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溫州丨甌越文化綻放異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甌古國,永嘉舊郡。

溫州,一座有著5000年魚耕文明史,2200年城市發展史的悠悠古城。

在這座古老的小城裡,獨具特色的城市風貌,厚重的歷史人文,豐富的文化遺產書就了絢爛的甌文化詩篇,傳承千年,生機盎然。

溫州,古稱 「甌」、「甌越」、「東甌」。

從新石器時代起,古甌人便開始在這片土地上定居生活,兼營漁獵和原始農業,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繁衍生息,掀開了甌越文化的序幕。

甌越文化的內核是一種地域文化精神。

溫州地處東南一隅,三面環山,東臨大海,境內丘陵密布,江河縱橫,適合農業耕作的土地僅限於沿江沿海的小塊平原,故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說法。

耕地面積狹窄,加之常年遭受颱風等自然災害的襲擊,惡劣的生存環境磨練了溫州人的生活智慧,造就了溫州人獨特的群體性格——堅韌頑強、順應環境、注重實際、追求功利、敢於冒險、勇於開拓。

永嘉學派的事功思想,是甌越區域文化的理論升華,新時期的溫州人精神與之一脈相承。

古甌越文化考古發現

甌越文化的特色是融海洋文化、山水文化、移民文化於一體。

海洋培育了溫州人的開拓意識和商業精神,農商並重、百工繁興,是溫州社會經濟的傳統格局。

優美的山水擴展了溫州人的精神世界,豐富了溫州人的藝術心靈。

移民帶來了文化的多樣性和創造力,使溫州社會不拘一格,充滿活力。

北宋藍色磨花高頸玻璃舍利瓶

甌越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溫州城市及其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溫州城市歷經 1700 年的發展變遷,始終是甌越文化的傳承中心。

獨特的方言、厚重的文物遺存、傳承有序的百工技藝……各種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不折射出甌越文化的獨特魅力。

甌越文化的創造和傳承主體是溫州人民,而其代表則為眾多的歷史文化名人。

溫州歷史上名人輩出,群星璀璨。

他們以非凡的智慧在不同的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不但成為區域文化的傑出代表,也在中華文明的歷史畫卷中留下了光輝的形象。

趙士禎《重修漢東甌王廟記》碑;

北宋六花瓣式黑漆碗,器身有朱書「丁卯溫州開元寺上牢」;

北宋六花瓣式漆盤,外腹朱書「丁卯溫州開元寺東黃上牢」。

隨著時代的變遷,甌越文化不斷地被賦予新的內涵,其文化容量也在持續擴充。

如今,致力於文化大都市建設的溫州,在以先進文化引領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下,戲曲故里、歌舞之都、書畫名城、百工之鄉等文化品牌建設使溫州的形象更加鮮明,甌越文化在歷史繼承中不斷綻放出奇光異彩!

千年港城 海洋文化典型

清末溫州城區東門沿江一帶

溫州因海而興,有「千年港城」之稱,是古代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

自兩晉、唐宋至明清,一直是中外貿易和文化交流的前沿和窗口,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深厚的歷史積澱。

洞頭窖藏出口外銷瓷發現地

周達觀航行路線圖及《真臘風土記》

在溫州沿海平原的成陸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的海塘以及由其演變而來的塘河水系,既是古代溫州人民發展經濟、開拓生存空間的血汗結晶,也是孕育燦爛的甌越文化的搖籃。

1877年甌海關稅務司公署

塘河新貌

溫州沿海抗倭衛所體系是我國明代海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軍民共建」的海防歷史的重要例證。

光緒五年(1879)郭鍾岳繪《浙江溫州府海防營汛圖》

蒲壯所城南瓮城

南戲起源 中國戲曲搖籃

台北藏明代寫本《永樂大典》戲文

高則誠《琵琶記》

南北宋之交,南戲在溫州形成,人稱「永嘉雜劇」或「溫州雜劇」。

南戲在劇本、音樂、角色、道具、唱腔等方面確立了一套完整的規範和體制,是中國第一種成熟的戲曲藝術形式,對中國戲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000年南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溫州南戲新編系列劇目展演;

