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為什麼如此熱衷皇陵挖掘,原來是這些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歷史不容演義、真相絕不簡單,歡迎來到成唐的歷史沒那麼簡單。
眾所周知,郭沫若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的文學家、歷史學家。
他在歷史文化方面有著很深的研究。
但是這個人在處世為人方面卻深受人們詬病,被很多人戲稱為: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的無恥文人。
也正是因為他的公私不分,造成了中國考古界一個難以忘記的傷痛。
1955年,郭沫若以為了更好的了解明朝歷史為由,提出了發掘明朝皇陵的計劃。
儘管當時這一計劃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他們認為當前的文物保護技術還不成熟,所以難以對皇陵墓進行妥善保護 。
但是由於當時反對者人微言輕,並沒有能夠阻止郭沫若要發掘明皇陵的計劃。
本來按照郭沫若的計劃是打算髮掘永樂皇帝的長陵,但是由於發掘難度太大所以郭沫若就將矛頭指向了萬曆皇帝的定陵。
1956年,考古人員打開了沉封了三百多年的明定陵,但是由於當時的特殊的時代背景和有限的文物保護技術,導致定陵內的大量文物受到氧化和破壞,各種字畫珍寶、絲綢織品頃刻間灰飛煙滅,就連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的屍體都遭到了挫骨揚灰,令人痛恨惋惜。
按道理來說,作為發掘明定陵的主要負責人,郭沫若應該對此深刻反思,然而事實卻是打了不少人的臉。
1965年,郭沫若再次向中央提出了發掘明長陵的計劃,因為他覺得明長陵作為永樂皇帝的陵墓那肯定會有巨大收穫。
但是在有了明定陵的慘痛教訓後,周總理果斷拒絕了這一計劃,而郭沫若顯然不甘心就這樣放棄他對墓中陪葬品的好奇心理。
所以他在得知當時的陝西省打算髮掘秦始皇陵和唐高宗、武則天的合葬陵墓乾陵的時候,當即就以老朋友的身份極力建議周總理批准這一計劃。
拋開這兩座皇陵的傳奇色彩和其中數量難以估計的金銀財寶不談,光是傳說中《蘭亭集序》和跟秦始皇相關的無數未解之謎就讓郭沫若為之痴狂。
然而就在郭沫若隨時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面對這份關於發掘乾陵的計劃書和激動萬分的郭沫若,周總理只說了一句話:「此事留作後人來完成,十年之內不開帝王陵。
」
從現在看來,也正是因為郭沫若的計劃被擱置,這才換來了中國皇陵保護上的一大幸事!
為什麼現在國家禁止挖掘帝王陵?看看郭沫若挖掘的明定陵吧
觀今亦見古、無古不成今,歡迎來到歷史觀古易今。在中國考古界,有一種難以忘記的傷痛叫做「明定陵考古發掘」,1955年,郭沫若以為了更好的了解明朝歷史為由,提出了發掘明朝皇陵的計劃。
為什麼周總理禁止挖掘帝王陵墓?看看郭沫若力主挖掘的明朝定陵吧
中華歷史五千年,很多真相都淹沒在煙塵之中,而歷朝歷代的皇帝陵墓中有大量的陪葬品,通過挖掘古代皇帝的陵墓來了解歷史真相一直是考古界的習慣,但是現在國家已經明令禁止挖掘皇帝陵墓,這是為什麼呢?
郭沫若發掘這座皇陵,結果文物一件也沒保存下來
大家都知道,我們想了解歷史,除了可以觀閱歷史遺留下來的史書外,還可以去現在博物館裡面存放文物中進行觀閱,說到文物,那我們就得提到帝王古墓。現在很多文物曾經都是從一些帝王墓葬裡面發掘出來的,這得奈...
他是一代文豪卻挖墓成癮,曾想挖武則天墓卻被周總理嚴辭拒絕
對於郭沫若老先生,大家知道的應該不少。郭沫若,原名郭開貞,字鼎堂,筆名沫若。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中國的大文豪之一。關於郭沫若的文學造詣你是不能否認的,但是現代很多人對郭...
郭沫若本是一文人,為何熱衷於挖墳掘墓,終極夢想是秦陵
早年的郭沫若確實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人稱「孔夫子掛腰刀」,寫過很多不錯的文集,然而解放後,身為中國科學院主任,歷史研究所所長,卻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
郭沫若為何冒天下之大不韙想挖始皇帝、武則天的陵墓
郭沫若 (1892-1978)四川省樂山人。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著名文學家,劇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學者,社會活動家...
專家提議:是時候挖掘武則天乾陵墓了,主要有這兩個原因!
在唐代帝王陵墓中,武則天與唐高宗的乾隆無疑是最讓人感興趣的。文物專家郭沫若曾對周總理說過:「打開乾陵,說不定武則天的《垂拱集》百卷和《金輪集》十卷可重見天日。也說不定武后的畫像、上官婉兒等人的手...
