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為何冒天下之大不韙想挖始皇帝、武則天的陵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郭沫若 (1892-1978)四川省樂山人。

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

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

著名文學家,劇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學者,社會活動家。

著述頗豐,主編《中國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編成《郭沫若全集》38卷。

致力於世界和平運動,中國新詩奠基人,是繼魯迅之後公認的文化領袖。

郭沫若有一個最大愛好,就是想把中國所有的帝王陵墓都挖開看看。

中國歷史上,只要是稍微有名一點的皇帝陵墓,基本上都被盜墓賊光顧過。

最慘的像漢武帝,不僅財寶被人盜光,屍體還被扔在太陽下暴曬,而康熙大帝連骨頭都湊不齊了。

安檢措施搞得再好的陵墓,在盜墓賊面前基本都是紙老虎。

然而有一座皇陵,堪稱中國最堅挺的皇陵。

它埋葬的皇帝大名鼎鼎,千年來被無數盜墓團伙添加過特別關注,但始終沒有人能打開它,鐵鍬挖不動,炸藥炸不動,每次有盜墓賊靠近,都會發生靈異事件,好像有神靈在庇護。

這座神奇的皇陵就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

1958年,上海到新疆的312國道修到了陝西乾縣,也就是乾陵所在的地方。

當時缺少石頭,幾個民工就來梁山上炸石頭。

沒想到這一炸炸出了重大新聞。

山腰間炸出了一個方形的口子,正好是一個人的大小,可以進出。

後來經過鑑定,這就是黃巢、溫韜、孫連仲同學前仆後繼找了一千年的乾陵墓道入口。

這件事一出來,有一個人無比激動。

他就是當時的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

當時,陝西還成立了「乾陵挖掘委員會」,墓道的清理工作都完成了,就等著打開金剛牆準備進入玄宮了。

這個時候,在郭沫若的大力倡議下,文化部給國務院遞交了《乾陵發掘計劃》,只等著國務院批准。

激動的郭沫若還到了周總理旁邊說:「裡面肯定有很多珍貴的字畫,很可能有武則天的詩集,王羲之的《蘭亭序》,還有武則天的畫像!一定是石破天驚的大事!」

面對這份計劃書和激動的郭沫若,周總理只是冷冷地說了一句話:「此事留作後人來完成。

那個時候,各省都在申請發掘帝王陵,全國有一股挖陵熱。

當時定陵就正在挖掘。

定陵就是郭沫若倡議挖掘的,遇到了很大問題,很多東西都不得保存而被毀掉,所以對挖掘乾陵的事,周總理做了這樣的回答。

可是到了1973年,郭沫若還是念念不忘乾陵,又提議發掘乾陵,周總理話語冰冷的答道:「十年之內別開帝王陵!」

我們要感謝周總理,可以讓我們後世的子孫共同享有這座文化遺產。

周總理的這句話,成為我國針對帝王陵墓考古的基本政策,即絕不主動開挖帝王陵墓。

這樣才是對文化遺蹟的最好保護。

草根玩轉野史——探索隱藏在歷史中的點點滴滴,請關注微信公眾號:caogenwanzhuanyeshi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郭沫若想挖誰的墓被周總理拒絕?

提起郭沫若,除了風流才子名震江湖外,其還喜歡做一件事,那就是挖墳掘墓,尤其是對古代帝王的墓幾乎到了痴迷的地步。 解放後,身為中國科學院主任,歷史研究所所長,郭沫若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

武則天的墓葬, 千餘年保存完整,堪稱奇蹟

中國上下五千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有三千多年,這中間裡出現了眾多王侯將相,能人異士。身後雖被藏埋地下,但卻讓後人無法定論,歷代想一探究竟的盜墓者和考古學家都想揭開棺槨一探究竟,所以總想著方法讓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