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為什麼如此熱衷皇陵挖掘,原來是這些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歷史不容演義、真相絕不簡單,歡迎來到成唐的歷史沒那麼簡單。

眾所周知,郭沫若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的文學家、歷史學家。

他在歷史文化方面有著很深的研究。

但是這個人在處世為人方面卻深受人們詬病,被很多人戲稱為: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的無恥文人。

也正是因為他的公私不分,造成了中國考古界一個難以忘記的傷痛。

1955年,郭沫若以為了更好的了解明朝歷史為由,提出了發掘明朝皇陵的計劃。

儘管當時這一計劃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他們認為當前的文物保護技術還不成熟,所以難以對皇陵墓進行妥善保護 。

但是由於當時反對者人微言輕,並沒有能夠阻止郭沫若要發掘明皇陵的計劃。

本來按照郭沫若的計劃是打算髮掘永樂皇帝的長陵,但是由於發掘難度太大所以郭沫若就將矛頭指向了萬曆皇帝的定陵。

1956年,考古人員打開了沉封了三百多年的明定陵,但是由於當時的特殊的時代背景和有限的文物保護技術,導致定陵內的大量文物受到氧化和破壞,各種字畫珍寶、絲綢織品頃刻間灰飛煙滅,就連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的屍體都遭到了挫骨揚灰,令人痛恨惋惜。

受到嚴重氧化後的龍袍

按道理來說,作為發掘明定陵的主要負責人,郭沫若應該對此深刻反思,然而事實卻是打了不少人的臉。

1965年,郭沫若再次向中央提出了發掘明長陵的計劃,因為他覺得明長陵作為永樂皇帝的陵墓那肯定會有巨大收穫。

但是在有了明定陵的慘痛教訓後,周總理果斷拒絕了這一計劃,而郭沫若顯然不甘心就這樣放棄他對墓中陪葬品的好奇心理。

所以他在得知當時的陝西省打算髮掘秦始皇陵和唐高宗、武則天的合葬陵墓乾陵的時候,當即就以老朋友的身份極力建議周總理批准這一計劃。

拋開這兩座皇陵的傳奇色彩和其中數量難以估計的金銀財寶不談,光是傳說中《蘭亭集序》和跟秦始皇相關的無數未解之謎就讓郭沫若為之痴狂。

然而就在郭沫若隨時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面對這份關於發掘乾陵的計劃書和激動萬分的郭沫若,周總理只說了一句話:「此事留作後人來完成,十年之內不開帝王陵。

從現在看來,也正是因為郭沫若的計劃被擱置,這才換來了中國皇陵保護上的一大幸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郭沫若現在為什麼會被越來越多的人罵?

對於郭沫若老先生,大家知道的應該不少。郭沫若,原名郭開貞,字鼎堂,筆名沫若。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中國的大文豪之一,中國新華社更是認為郭沫若先生:「為民族獨立作出了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