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甘谷毛家坪遺址發掘豐富了周代秦文化內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二號車

車馬坑K203

本報訊 毛家坪遺址東距甘肅省甘谷縣城25公里,位於渭河南岸的二級台地上,遺址面積約60萬平方米,分溝東和溝西兩部分,溝西的北部為居址區,大部分被村莊疊壓,溝西的南部為墓葬區;溝東主要為墓葬區。

遺址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自2012年起,聯合考古隊在遺址勘探出墓葬千餘座,其中溝東731座,溝西300餘座。

依據鑽探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了10處發掘點,即A、B、C、D、E、F、G、H、I、J發掘點。

前後工作時間近三年。

2014年在溝東B點發掘墓葬2座,在溝東J點發掘墓葬4座;繼續去年的工作,在溝西D點共發掘墓葬12座,灰坑26個,車馬坑2座。

發掘總面積約500平方米。

在D點發掘了高等級貴族墓2座,其餘為小型墓。

M2059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為K201的主墓。

墓口長5.2米、寬2.8米、墓底深12.5米。

墓坑四壁開有5個壁龕,殉6人,5女1男,殉人均帶棺,有少量隨葬品。

槨室分為西部的頭箱和東部的棺室。

頭箱內有銅容器15件:5鼎、4簋、2方壺、1盤、1匜、1盂、1方甗,陶器13件:大喇叭口罐6件、小罐7件。

棺室內有內外雙棺,外棺素麵,內棺外髹青灰色漆,內髹紅漆。

墓主人骨頭向西,仰身,微屈,男性。

棺內外出銅戈3、銅短劍2把;其中緊貼人骨右臂的1件銅戈,胡部有銘文,前六字為「秦公作子車用」,余字鏽蝕不清。

墓葬年代為春秋中期。

M2058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長5.17米、寬2.98米、墓底深10.2米,西側二層台上殉1人,帶棺,為女性;墓室內一槨一棺,西端棺槨之間有銅容器13件:銅鼎3件、銅簋4件、方壺2件,銅甗、銅匜、銅盤、銅盂各1件;陶器8件:喇叭口罐4件、小罐4件;另有漆木器、石圭、陶圭等。

棺內人骨為頭向西的仰身屈肢葬,男性。

墓葬年代為春秋晚期。

在D點發掘車馬坑2座,K202平面大體呈梯形,邊長3.65—3.72米,寬1.9—2.9米,東窄西寬,深約4米。

坑內置一車二馬,2服馬呈跪伏姿態,輈東輿西,車的各部位結構清晰。

輿前有弓和鞭策遺痕,輿內有骨質箭鏃和角形握手。

K203在K202東側,屬M2058,長10米、寬3.3米、深約4.5米,內置三車10馬,東部的1號車駕4馬,車輿、軌距尺寸較小。

中部的2號車駕2馬,馬披皮質甲冑,髹紅漆帶黑彩。

車輿四角有立柱,輿兩側及後部用皮革蒙成車廂板,上髹紅漆彩繪。

輿內外武器有箭矢1捆、銅戈2、弓2、曲內戈1、短矛1,輿內出有鑿、錛、削刀等工具。

西部的3號車駕4馬,車的各部分髹棕紅色漆,結構清晰,輿前有弓、鏃、策、笞。

溝東J點發掘的M1049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口大底小,墓口長4.8米、寬2.6米,一棺一槨,槨蓋板上有殉狗和石圭。

棺內人骨為頭向西的仰身屈肢葬。

棺槨之間出有銅鼎3、銅甗1、戈1、斧1。

槨底板下有腰坑殉狗。

發掘所獲極大豐富了周代秦文化的內涵。

遺址可能是公元前688年秦武公所設冀縣縣治。

銅器銘文可與文獻記載印證,遺址溝西墓地可能是秦國子車氏的家族墓地。

發掘的車馬坑對探討秦人車制及其獨特的車馬文化有重要意義。

(早期秦文化聯合考古隊 執筆:梁 雲 侯紅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南陽「不見冢」西側發現大型車馬坑

一座東周墓,牽動一座城。河南考古史上規模最大的豎穴土坑墓——冢崗廟大墓(不見冢)的考古發掘工作,牽動著南陽人的心。昨日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在冢崗廟大墓西側,又發現了長70餘米、寬7.5米的車馬坑...

洛陽伊川發現2600年前春秋時期陸渾戎貴族墓葬

商周時期,陸續遷徙至中原的戎族部落難以計數,見諸文獻的可謂鳳毛麟角。陸渾戎是河洛地區極少數有文獻記載遷入和滅亡過程的內遷戎族部落。昨日,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2600年前的陸渾戎墓葬群在伊川縣...

毛家坪遺址中的「屈肢葬」之謎

毛家坪遺址屬於早期秦文化遺址,是「秦文化的發源地」,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磐安鎮毛家坪村,遺址分布在渭河南岸的二級台地上,東西寬約600米,南北長約1000米麵積約60萬平方米。1947年,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