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赤山島舊石器遺址考古發掘簡介(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6年7~8月,繼楓樹嘴遺址發掘後, 南益高速公路工程沿線文物點搶救性考古發掘進入第二階段。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益陽市文物處、益陽博物館和沅江市文館所等市縣文博單位對位於赤山島施工範圍內調查發現的虎鬚山遺址、楊臘丘遺址兩處舊石器地點同時展開了考古發掘。

歷時50多天,共計發掘面積550㎡,出土石製品260多件,發掘取得了較大的收穫。

虎鬚山遺址和楊臘丘遺址行政區劃同屬沅江市新灣鎮周公湖村,兩地點南北相距約2公里。

遺址地處南洞庭湖區凹陷地帶內的一個挾持型隆起的狹長形內陸島嶼上,下部礫石層、上部第四紀紅土的河流相二元結構堆積普遍發育,局部地段出露有古近紀的紫紅色塊狀泥質粉砂岩基岩;長期地質構造作用使這一區域現今成為溝壑縱橫、高低起伏的丘陵地貌,海拔多介於50~90米之間(圖一、二)。

由於施工方已經開挖的便道在不同區域形成了多個深達數米的地質剖面,因而極大地方便了我們對赤山島上舊石器遺址的調查和地層剖面的觀察。

此次遺址的布方主要在施工範圍內因勢選擇地層出露較好、剖面可見遺物的區域,探方以10×10㎡規格為大方,再以2×2㎡規格為小方進行操作。

兩個遺址的發掘區均位於低矮丘陵的西緣斜坡處,揭露的文化層剖面厚4~5米,地層堆積基本相同,也與上一階段發掘的楓樹嘴遺址地層相近(圖三):第①層,灰黃色黏土,土質疏鬆,厚0.2~0.8米;第②層,褐紅色粉砂質黏土(均質紅土),土質較疏鬆,厚0.8~1米;第③層,含大量鐵錳結核顆粒(膜)的黃紅色網紋土,淺黃色網紋細密且多呈豎直狀分布,土質較緊密,厚0.5~1.2米;第④層,深紅褐色網紋土,鐵錳結核顆粒稀少,蠕蟲狀網紋粗而長,但分布較不密,由上至下逐漸稀疏,土質緊密,厚2~2.5米;第⑤層,鮮紅色網紋土,已無鐵錳結核,白色網紋短而粗,且分布密,呈蠕蟲狀分布,土質堅硬,已發掘0.4~0.5米,其下約5米則至底部礫石層。

石製品主要出自第③層和第④層上部,第②層中有少量,其餘層位沒有遺物發現。

從出土層位分析,遺址可能有二個不同的人類活動時期,但含鐵錳結核顆粒較多的上部網紋紅土堆積所對應的階段應是赤山島區域古人類活動最為頻繁的時間段,年代推測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年代樣品正在送測過程中)。

兩處遺址出土的遺物均為石製品,在遺址中的分布較為稀疏,沒有明顯規律(圖四、五)。

其中虎鬚山遺址發現石製品數量相對較多,占此次發現石製品總量的大部分,楊臘丘遺址僅20餘件,但兩者石器工業面貌大致相同。

對石製品的初步觀察,其基本特徵的表現為:1)原料以石英砂岩為主,另有石英、矽質灰岩、石英岩,燧石僅為個別。

從石製品形態和表面保留的自然石皮等特徵,古人類主要選擇磨圓度較高的大中型河灘礫石作為石器加工的坯材,這些不同岩性的礫石均能夠在遺址底礫層或更老的階地礫石層中找到(圖六),岩性種類和比例亦大致接近。

2)石製品類型包括礫石(35﹪)、石核(26﹪)、石片(13﹪)、斷塊(21﹪)和工具(5﹪),不見打擊類產品(石錘、石砧)和碎屑,是一套不太完整的石製品技術組合(圖七)。