《張協狀元》、《高機與吳三春》劇照。

在南戲盛行的基礎上,明清以來溫州相繼出現高腔、崑曲、亂彈、和調等地方戲曲。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永嘉崑劇,她是對溫州南戲的直接繼承。

2001 年 5 月, 包 括 永 昆在內的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永嘉學派 豐富儒家思想

紀念葉適誕辰850周年暨永嘉學派國際學術研討會

《敬鄉樓叢書》之周行己《浮沚集》版本

葉適《水心文集》

陳傅良《新刊止齋先生文奧》

薛季宣《薛浪語集》(《永嘉叢書》刻本)

永嘉學派在歷史上是一個地域特徵非常鮮明的學派,因學派主要代表人物薛季宣、陳傅良、葉適等都是溫州人,而溫州古為「永嘉郡」,故稱「永嘉學派」。

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永嘉學派,是儒家思想傳統在溫州這片熱土中培育出來的新元素,它為明清以來實學思想的活躍開導先路,為近現代思想啟蒙提供了精神資源,它的出現,充實和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寶庫!

山水詩篇 開創一代新風

積穀山春草池;江心嶼澄鮮閣;池上樓

謝靈運像明刻拓片

溫州在中國詩歌史上有兩個燦爛篇章,可謂開一代風氣。

其一,溫州是中國山水詩的發祥地。

溫州歷史上有「東南鄒魯」的美譽,許多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科學家都曾來過溫州,留下了大量讚頌溫州山水的詩文歌賦。

清同治六年版《謝康樂集》

永嘉石室山

其二,「永嘉四靈」是南宋的一個重要詩歌流派,在開創詩歌新風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永嘉四靈圖》戴宏海畫,林劍丹題

「永嘉四靈」,是指徐照(靈暉)、徐璣(靈淵)、翁卷(靈舒 )、趙師秀 ( 靈秀 ) 等四位崛起於南宋詩壇的溫州詩人。

因四人的字號中均有一個「靈」字,故稱「永嘉四靈」。

他們彼此境遇相似,旨趣相投,詩格相類。

擅長近體詩作,尤工五律,內容多為徜徉山水、吟詠田園、抒寫羈旅情思、酬唱應和之作。

風格上主白描、少用典,語言凝練、意境禪化。

四靈以自吐性情為宗,反對以道學為詩,尤不滿風靡一時的江西詩派,在宋代詩壇上獨樹一幟。

人文薈萃 英才燦若群星

松台山摩崖石刻《證道歌》

玉海樓

溫州人文鼎盛,名家輩出,文化底蘊深厚。

孫詒讓《溫州經籍志》收唐至清(道光以前)先哲遺著凡1300 余家。

1998年編的《溫州市志》卷九〇《著述》所列書目,唐 2 家 8 種,宋 73 家 138 種,元 25 家49 種,明88家156種,清315家586種,民國 238 家 744種,建國後 48家 173 種,外編 91 家 110 種,可見一斑。

紅色熱土 孕育革命傳統

中共溫州獨立支部成立舊址

溫州是浙南革命鬥爭的中心,是具有光榮傳統的紅色熱土,在黨的歷史上寫有濃重的一筆。

1924 年 12月,浙南地區最早的黨組織中共溫州獨立支部建立,領導人民群眾轟轟烈烈地開展革命活動。

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甌越文化孕育溫州人精神

獨特的地理環境和長期的歷史積澱,涵養出甌越文化的豐富內涵、鮮明風格和蓬勃力量。心懷著甌越文化,大膽的溫州人走向世界,書寫創新不止、大愛無疆的「溫州人精神」;心懷著甌越文化,溫州堅持歷史文化名城的...

溫州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大事記

2010年10月我市重啟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成立了以市委書記任組長的名城申報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作為專門的申報機構,由市規劃局和文廣新局共同承擔具體工作。2010年12月先後頒發《溫州市國...

堅定文化自信 構築精神力量

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民進溫州市委會副主委葉育登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溫州是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