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人遺址石製品的最新研究成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大荔人遺址地理位置(A、B)、地貌(C)、地層和年代(D、E)信息 (李浩供圖)
大荔人遺址出土的石核、石片(E、F、G石片的背面具有三角形片疤)(李浩供圖)
大荔人遺址出土的各類工具 (李浩供圖)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陝西大荔人遺址發現於1978年,並在1978年和1980年進行過兩次發掘工作。
遺址年代約為距今30-24.7萬年,處於中更新世晚期。
大荔人化石的最新研究顯示,大荔人腦顱具有古老特徵,但是面顱具有進步特徵。
這一鑲嵌型形態特點為探討中國現代人起源提供了演化背景。
然而,人們對大荔人石器技術的認識主要來自於最初的發掘報告,新的研究將有助於進一步認識大荔人的石器技術行為與策略。
3月30日,國際期刊Archae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Science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李浩副研究員與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Matt Lotter博士對大荔人遺址石製品的最新研究成果。
遺址兩次發掘共出土石製品582件。
石製品埋藏於河流礫石層,經歷了一定程度搬運和磨蝕。
因此,研究人員對這批材料進行了重新鑑定,排除了在水流作用下碰撞形成的假石器,譬如表面具有重疊、淺層波紋狀疤痕的「石製品」。
大荔人遺址人工性質明確的石製品共140件,其中石核9件,石片95件(完整石片73件、裂片9件、殘片13件),斷塊9件,成型工具25件,不定型工具2件。
據研究人員介紹,石製品主要採用石英岩(n=79)為原料,其次為燧石(n=47)和石英(n=14)。
石製品平均長、寬小於5cm。
石核剝片以簡單的單面-單向為主,同時包含1件兩面不對稱型的向心剝片。
石片台面主要為石皮台面(57.5%),其次為素台面(21.9%),單楞脊台面(8.2%)、線狀台面(8.2%)和點狀台面(4.1%)的比例較小,缺乏預製台面。
石片背面片疤方向多樣,以從近端的單向剝片為主(54.8%)。
71.2%
的石片打擊泡顯著,表明硬錘錘擊法是主要的剝片方法。
成型工具的類型多樣,包括14件鋸齒刃器、5件刮削器、5件凹缺器和1件尖狀器,這些工具的修理目的性強、修疤連續。
綜合分析表明,大荔人遺址沒有出現西方同期遺址中具有的預製石核技術,而呈現出與華北地區早、中更新世遺址石核技術的相似性和連續性。
在小型石片工具方面,大荔人遺址出現多樣的工具類型以及較為精緻的修理技術,這一點有別於簡單的奧杜威技術。
與華北地區早更新世遺址相比,大荔人遺址體現出石器技術上的發展和進步。
研究人員認為,大荔人石器技術表現出的連續性和進步性,與大荔人頭骨化石顯示的鑲嵌演化模式具有一定的協同關係。
本研究得到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百人計劃」(C類)、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項目的資助。
原文連結: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2520-018-0626-6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
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
歡迎關注,謝謝。
益陽又發掘兩處舊石器遺址 並出土一批石製品
原標題:赤山島又發掘兩處舊石器遺址瀟湘晨報長沙訊 9月23日,記者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近日在沅江赤山島又有兩處舊石器遺址被發掘,出土了一批石製品,並推測先民曾在此進行「環狀遷居」。此次發...
沅江赤山島舊石器遺址考古發掘簡介(二)
2016年7~8月,繼楓樹嘴遺址發掘後, 南益高速公路工程沿線文物點搶救性考古發掘進入第二階段。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益陽市文物處、益陽博物館和沅江市文館所等市縣文博單位對位於赤山島施工範圍內...
搬好小板凳,坐在谷堆邊(呃,沙發也行哈),聽聽我們的老祖宗與石頭的那些故事
8月26日,沅江市赤山島虎鬚山遺址考古發掘工作進入尾聲,考古工作人員準備撤離。至此,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市文物管理處、沅江市文物管理所組成的考古隊對赤山島舊石器歷時一年多的考古工作已完成。舊石器考...
吉林考古發掘揭秘古人類石器製造技術
原標題:吉林發掘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 揭秘古人類石器製造技術新華社長春12月22日新媒體專電(記者劉碩、李超)記者日前從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考古人員今年在吉林省撫松縣漫江鎮發現一處舊石器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