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實證中國5000年文明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良渚文化典型代表

五百年的歷史,到北京看故宮;

一千年的歷史,到開封看清明上河園;

兩千年的歷史,到西安看秦漢帝陵;

四千年的歷史,到安陽看殷墟;

五千年的歷史,到杭州看良渚。

良渚文化,實證中華5000年文明史。

杭州人文古蹟眾多,歷史悠久。

考古調查顯示,早在8000年前,跨湖橋遺址就已經種植水稻,跨湖橋人所居住的干欄式建築,至今在一些地區仍然很流行。

之後的幾千年中,生活在今杭州地區的古人,創造了引以為傲的古文化,如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

尤其是良渚文化,是實證中華5000年文明史的重要文化

而良渚遺址就在今天的杭州市餘杭區。

1936年發現,施昕更老先生髮現良渚遺址,先生是良渚遺址的第一個發現者,是探索良渚文化和良渚文明的先驅。

1959年,夏鼐先生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名稱。

良渚遺址是良渚文化的典型代表性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聚居的地方,距今約5300——4300年。

遺址總面積約34平方公里。

2012年,良渚遺址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019年,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中國一直都說有5000年文明史、上下5000年,從目前的考古發現來看,只有良渚文化的良渚遺址可以實證中國5000年文明史,良渚文化能提供的證據是最充分的

良渚人的生活

那麼,是什麼讓良渚文化成為「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實證」呢?

(1)文字

中國文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在地球上,只有幾種文字比中國文字早,最出名的是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

不過這兩種文字早在公元前後就被埋在滾滾黃沙和斷垣殘壁之下,他們都是博物館裡的文字,是文字的化石。

中國文字是流傳到現代的唯一的歷史碩果。

在我國,發現了大量的原始刻畫符號。

原始刻畫符號屬於原始的文字。

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大概距今8000年,就發現有刻畫符號。

良渚文化陶器上的刻畫符號

良渚文化陶器上的刻畫符號

良渚文化是在4000年以前,經過多年來的考古發掘工作,發現了大量的刻畫符號。

這些發現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一些學者認為當時已經存在文字,甚至是商周文字的前身。

所以,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刻畫符號,可能已經擺脫了原始結繩記事的枷鎖,蛻變為「文字」。

(2)玉器

良渚文化玉器,紋飾繁密細緻、和諧工整,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藝術創作的傑出成就。

它的製作工藝,有一些方面在今天看來仍不可思議。

有學者認為,良渚玉器是傳統觀念中的華夏禮儀重器

在此之前,很多人認為華夏禮儀重器最早出現於夏代。

然而,良渚玉器用文物證明,中國傳統觀念中的禮儀重器出現在浙江,是所謂的「東南一隅」,而且年代上要早於夏代,這令世人驚嘆不已。

玉璧

玉琮

玉琮上的神徽:良渚文化先民的上帝?

三叉形冠飾

(3)王陵

反山遺址位於良渚遺址的偏西部的中心地區,它的東南部就是著名的莫角山古城。

反山高約10米,東西長90米,南北寬30米,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

1986年5月8日,正式開始反山遺址的挖掘。

考古發掘證實反山是一座由人工搬運土,之後堆築成的大土墩,土方量達2萬立方米。

目前,已經發掘了11座良渚文化墓地。

墓地規格高,隨葬大量隨葬品,這應該是顯貴者的大墓


反山墓地

據統計,這11座良渚文化墓葬內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有陶、石、玉、象牙、嵌玉漆器等共1273件(組),其中玉器占九成以上,單件統計數量超過3500件。

浙江地區的古文化發展到良渚時期,已經取得了實質性進步,古人已經馬茹階級社會的門檻。

當時出現了世俗的政權,但掌握神權的人物服從於政權,他們為部落首領的政權服務。

所以,良渚文化反山墓地,應當可以稱得上是「王陵」一級的墓地。

(4)祭壇

瑤山遺址是迄今等級最高、出土玉器數量最多、器類最為豐富、製作最為精美、最具影響力的良渚文化墓地,是良渚文化考古中最為重大的成果,曾被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瑤山遺址位於浙江餘杭下溪灣村,良渚人在瑤山遺址的頂部修建了方形祭壇。