郭沫若生前最想發掘的三座皇陵,沒有明定陵,最後一座是終極目標
在60年前,中國考古界有一條重大的消息轟動世界:中國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鈞(公元1563-1620年,年號萬曆)及其妻妾——孝端顯皇后、孝靖太后的合葬陵明定陵發掘成功。這是中國第一次對帝王陵...
此皇陵是唯一被打開的帝王陵墓,但為啥挖墓人的結局都很詭異?
看到標題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猜到是誰的皇陵吧!那就是明十三陵中的明定陵了。它是明朝萬曆皇帝的墓,這是一個頗受爭議的皇帝,有人說他是史上最懶的皇帝,因為他在在位的幾十年裡面,幾乎都沒有過朝,但是在他的...
國家為何禁止挖掘古代帝陵?只因郭沫若當年挖掘明定陵的嚴重後果
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皇帝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正因如此,掌握著全天下的財富的皇帝就希望自己死了之後也能擁有和活著的時候同樣的生活。於是,在他們死後,無數金銀細軟、...
萬曆私藏小金庫,百年後皇陵慘被發掘,損失巨大,幸得周總理保護
公元1584年,明王朝修建了整個明朝周期最長而且最費錢的皇陵,耗時6年,消耗白銀800萬兩。由於明王朝經歷過萬曆中興的短暫繁榮,所以國庫富裕,一直以修建的皇陵檔次和規模也高於其它陵墓。
郭沫若現在為什麼會被越來越多的人罵?
對於郭沫若老先生,大家知道的應該不少。郭沫若,原名郭開貞,字鼎堂,筆名沫若。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中國的大文豪之一,中國新華社更是認為郭沫若先生:「為民族獨立作出了不朽的...
郭沫若一意孤行發掘定陵,製造中國考古史上最大災難
定陵是明十三陵之一,位於北京昌平,是萬曆皇帝的陵寢。定陵是我國唯一一座被考古學家主動發掘的帝王陵墓,於1956-1958年間被發掘。提出明代帝陵發掘計劃的,是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吳晗等人。郭沫若...
十三陵中的定陵為何被第一個挖掘?萬曆皇帝:我給祖宗朱棣背了鍋
明十三陵中的定陵發掘活動,堪稱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場浩劫。上世紀50年代中期,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等人,聯合上書政務院請求發掘明十三陵。
為什麼國家禁止挖帝王墓?郭沫若挖掘的明定陵,血一樣的教學!
在中國的考古,有一種難以忘懷的痛叫做 「明定陵考古發掘」為什麼這麼說呢?在1955年,郭沫若以為了更好的了解明朝歷史為由,提出了發掘明朝皇陵的計劃,「明定陵考古發掘」事件由此開始。
此人想挖秦始皇陵,日本人聽聞後要來幫忙,總理一句話打消其念頭
古人非常重視身後之事,皇帝更是如此,甚至在新皇帝剛登基時,他的皇陵就已經在修建了。由此可見,一座皇陵的建造是非常損耗人力、財力的,皇帝下葬後還會放入大量珍貴的陪葬品。我國建國至今也只主動挖開了一...
人們為何罵郭沫若?他造成考古界最大遺憾,更是誤人子弟數十年
民間流行這樣一句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說起郭沫若,小時候我們只知道他是一個大名鼎鼎的文學家,長大後我們才發現,郭沫若的身份又何止這一個呢,人們更多的想起的是他的「女神」,他的另...
此人一意孤行挖掘皇陵,造成考古史上最大的災難,使文物損失過大
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講一講明十三陵,大家也許都知道在這十三座陵墓中,有一座已經被開挖過了,你知道是那座嗎?如果不知道的話小編就來告訴你吧!那就是萬曆皇帝及其妻妾——孝端顯皇后、孝靖太后的合葬陵,是...
古代不管是誰動了別人家祖墳 都是滿門抄斬的 如今為什麼還要考古
中國有句俗話叫「死者為大」,中國發展至今對於祖先一直都是心懷崇敬之情的,在古代的時候不管是誰動了別人家祖墳,這都是滿門抄斬的大罪!所以中國對於祖先與死者的「身後事」是非常看重的。
永樂:大膽!洪熙:別挖我爹!嘉靖:放過我孫子!萬曆:詛咒你!
明十三陵之定陵挖掘考古一事,距今已六十餘年,定陵挖掘,也是唯一一次對中國歷史帝王墓的主動考古挖掘。按照對外的總結報導,定陵考古挖掘是經過慎重選擇、認真論證、報經審批、由專業考古人員實施、有明確學...
郭沫若為什麼很熱衷皇陵的挖掘呢?放的越久越不好?
建國以前,郭在考古和甲骨文研究的巨大成就,在當時是無出其右的。憑藉這些研究成果,他當選為國民政府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也正因如此,郭沫若才會熱衷於考古發掘,因為這是他的專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