3)石製品尺寸以大、中型居多,小型產品較少且主要為部分石片和斷塊,沒有巨型標本;工具中絕大部分標本為大型,個別為中型。

4)石核以雙台面居多,單台面和多台面有一定數量,石片也多屬於初級剝片階段的產品,顯示出非預製的簡單剝片策略,較低的原料和剝片利用率。

5)工具數量少,其組合包括砍砸器、手鎬、手斧和刮削器(圖八),以砍砸器數量較多。

石器修理僅見直接錘擊法,加工程度較低,但其中的一件手斧經過兩面修理而顯得相對較為精細和規範。

綜合以上信息,並結合遺址其它方面的特徵,我們通過對赤山島舊石器遺址的調查和發掘能夠在以下一些方面促進湖南地區舊石器時代考古的研究。

遺址成因的分析:對遺址形成原因的分析應是在開展遺址人類行為研究前需要探討的重要問題,但目前在湖南舊石器考古研究中並未重點論述。

虎鬚山遺址和楓樹嘴遺址在發掘中均科學地採集了石製品三維坐標和出土產狀等信息,也發現有較多數量的石製品,因而可以作為評估洞庭湖地區舊石器遺址埋藏過程分析的個案。

以虎鬚山遺址為例,石製品的組合和廢片尺寸分布,以及器物的產狀信息表明該地點受到了片狀水流的改造作用,可能來自於遺址附近更高處位置的流水。

石製品輕度(30﹪)、中度(50﹪)和重度(20﹪)磨蝕以及中度、重度風化占了50﹪以上的情況也說明遺址形成過程有著較大的自然因素影響。

但綜合看來,遺址並非異地埋藏類型,仍基本屬原地埋藏。

石器工業性質的研究:湖南中更新世—晚更新世時期的舊石器工業性質究竟是屬於技術模式1還是模式2,以往的研究中並沒有對這個問題明確的闡述,儘管目前在學術界這些問題仍存在很大爭議,但該問題的深入分析無疑有益於進一步在全球格局中來重新認識湖南舊石器工業的地位及對相關問題的探討。

虎鬚山遺址和楊臘丘遺址相對完整的石製品組合給我們探討其技術類型性質的特點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切入點。

遺址出土有較為典型的手斧、手鎬等模式2技術因素的產品,雖然數量和比例低,但考慮到遺址的發掘面積有限,以及在鄰近區域發現過數量更多的典型似手斧等阿舍利技術產品等情況(如澧水流域雞公壋遺址發現有手斧、手鎬、石球和薄刃斧;資水流域益陽電廠調查發現有原手斧和手鎬),我們認為赤山島舊石器遺址的石器工業可以歸為似阿舍利的模式2石器技術體系。

不過這種技術模式中的石核類型和廢片等特徵仍舊延續了模式1(奧杜威類型)的技術特點,因而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中國的本土特色。

棲居形態的探討:前期和發掘過程中的調查,表明赤山島所在區域舊石器地點數量豐富,分布面積大,但從剖面出露和採集的石製品可以看出每一處舊石器地點的石製品數量較為有限,發掘面積600㎡的楓樹嘴遺址出土500多件,發掘面積400多㎡的虎鬚山遺址出土200多件,楊臘丘遺址中僅有20餘件,其中還包括占有一定數量的礫石。

對已發掘遺址中的石製品的分析亦顯示古人類在這些地點進行了簡單的剝片、工具製作,可能也進行了短暫的臨時性消費,一些打下的石片和修理好的工具可能最終還被帶離了遺址。

因此以上這種遺址和遺物的分布特點顯示出了早期人類在此生存的特定適應性策略,體現了河流、湖盆環境下的棲居形態特徵,生活在遺址上的先民可能採用了一種環狀的頻繁遷居移動策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大同縣發現大大大量瑪瑙

大同身邊事【大同縣發現大大大量瑪瑙】近日,大同縣南坡舊石器時代遺址試掘成果公布,在泥河灣盆地山西區域共發現舊石器地點60餘處,補充了泥河灣盆地舊石器時代考古材料。其中南坡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石製品較...

吉林考古發掘揭秘古人類石器製造技術

原標題:吉林發掘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 揭秘古人類石器製造技術新華社長春12月22日新媒體專電(記者劉碩、李超)記者日前從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考古人員今年在吉林省撫松縣漫江鎮發現一處舊石器時代...

臨澧發掘出土史前石製品5000件以上 類型多樣

記者昨日從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獲悉,位於臨澧縣佘市橋鎮荷花村(原長湖村)官嶺組的傘頂蓋舊石器遺址,日前發掘出土史前石製品5000件以上。該遺址出土遺物均為石製品,現場編號標本3600多件,按方收集標...

洞庭湖南部區域出土「中國原石斧」

新華社長沙8月18日專電(記者明星)18日,湖南沅江市新灣鎮周公湖村陸家組虎鬚山舊石器遺址考古工作傳來好消息,這裡前不久出土的一個精緻的石器工具被認定為「中國原石斧」,初步估計距今10余萬年。湖...

益陽又發掘兩處舊石器遺址 並出土一批石製品

原標題:赤山島又發掘兩處舊石器遺址瀟湘晨報長沙訊 9月23日,記者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近日在沅江赤山島又有兩處舊石器遺址被發掘,出土了一批石製品,並推測先民曾在此進行「環狀遷居」。此次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