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岡石窟的考古發現(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王雁卿

在第14至20窟的窟前地面基岩上,北距石窟立壁約8米處從西向東排列著24個大柱穴。

每一柱穴外四角又各有1個小柱穴,且與石窟立壁上的長方形梁孔相對應,應是同一時期建築遺存(圖6)。

柱穴內有燒成木炭灰的圓木柱痕,柱穴內及基岩面上的地層為燒土層,夾雜大量的北魏瓦片,偶見忍冬獸面紋瓦當,壓在遼金磚層之下,由此可見,此組建築屬北魏時期。

曇曜五窟前柱穴圖

第19窟窟前地面發現方形石柱礎4個,與窟壁上較小的長方形梁孔相對應。

有的石柱礎周圍還殘存溝紋磚地面,但柱網結構被破壞,只知為遼金時期,其建築規模無法確定。

二、窟頂遺址

1、窟頂東端的石塔塔基遺址

塔基遺址位於雲岡石窟東部窟群區域窟頂的東側,西距第1窟僅300米。

塔基呈正方形夯土台,邊長約12米。

坐北朝南,夯土外包砌砂岩石片,塔基南設東西向斜坡踏道各一條,踏道內外用石片包砌。

塔基北也有條南北向斜坡墁道通向石塔。

方形塔芯位於塔基中央,內部用石塊壘砌。

塔基周圍砌牆形成迴廊,用石片砌成,外抹泥並敷設紅彩。

出土物以砂岩造像殘件居多,主要有菩薩、弟子、飛天等頭像、供養天身體、千佛、石刻獸頭門砧石及裝飾殘件,還有大量的筒瓦、板瓦、蓮花裝飾構件、「傳祚無窮」瓦當等,可以想見為石塔,迴廊牆頭有瓦壠構件。

2、第3窟頂部北魏建築遺址

1940年,日本學者在第3窟頂部挖了一條東西向的探溝,發現一處石築基礎和雕獅頭的長條石塊,還有一層很薄的白灰牆皮,表面塗紅彩。

出土北魏瓦片、波狀紋板瓦滴水、「傳祚無窮」瓦當、「丫」形瓦釘,可能是一處北魏寺廟遺址。

3、龍王廟溝遺址

龍王廟溝即雲岡石窟第4、5窟間的山谷,山谷的北端清代建有龍王廟,由此得名。

1938年,水野清一等於龍王廟溝北進行了小規模試掘,發現地層中含遼代瓦和鐵器,出土聯珠獸面紋瓦當和羽紋板瓦滴水,可能溝北端曾有過一定規模的建築。

1987年,雲岡石窟文物保管所對第5-16至5-29窟窟前清理出廳堂遺址1座(F1)、蓄水池1處(F2)、建築居址和地炕基址一處(F3)。

4、第5窟頂部北魏遼金寺院遺址、鑄造遺址

2011年,在雲岡石窟第5窟和第6窟頂部發掘清理一個佛教寺院遺址,主要遺蹟有塔基、石柱礎、鑄造井台、熔鐵爐、灰坑、遼金水井、遼金建築遺蹟等。

北魏遼金寺院遺址、鑄造遺址

塔基位於遺址最南部,平面呈正八角形,塔基和踏道用片石壘砌而成。

塔基南北長22.1米、東西長21.8米、高0.1~5.58米。

在八邊形塔基內,包著一個近方形的夯土塔心,據觀察,中部方形夯土塔心應是北魏遺蹟,外圍以石塊砌成的八角形狀,當為遼金擴充補建,並改變了北魏方形塔身的形狀。

塔基西北角有東西向踏道一條。

建造時間晚於八角形塔身。

遼金鑄造工場位於塔基北部,有遼金鑄造井台和環繞井台周圍的30座熔鐵爐遺蹟。

鑄造井台很特殊,為地穴式。

東西長3.5米,南北長3.5米,深2.4米,西北和東南各有一條路進入,地穴內有一個圓形台面,台中間有一個用土坯壘砌的模型內圈,口小底大,底部有灰燼和煙燻痕跡,底部有四個方孔通向作坊四角,和用筒瓦扣制而成的管道相連,四條管道分別斜向伸出地面。

作坊四壁底部抹有草拌泥,並且被烤成紅色燒結面。

出土很多坩堝殘片。

30個熔鐵爐環平面呈長方圓角形,煉爐西北處有鼓風口,風口前有兩個用土坯壘砌而成的長方形坑,應為安裝固定風箱的基礎。

有的熔鐵爐內有鐵渣,坩堝碎片等。

出土遺物有遼金時期的陶罐、瓷碗、瓷罐、獸面瓦當、板瓦、滴水等,北魏時期的「傳祚無窮」、「富貴萬歲」瓦當殘片、陶片、石構件、筒瓦板瓦殘片、石雕佛像殘塊和陶塑佛像殘塊等。

5、西部窟頂寺院遺址

2010年,雲岡聯合考古隊在山頂南部(第33窟以西)發掘一處較完整的北魏佛教寺院遺址,發現塔基、前廊後室的北廊房、東廊房和西廊房、南廊房和磚瓦窯遺蹟。

其中,北廊房中北魏時期的13間,前面有柱礎12個,應為前廊後室的建築。

還有遼金時期的2間。

塔基位於東西廊房中間靠南,夯土台基外包有片石,南面正中有一斜坡踏道。

出土遺物以建築材料最為豐富。

除了18萬塊板瓦、3萬塊筒瓦,還有數量可觀的瓦當和帶綠釉板瓦。

其中有「傳祚無窮」文字瓦當,也有蓮花瓦當和蓮花化生佛瓦當,這也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使用琉璃瓦最早的建築。

結合房間中土炕和火灶的設置,這應該是雲岡石窟的譯經場所或是高級僧侶們的生活區。

西部窟頂寺院遺址

雲岡石窟的文獻資料所記很少,碑石和摩崖石刻不多,再加上散佚以及易風化的砂岩體質、岩體崩坍等等,只有默默的佛像在述說著石窟開鑿的活動、思想等。

而一次次的考古發掘逐漸撩開了石窟修建的歷史。

據目前考古發現,北魏時期在第9、第10窟前、第14至第20窟前修建建築,於窟頂東端、第3窟頂部、第5 、第6窟頂部、西部第33窟頂部修建塔廟寺院,很好地佐證了酈道元《水經注》中「山堂水殿、煙寺相望」的武州山石窟的壯觀景象。

遼金時期又在第3窟前、第9、第10窟前、第19、20窟前修建建築,又於第5、第6窟頂部擴充補建北魏佛塔寺院,與《金碑》所載之十寺有著密切的關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雲岡石窟的考古發現(上)

王雁卿雲岡石窟的歷史不只是開窟造像的歷史,也包括千百年來在石窟周圍活動的人們保護石窟和生活的歷史,七十多年來的考古調查和發掘正在逐步揭示。 雲岡石窟的考古發現從時間段上可分五次。一、1938年至...

雲岡石窟的考古發現(中)

一、窟前遺址1、東部窟群第3窟窟內外遺址。 第3窟窟外前庭、窟內前後室的基岩地面三者之間的高度並非在同一平面,地面到處是溝槽分割成矩形和圓形凸起的石塊,或是取石後留下的矩形和圓形凹坑。兩種現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