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中元節該做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農曆七月十五是盂蘭盆節,也稱「中元節」。

這一天,各地寺院要隆重舉行「盂蘭盆法會」,供奉三寶,濟度六道苦難,以及報謝父母長養慈愛之恩。

這一天佛弟子該做的,一是儘可能參加當地寺院的盂蘭盆法會,二是讀誦《盂蘭盆經》,三是供養佛法僧三寶,四是報孝父母養育之恩。

盂蘭盆法會

各地寺院的盂蘭盆法會是根據《盂蘭盆經》,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以佛法供養三寶的功德,回向現生父母身體健康、延年益壽,超度歷代考妣宗親能速超聖地、蓮品增上的佛教儀式,又稱「盂蘭盆節」、「盂蘭盆齋」、「盂蘭盆供」。

為什麼稱「盂蘭盆法會」呢?這「盂蘭」翻譯為「解倒懸」,是極苦的意思。

這是一種比喻,是人死後墮落於三惡道中,如餓鬼道中的眾生,腹大如鼓,喉細如針,飢餓難堪,如被倒懸著一樣,極為痛苦。

「盆」是盛載食物的容器,就是說用這盆器盛著各種珍貴百味美食,恭敬奉獻佛僧,承仗三寶不可思議福田之力以解救其「倒懸」之痛苦。

所以稱為「盂蘭盆會」,也就是為解救先亡倒懸之苦,而盛設種種供養,奉施三寶之法會。

我國最早行盂蘭盆會是在梁武帝時代,據《佛祖統紀》卷三十七載:「大同四年,帝幸同泰寺設盂蘭盆齋。

」《釋氏六帖》也記載有:「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諸寺。

」自此以後,蔚成風氣,歷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興盂蘭盆會,以報答父母、祖先恩德。

《佛說盂蘭盆經》

西晉三藏法師竺法護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大目犍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

即以道眼觀視世間。

見其亡母,生餓鬼中,不見飲食,皮骨連立。

目連悲哀,即以缽盛飯,往餉其母。

母得缽飯,便以左手障缽,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

目連大叫,悲號涕泣,馳還白佛,具陳如此。

佛言:「汝母罪根深結,非汝一人力所奈何。

汝雖孝順,聲動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當須十方眾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脫。

吾今當說救濟之法,令一切難,皆離憂苦。

佛告目連:「十方眾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時,當為七世父母及現在父母厄難中者,具飯、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錠燭、床敷臥具、盡世甘美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德眾僧。

當此之日,一切聖眾,或在山間禪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樹下經行、或六通自在教化聲聞緣覺、或十地菩薩大人,權現比丘,在大眾中,皆同一心,受缽和羅飯,具清凈戒,聖眾之道,其德汪洋。

其有供養此等自恣僧者,現世父母、六親眷屬,得出三塗之苦應時解脫,衣食自然;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華光。

時,佛敕十方眾僧,皆先為施主家咒願;願七世父母行禪定意,然後受食。

初受食時,先安在佛前。

塔寺中佛前,眾僧咒願竟,便自受食。

時,目連比丘及大菩薩眾,皆大歡喜。

目連悲啼泣聲釋然除滅。

時,目連母即於是日,得脫一劫餓鬼之苦。

目連復白佛言:「弟子所生母,得蒙三寶功德之力,眾僧威神力故。

若未來世,一切佛弟子,亦應奉盂蘭盆,救度現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可為爾否?」

佛言:「大善快問!我正欲說,汝今復問。

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國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萬民庶人,行慈孝者,佛歡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飯食,安盂蘭盆中,施十方自恣僧,福樂無極。

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

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

若一切佛弟子,應常奉持是法。

時目連比丘、四輩弟子,歡喜奉行。

回向文: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供養三寶

盂蘭盆節是供養三寶的最好機會,是一種難捨能舍的修行,亦是感恩三寶的一念恭敬心,更是廣種福田的大好因緣。

一是供養佛:我們現在不能見佛,只能供養佛像,在佛前像燒香禮拜、供果供花等就是供養佛。

二是供養法:我們禮拜佛經、讀誦佛經、愛護佛經、流通佛經,等等都是對佛法的供養。

三是供養僧:我們到寺院捐香火錢,供齋給出家人,送衣服送醫藥給出家人等等,就是供養僧。

供養三寶,根據《大智度論》卷十四說有三種布施方法:

第一是財施:以世間種種珍寶、金銀財物等來莊嚴壇場,護持正法。

第二是法施:意指深入經藏,信解受持,流通法寶,利益群生。

在《菩薩善戒經》卷一亦提到說幫人寫經或助印經書,亦是一種布施;又在《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云:「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法供養包括了以身作則,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之外,同時還要代眾生苦,勤修善根,可謂是自覺覺他,覺行才能圓滿。

第三是無畏施:是指為了護持佛法,堅持真理,不惜生命,衛護聖教。

供養三寶是每一個佛教徒應有的責任,因為清凈莊嚴的佛寶能啟發眾生的法身慧命;三藏聖典的法寶,能破邪顯正,源遠流長;與世無爭的僧寶能住持聖法,利樂有情。

三寶是行者的指南,眾生在無明中須要佛法來破除愚痴黑暗,點亮心中久已熄滅的慧燈,導向那清凈安樂自在的覺岸。

因此,我們時常要發心建寺安僧,護持道場,接引初機,指點迷津。

供養佛像、經典法物、香花燈燭等等,以此莊嚴梵剎;提供臥具、衣服、湯藥等物來護持僧眾,是為了承繼法身慧命,度化有情。

報效父母養育之恩

盂蘭盆節也是孝敬祖先父母的節日,可以寄託對逝去之人的哀思,又讓人謹記父母的恩德。

《佛說盂蘭盆經》有云:「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

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

《佛說盂蘭盆經》載,佛陀神通第一的弟子——目犍連是個大孝子,他初證六通時,用天眼觀到亡母投生餓鬼道,卒年難遇飲食,皮骨相連,就用缽盛飯給她吃,結果還未入口就化成火炭。

目犍連悲痛萬分,向佛陀求助。

佛說,「汝母罪根深結,非汝一人力所奈何。

汝雖孝順,聲動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當須十方眾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脫。

在佛陀的親自安排下,目犍連的亡母於當日就得脫一劫餓鬼之苦。

「盂蘭」兩字,意為「解救倒懸之苦」。

經云:「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

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

若一切佛弟子,應常奉持是法。

因此,七月是佛弟子的孝親月、報恩月,七月十五則是孝親日、報恩日。

《本事經》云:「假使有人,一肩荷父,一肩擔母,盡其壽量,曾無暫舍,供給衣食,病緣醫藥,種種所須,猶未能報父母深恩。

」《大集經》云:「世若無佛,善事父母,即是事佛」。

孝道是佛法的基礎,沒有孝道就沒有佛法。

能成佛道,皆是父母之恩。

9月5日,東莞觀音山觀音寺將啟建「盂蘭盆節祈福法會」,屆時,觀音寺兩序大眾帶領善信居士誦讀《佛說盂蘭盆經》、供佛齋僧、傳授三皈五戒,放生祈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圖解《盂蘭盆會》的由來

圖片段是根據《佛說盂蘭盆經》的內容,描繪出釋迦牟尼佛的弟子目連為了拯救墮入餓鬼道的母親,經由釋迦牟尼佛指點救濟的方法;即在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時,當為七世父母及現在父母厄難中者,具飯、百味五果、...

盂蘭盆節法會

1、盂蘭盆節的起源佛教的盂蘭盆節因《盂蘭盆經》而來。目犍連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以神通第一而被人們所熟知。一天目犍連想到自己過世的母親不知道往生何處?於是進入禪定觀察,見到母親墮入餓鬼道中受苦,...

農曆七月十五日:盂蘭盆節

2017年9月5日,農曆七月十五日的「盂蘭盆節」是我國佛教中兩個最大的節日之一,又稱為僧自恣日、佛歡喜日,是佛教徒舉行供佛敬僧儀式及超度先亡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