祭壇中央是方形紅土台,四周為灰色土圍溝,最外部為礫石面,外圍邊長約20米。

祭壇廢棄後用作墓地,埋有南7座、北5座兩排墓葬。

瑤山祭壇

1987年,考古學家發掘了12座墓葬。

墓中隨葬品豐富,有玉器、陶器、漆器等1050餘件(組)。

玉琮、玉鉞等禮器僅見於南列墓內,玉璜、紡輪等僅見於北列墓中,墓主身份出現了等級差異。

隨葬品有玉器、陶器、石器等,共2660件,玉器占絕大多數,高達2582件。

這種埋在祭壇上、用成批玉禮器隨葬的大墓,與良渚文化的貧乏小墓形成鮮明對比,屬於原始社會向文明時代過渡階段的社會現象

(5)古城

1992年,考古人員發掘了良渚莫角山遺址。

遺址面積達30多萬平方米,有3個人工堆築的土墩,呈三足鼎立之勢。

西北是小莫角山,約6000平方米;東北是大莫角山,面積近20000平方米;西南的烏龜山形若龜背,面積約4800平方米。

小莫角山、大莫角山、烏龜山的高度是逐漸增高的。

莫角山宮殿遺址

良渚遺址公園

2006年以來,考古學家發現了良渚古城及其外圍的水利工程。

由宮城到王城到外郭到外圍水利工程:良渚古城及外圍水利系統一覽

水利工程

再良渚古城外圍大型水利工程的發掘領隊王寧遠強調,「良渚古城是中國境內最早進入國家形態的地點,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實證」。

近年來,一些介紹良渚文化的書籍,都會冠以「文明的實證」、「中國5000年文明第一證」之類的書名。

如今,很多學者認為良渚古城就是王城。

良渚古城外圍的大型水利工程比「大禹治水」還要早上一千年。

經過多年的考古調查、勘探,良渚古城的輪廓已經基本清楚了:

由良渚文化諸多遺址構成的「良渚王國」,主要有三大部分,即:宮城、王城、外郭城,它的外圍還有水利工程。

可以說,以良渚古城為代表的良渚文化,當時已經是古國了。

中心宮城面積30萬平方米,王城面積300萬平方米,外郭內面積800萬平方米,水利系統規劃和影響的範圍則超過100平方公里。

這樣宏大的格局,已經不遜色於同時期古埃及等古代文明,甚至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環太湖流域是良渚文化的核心區,良渚古城是核心區的核心。

但良渚文化的影響範圍更大、更廣闊。

玉琮等器物是良渚文化的標誌性的器物,在廣東、山西、陝西、甘肅等地都有發現,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良渚文化影響了大半個中國。

4000年前,良渚文化以其強大的影響力,輻射了大半個中國。

良渚文化之後,夏商周三代文化興起,在夏商周三代文化中,也經常能發現良渚文化典型器物的蹤影。

由此可見,良渚文化對中國古文化、中華文明,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所以說,良渚文化是實證中國5000年文明史的文化。


近期熱文:

一片甲骨驚天下——甲骨文解析

中華民族的滄桑:驚心動魄的人口大遷徙

戰國四大刺客

春秋戰國時期的首腦峰會——會盟與背盟

丁公遺址:將我國文字誕生時間向前推進800年

河姆渡:七千年前的魚米之鄉

中國古代第一軍事工程,長城的兩端到底在什麼地方?

秦淮河畔烏衣巷,魏晉風流王謝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良渚考古大事記

●1936年施昕更先生髮現良渚遺址,隨後進行3次發掘,出版《良渚——杭縣第二區黑陶文化遺址初步報告》。●1959年夏鼐先生提出良渚文化的命名,良渚遺址成為良渚文化的命名地。●1961年良渚遺址被...

這一處遺址,足以證明「上下五千年」!

「從目前的考古發現和研究來看,如果我們要談中華五千年文明,只有良渚文化的良渚遺址能拿出來」。——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張忠培今天(1月26日)中午,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致函聯合國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