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溫州:守城市之魂讓活著的歷史歷久彌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座城市,有歷史才有底蘊,有文化才有內涵。
江心嶼
深深窄窄、彎彎曲曲的小巷裡,時光靜謐。
紅紅綠綠、枝葉繁茂的花草與古色古香的門檻窗台相映成趣;乾淨整潔的店招、午後漫步的行人,白牆黛瓦的古典韻味與現代氣息的商業氛圍相互交融。
登上鼓樓街譙樓,五代時期的「古譙門」和「古城牆」遺址及元末明初城牆重建的遺蹟,仿佛讓人聽到歷史的呼吸聲。
溫州,一座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2208年行政建制史的城市,在歷經近1700年的城市建設後,正以新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使命,將山水「斗城」格局的空間形態及「江、嶼、山、河、城」渾然一體的獨特歷史風貌遺存,與深厚的人文底蘊相融合,傳承歷久彌新的甌越文化風韻。
千年底蘊孕育古城文化之魂
一座城市,有歷史才有底蘊,有文化才有內涵。
溫州古屬甌越,亦稱東甌,五六千年前就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
這裡是中國山水詩的發祥地、甌越文化開創與傳承的核心區,也是延綿千年的「百工之鄉」,造紙、造船、絲綢、繡品、漆器等在我國歷史上均有較高的地位,中國古代四大發明,至今仍有兩項以活態形式存在於溫州。
這裡也是中國南方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
三國伊始至清末,海上貿易帶來了多元文化的交融,留下了世界古航標——江心雙塔、五馬街商圈的老字號、朔門「北埠」歷史街區以及眾多的中西合璧建築。
這裡亦是以永嘉學派事功思想為文化基因的手工商貿重鎮,其倡導的「義利並舉、農商並重、經世致用」事功思想,長久影響著溫州人的價值觀念和城市的發展歷史,孕育了如永嘉學派集大成者葉適、經學大師孫詒讓、新中國考古學奠基人之一夏鼐等眾多影響中國乃至世界文明進程的歷史文化名人。
得益於永嘉學派崇實創新和重商文化的基因,溫州成為當代中國市場經濟的策源地和民營經濟的發祥地,形成了獨特的溫州人精神和溫州模式,改革開放後在個體經濟、金融機制等方面湧現眾多革新創舉。
如今的溫州歷史建築集中成片,歷史風貌較為完整。
尤其是東晉時建成的山水「斗城」,是我國古代「天人合一」思維和「象形制器」理念的典型結晶。
城內「東廟、西居、南市、北埠、中子城」的形制基本保留,城門、城牆、城基等遺址尚存,街巷名稱也大多沿用至今。
遍布全市的國家、省、市、縣文物保護單位以及500個各級非遺項目,無不是溫州人傑地靈、鍾靈毓秀的最佳註腳,也是這座城市血脈中的文化之魂。
讓活著的歷史在創新中傳承
歷史文化是城市個性魅力的標誌,更是城市生存發展的根基。
從文化自省到文化自覺,再到文化自信、文化自強,一代代溫州人深刻堅守著歷史文化就是城市靈魂的信念,本著對歷史、對人民負責的精神,保護、傳承、創新著溫州的歷史文脈。
沿著市區解放街一路向北至倉橋街102號,夏鼐故居優雅地佇立著,與周邊繁華喧鬧的商鋪相比,有一份遺世獨立的靜謐感。
距夏鼐故居不到百米處,是一條專門經營字畫、古玩的文物老街——滄河巷。
這裡,便是另一位中國考古學巨人——鄭振鐸的紀念館所在。
讓兩位名人比鄰而居,使一地文化在空間上一脈相連,這樣的安排在全國都十分罕見。
事實上,除了夏鼐故居和鄭振鐸紀念館,近年來還有不少名人故居、博物館、紀念館等在溫州悄然出現:朱自清紀念館、南戲博物館、謝靈運紀念館、東甌國歷史陳列館、溫州非遺館等10處專題博物館的建成,讓人漫步在老街時,不經意間就能瞥見某段歲月的印記。
其中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溫州非遺館是浙江省規模較大的非遺專題館,燈盞糕、甌塑、甌繡、細紋刻紙、黃楊木雕……這些溫州眾多散落於民間的「寶藏」、承載著甌越土地千年記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這裡集中向市民和遊客展示。
五馬—墨池歷史文化街區內,多處清末時期建造的老宅在管線入地、修復古井等工程下,完整還原了百年前的風貌;漫步朔門街區,則有種時間定格的錯覺,路邊小貓慵懶地曬著太陽,街坊鄰里樂此不疲地聊著家長里短,店鋪主人沏一壺清茶,捧著書,也不攬客,一種「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意蘊讓人沉醉。
經過翻修、整治、保護,如今的歷史街巷並未隨著光陰交替而日漸沒落,反而歷久彌新,用它們的風采展現著千年古城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
讓活著的歷史在創新中傳承,是溫州人的共識。
通過科學規劃發展,創新城市管理,探索名城保護與城市建設的共贏之路,溫州正在譜寫現代化生態型濱海城市的新篇章。
錄入編輯:洪振雷
堅定文化自信 構築精神力量
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民進溫州市委會副主委葉育登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溫州是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甌越文化孕育溫州人精神
獨特的地理環境和長期的歷史積澱,涵養出甌越文化的豐富內涵、鮮明風格和蓬勃力量。心懷著甌越文化,大膽的溫州人走向世界,書寫創新不止、大愛無疆的「溫州人精神」;心懷著甌越文化,溫州堅持歷史文化名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