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岡石窟的考古發現(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窟前遺址
1、東部窟群第3窟窟內外遺址。
第3窟窟外前庭、窟內前後室的基岩地面三者之間的高度並非在同一平面,地面到處是溝槽分割成矩形和圓形凸起的石塊,或是取石後留下的矩形和圓形凹坑。
兩種現象分別是未揭起與已揭取石料的遺蹟,說明石窟取石時先鑿出環狀溝槽後,再將整塊石頭撬起或由四周向中央剝落,從上向下取石開鑿石窟(圖1)。
出土器物有佛足、石磨盤等石塊坯料及大量北魏遺物,有日用陶器、磨光瓦、素麵瓦、「萬歲富貴」和「傳祚無窮」瓦當等建築材料,說明該窟開鑿工程停止後可能成為一個生活場所。
窟外前庭目前還沒有發現北魏建築遺痕,所以出土的零星瓦片,很可能來自於第3窟窟頂的北魏建築遺址。
隋唐文化遺存主要是窟外前庭南緣石牆、東西窟門前的凸字形台基和一段擴展至窟門前台基的東西向石牆。
石牆西向第4窟延伸,用不規整片石、石塊壘砌而成。
出土北魏磨光瓦片、方格紋陶片、乘象菩薩等石雕殘件及唐玉璧底釉陶盞、隋五銖等遺物。
由此推測,凸字形台基的修建時間應在隋或唐初。
可證《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所記「唐貞觀十五年(641)守臣重修」,應包括此處。
在窟內東前室出土了較多的遼代遺物,有瓷器、陶器、筒瓦、板瓦、獸面瓦當、花紋脊磚、深黃色硫璃瓦等建築構件以及唐宋時期的各種貨幣等,文物堆積較厚,表明活動時間較長。
這與《金碑》「遼重熙十八年(1049),母后再修,天慶十年(1112),賜大字額,咸雍五年(1069),禁山樵牧,又差軍巡守,壽昌五年(1099),委轉運使提點,清寧六年(1060),又委轉運監修」記載相吻合。
在距窟外前庭北壁分別約為3、6米地面發現兩排東西向前後對應的夯土柱基,南排現存6個,北排僅存1個,在兩排夯土柱基最東端對應的位置也發現兩個殘破的方形石柱基。
夯土遺蹟打破了部分凸字形台基和擴展的東西向台基遺蹟。
另第3窟前室窟頂的二層平台呈長方形,其北側靠近壁面的基岩地面上鑿有10個東西向方形柱坑。
南側接近平台邊緣的基岩地面上現存6個東西向的長方形梁槽,梁槽之間有一條東西向凹槽相連接。
這6個梁槽可與基岩地面北側的一排柱坑相對應。
並且二層平台上的這兩排建築遺蹟與前庭地面上的兩排柱基夯土坑的位置也相對,推測這是一處面闊九間的窟前木結構建築遺蹟。
距前庭基岩地面垂直高度16.2米的崖面上有一排12個長方形梁孔且直通崖頂,並出土燒毀的梁架木炭。
梁孔上方殘留著一排椽眼,應屬於同時期建築遺蹟。
但這些梁孔與地面柱網排列難以對應。
若從前庭東壁殘破的方形石柱坑和夯土柱基與前室窟頂二層平台的柱坑和梁槽對應關係考慮,推斷應為一座多層建築。
據《金碑》「皇統初,緇白命議,以為欲圖修復,須仗當仁,乃請惠公(即稟慧)法師住持化緣幕錢重修靈岩大閣九楹」以及其他石窟建築遺蹟考察,雖然還不能將第3窟的金代建築確定為就是靈岩大閣,但可以肯定該遺蹟是金代在雲岡修建的規模較大的一處寺院。
金代文化層出土有相當豐富的瓷片、瓦片等,其中細白瓷較多,器型有碗、碟、杯等。
還有醬釉、黑釉、茶末綠釉瓷。
大型器物有瓮、缸等,小型器物有碗、盤、碟、盞、壺、瓶、罐等。
陶器種類只有盆、罐。
建築構件有筒瓦、板瓦、紅胎硫璃瓦、獸面紋瓦當、聯珠獸面紋瓦當、聯珠蓮花紋瓦當等。
2、中部窟群第8窟、第9窟至無名窟窟前遺址。
據1938年發掘,在第8窟窟前南約17米處,發現一條由條石壘砌的包石台基,並西延長至第9、第10窟、第11窟前。
可以想像在某一個時代,在第7至第10窟,甚至是第5至第13窟前有一個廣場。
如上所述,第9、第10窟前曾多次發掘,最徹底的發掘是1992年。
第9、10窟開窟時前庭地面就雕刻圖案,以四朵大蓮花作一字形縱向布列,外圍由蓮瓣聯珠紋帶組成方形邊框。
甬道和石窟列柱之間雕刻蓮花紋、聯珠紋及龜背紋圖案。
之後第9、10窟的窟前有過兩次修建活動。
北魏時在窟前立壁約5米處開8個東西向排列整齊的大方柱穴,周圍四角皆配以4個小圓柱穴,與窟外立壁的8個梁孔相對應,是一處面闊七間的建築遺蹟。
