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溪下灣遺址入圍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名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華社長沙2月27日電(記者張玉潔)26日,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距今7000多年的「高廟文化」的重要遺址地瀘溪下灣遺址入圍終評名單。

記者了解到,下灣遺址位於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瀘溪縣浦市鎮下灣沅水河床邊的一處台地。

在2016年的第二次發掘中,考古人員在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的螺螄貝殼、動物骨骸、陶片以及石器,出土的動物骨骸有明顯的燒煮痕跡。

這個新發現表明,7000多年前此地的人類已經開始熟食螺螄和魚等動物。

2017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首次主動性考古發掘,獲得多項重要成果,出土的貝丘及大量動物遺存反映了遠古時期武陵山地人類特殊的生存環境;從揭示出的大型祭祀場所,可一窺遠古時代沅水山地的人們舉行祭祀活動的景象;還有不少圖像是首次發現,如四鳥載日圖蘊含了中國上古精神文化的神奇密碼,在長江上游的金沙遺址和長江下游的多處遺址中都能見到,《離騷》《山海經》等古籍文獻中也有記載。

據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灣遺址所處位置是五溪蠻故地,是屈原行吟沅湘、折返漵浦的必經之地,屈原辭賦中表達最多的便是沅湘一帶的巫鬼與祭祀情景。

印證了班固《漢書》中說江南「信巫鬼,重淫祀」以及王逸《楚辭章句》中說「楚國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祀」的記載。

下灣宗教遺存的發現,反映出這些對後世湖湘乃至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極深的沅水流域濃烈的巫鬼祭祀風俗有非常古老的源頭。

此外,墓葬還出土了一批玉器,年代為整個長江中游最早,從玉器的質地、形態及工藝特點來看,與長江下游玉器遺存有密切的聯繫,說明在距今6500年前中國南方不僅存在遠距離的物質交流,也存在觀念交流。

高廟文化最具特徵的圖像與意識或許就是通過這種交流向外傳播。

據悉,4月9日至11日,進入終評的26個項目將參加終評會,最終選出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瀘溪發現「高廟文化」遺存

將自治州人類活動歷史推至8000年前湖南日報8月7日訊(記者 張湘河 通訊員 李焱華 王芳)8月6日,考古學家在瀘溪縣浦市鎮下灣考古現場宣布:考古工作者在當地發現了「高廟文化」遺存現場。這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