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湘西瀘溪要火了,「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入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月26日,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26個項目入圍終評,我省瀘溪下灣遺址在列。

遺址原貌(上為北)

遺址現狀(上為北)

遺蹟全景(上為東)

貝丘堆積

下灣遺址位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瀘溪縣浦市鎮北郊,沅水左岸一處低矮台地上,在武陵山脈深處。

2017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了首次主動性考古發掘。

該遺址自新石器時代以來,一直有人類繁衍生息。

其中,新石器時代高廟文化遺存最為豐富。

太陽獸面圖像陶釜

神獸圖像陶釜

神鳥圖像彩繪白陶罐

神像圖像紅衣陶罐口沿

神獸圖像白陶盤

神鳥載日圖像陶缽外底

此次考古發掘獲得多項重要成果:出土的螺殼堆積及大量動物遺存,不僅反映了遠古時期武陵山地人類特殊的生存環境與生產生活方式,還有一批極具價值的遺蹟、遺物。

從揭示出的大型祭祀場所,可以一窺遠古時代沅水山地的人們舉行祭祀活動的景象;陶器上極具藝術與宗教氣息的圖像紋飾,巫風濃烈,是人類精神文化的結晶。

不少圖像是首次發現。

如藏著中國上古精神文化密碼的《四鳥載日圖》,在長江上游的金沙遺址、長江下游多處遺址中都可以見到,《離騷》《山海經》等古籍文獻中也有文字記載。

據省考古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灣遺址所處的位置是五溪蠻故地,屈原曾經過此地,其辭賦中屢次提到沅湘一帶的巫鬼與祭祀情景。

班固在《漢書》中說江南「信巫鬼,重淫祀」,王逸的《楚辭章句》中也有「楚國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祀」的記載。

下灣宗教遺存的發現,反映了沅水流域濃烈的巫鬼祭祀風俗有非常古老的源頭,這種風俗對後世湖湘乃至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極深。

此外,墓葬中還出土了一批玉器,年代為整個長江中游地區最早。

從玉器的質地、形態及工藝特點來看,其與長江下游的玉器遺存有著密切的聯繫。

這說明,在距今6500年前中國南方,不僅有遠距離的物質交流,也有觀念交流。

高廟文化最具特徵的圖像與意識,或許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向外傳播的。

據悉,4月9日至11日,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將在北京召開。

來源 | 新湖南客戶端、武陵山文化影像傳播中心

編輯 | 彭可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宜興下灣遺址考古成果首度亮相

6 月9日,「太湖文明之光——宜興下灣遺址暨無錫考古新發現成果展」,在宜興市博物館開展。江蘇省文化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吳曉林,無錫市副市長劉霞,以及宜興市委副書記、市長張立軍,副市長儲紅飆出席活動。

瀘溪發現「高廟文化」遺存

將自治州人類活動歷史推至8000年前湖南日報8月7日訊(記者 張湘河 通訊員 李焱華 王芳)8月6日,考古學家在瀘溪縣浦市鎮下灣考古現場宣布:考古工作者在當地發現了「高廟文化」遺存現場。這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