遼金時期方形柱礎由北向南前後三排呈東西向排列,每排有6個方形柱穴(礎),可與窟外前室平台的6個梁槽相對應,構成一個面闊五間的遼金時期建築遺蹟,地面鋪敷溝紋方磚。
在第11至13窟及無名窟的窟前溝紋磚地面同層發現有東西向的大柱穴及方形柱礎,由南至北排列2排,可與窟外立壁上的小方形梁孔相對應,應是遼金時期修建的面闊9間的木構建築遺址。
此處窟檐建築遺蹟的西南角處殘存的溝紋磚地面前緣的燒土裡包含有遼金時期的聯珠蓮花紋瓦當和滴水,推想建築毀於大火。
3、西部窟群
考古發掘僅限於第14窟至第20窟間,歷經北魏、遼金、明清、民國等時期,歷代活動頻繁,遺存擾亂破壞嚴重。
第20窟坐佛雙膝下為泥質灰岩,碎碴疏鬆,不易雕刻,因此外包石牆加固。
牆體平面呈凸字形,向東內折進第19窟窟門西側。
牆體用雕鑿齊整的石條呈不規則十字縫相錯壘砌,其間有的相交處做成「磕絆」(圖3)。
在石牆體中央向南,即第20窟坐佛膝部下前方出土一處連三踏跺九級台階,西側依附牆體還有一個東西向單體七級台階。
南距第20窟台階石牆約13.5米,發現一條東西向石砌牆,牆體內用碎石填充,可能為窟前建築的台基。
距第20窟前台階向南約25米處,有一段東西向石壩體,向東一直延伸到14窟前,已探明長度120米,與河床走向相同。
壩體方向略偏西南,向南呈整齊的牆面。
壩體在與第20窟前台階東西兩端對應的位置向南基本呈直角狀折拐,形成一條南北向坡道,與東西向石壩形成「T」字形。
壩體南最下部地層為淤泥和沙層,可以斷定此壩體為北魏時的河壩。
南北通道表面地勢北高南低,有明顯坡度,寬約400厘米,已探明長度18米。
寧夏開城安西王府遺址長蟲梁城址Ⅰ號基址發掘獲重要發現
寧夏開城安西王府遺址長蟲梁城址Ⅰ號基址發掘獲重要發現基本判定Ⅰ號基址為安西王府主殿基址,長蟲梁城址即為安西王府宮城開城安西王府是元世祖忽必烈三子忙哥刺在六盤山的避暑府邸,也是當時西北地區行政中樞...
揭秘東方金字塔:神秘的西夏王陵
說起金字塔,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古埃及金字塔,其實中國也有不少金字塔,今天要說的,就是有「東方金字塔」之稱的西夏王陵。倍受海內外關注的西夏陵3號陵園地面建築遺蹟考古發掘,日前又獲重大發現:整座陵園...
考古新發現:古城遺址現場發現城中寺
城四家子城址位於白城市洮北區德順蒙古族自治鄉,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了探明該城址的具體形制和用途,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從2013年開始對城址進行主動性考古發掘。從吉林省文物局了解到,經過兩年...
陝西發現漢武帝「通天台」
新華網西安12月8日電(記者馮國)位於陝西省淳化縣北部的甘泉宮遺址,是西漢時期的國家祭祀中心之一。通過對遺址的勘探,中國考古學家首次確認漢武帝倡導建立的「通天台」,為中國古代繁盛的「仙人文化」提...
河南漢魏洛陽城太極殿及附屬建築的發掘
一、工作概況2015年,我隊創新項目的田野考古工作,緊密結合國家大遺址保護的實際需要和創新課題設置的既定學術目標進行,考察工作主要圍繞著解決北魏宮城中樞區核心建築太極殿遺址的整體布局展開,以探尋...
雲岡石窟的考古發現(下)
王雁卿在第14至20窟的窟前地面基岩上,北距石窟立壁約8米處從西向東排列著24個大柱穴。每一柱穴外四角又各有1個小柱穴,且與石窟立壁上的長方形梁孔相對應,應是同一時期建築遺存(圖6)。柱穴內有燒...
雲岡石窟的考古發現(上)
王雁卿雲岡石窟的歷史不只是開窟造像的歷史,也包括千百年來在石窟周圍活動的人們保護石窟和生活的歷史,七十多年來的考古調查和發掘正在逐步揭示。 雲岡石窟的考古發現從時間段上可分五次。一、1938年至...
文化瑰寶——山西大同雲岡石窟的考古發現
雲岡石窟的歷史不只是開窟造像的歷史,也包括千百年來在石窟周圍活動的人們保護石窟和生活的歷史,七十多年來的考古調查和發掘正在逐步揭示。雲岡石窟的考古發現從時間段上可分五次: 一、1938—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