天書」實屬一意外。

當時民間無意間發現了這座古墓後,考古家對古墓進行了搶救性挖掘。

挖著挖著,挖出了非常多的珍貴文物。

但在開棺時,考古家卻意外的發現了棺內散亂的竹簡,經過初步解讀,這些竹簡記載的都是漢代以及先秦時代的兵家以及黃老之術的經典,其中包括失傳幾千年的《孫臏兵法》以及前文提到的《六韜》。

這種記載著古籍的竹簡因為歷史久遠以及地下水浸襲的緣故變得非常的脆弱,脆弱到考古家一碰竹簡,竹簡就變成粉末。

但經驗豐富的考古家是決不允許老祖宗兩千多年前留下的寶貝毀於一旦的,經過各種現代技術的保護下,這一大批共計4942枚竹簡順利的出土並且得到保護。

與其他文物不同的是,竹簡出土後並非立馬藏於博物館,而是拓印後仔細解讀。

解讀這種距今兩千多年的古籍並非容易之事,且不說竹簡上的文字可能古今有別,考古家看不懂的時候還得查閱資料,以至於有時候一兩個月也解讀不出一片竹簡。

而且這竹簡併非完好的,竹簡上的很多文字也基本看不清,更為艱難的是有不少是殘片,根本無法復原,也就是說這些因為竹簡是殘片而導致的文字空白,需要考古家參閱大量資料後填補上去。

經過2年的解讀,墓中出土的這幾千枚竹簡全部被解讀出來,其中就有五十多枚,這五十多枚竹簡記載了姜子牙的《六韜》。

將這竹簡解讀出來後,文物專家便說「即將改寫歷史」。

除了出土了失傳幾千年年的《孫臏兵法》之外,還因為出土了《六韜》佚本。

而且《六韜》的出土直接改寫了明清史書中書寫的「《六韜》非姜子牙之兵書,實乃漢人所偽編」的錯誤記載,證實了《六韜》實為高人姜子牙書寫的。

司馬遷在編寫《史記·齊太公世家》時曾稱:「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可見,考古挖掘這座漢墓挖出的失傳古籍,不僅僅是姜子牙的「天書」,也不只是改寫歷史那麼簡單,這可以讓國人重新審視那份失傳千年的傳統文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