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餘件佛造像修復後邯鄲臨漳「安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他們是2012年鄴城遺址東部北吳莊佛教造像埋藏坑出土的一部分,此次為首批修復後亮相

專家說:佛造像中一小部分有紀年,世所罕有,而這批出土的佛造像可能源自唐武宗滅佛

燕趙都市報駐邯鄲記者 陳正 通訊員 李海波 文/圖

11月16日,記者從邯鄲臨漳縣獲悉,全國首座以佛造像為專題展示內容的臨漳佛造像博物館,於當日正式開館。

據介紹,博物館中展出的200餘件佛造像,為2012年鄴城遺址東部北吳莊佛教造像埋藏坑出土的2895件(塊)中的一部分,也是首批修復完成的佛造像。

國內首座佛造像博物館開館

臨漳古時稱「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鄴城遺址曾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都城,以「三國故地、六朝古都」飲譽中外。

從西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到漢晉時佛教在鄴城逐漸發展,再到後趙時鄴城佛教初盛,至東魏、北齊時鄴城佛教大盛。

據史料記載,當時全國寺廟三萬所,僧尼二百萬人,僅鄴城就有寺廟約四千所,僧尼八萬人,鄴城成為全國佛教中心。

臨漳是文物大縣,佛教遺存尤為厚重。

2002年,考古發掘出迄今為止我國最大的佛寺遺址——— 北朝皇家寺院佛寺塔基,被評為「二〇〇二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2012年春節期間,在臨漳縣鄴城遺址東部北吳莊搶救發掘了一處佛造像埋藏坑遺蹟,出土的佛造像數量達2895件(塊),數量之多、品相之精美,列居全國第一,為鄴城作為中國佛都提供了堅實的佐證。

據了解,北吳莊佛造像埋藏坑出土的佛造像,絕大多數為漢白玉造像。

大多為東魏、北齊時期的,也有少數北魏和唐代造像,多數造像有較好的彩繪和貼金痕跡。

「出土後考古隊第一道難題就是存放、修復,尤其是彩繪佛造像的修復,這在世界上都是一個難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漢唐研究室主任、鄴城考古隊隊長朱岩石介紹說。

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展示這批文物,臨漳縣委、縣政府興建了全國首座佛造像專題博物館——— 臨漳佛造像博物館。

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長老書寫館名並題詞。

200餘件精美佛造像面世

佛造像博物館位於臨漳縣縣城金鳳大街,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文化交流於一體。

主體建築占地8720平方米,高為22.3米,借鑑漢代城牆及城門樓的建設理念,彰顯漢代特色,古樸、莊重又富有現代氣息。

博物館共有六個展廳,分別是序廳、第一展廳(佛教東漸,分為漢晉十六國佛教與鄴城、北魏佛教與鄴城兩個單元)、第二展廳(東魏北齊時期鄴城佛教,分為東魏遷都和佛教中心東移、全盛的鄴城佛教兩個單元)、第三展廳(鄴城佛教的衰與榮,分為建德法難與鄴城佛教的衰落、鄴下佛教流派影響深遠兩個單元),另設有特別展廳和考古發掘與研究體驗中心。

博物館展出佛造像200餘件,系2012年鄴城遺址東部北吳莊佛教造像埋藏坑巨量發現的一部分。

博物館主體建筑北側是遊客服務中心,西側是大型生態停車場、佛像雕塑、景觀綠化及步游道、文化迴廊等,形成與館內相呼應的以佛教文化為主題的休閒場所。

佛造像有紀年,考古價值無與倫比

朱岩石告訴記者,北吳莊佛造像埋藏坑出土的佛造像科研價值無與倫比,「十分之一的佛造像有紀年,不僅國內罕見,國際上也少有。

今年,國家已經下撥了第二批修復資金,第二批150件佛造像的修復工作已提上日程。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何利群博士曾這樣向數十家媒體介紹:「此次出土的佛教造像多數是背屏式,另有部分單體圓雕的佛和菩薩像,有釋迦像、阿彌陀像、彌勒像、釋迦多寶像、思惟太子像、觀音像、雙菩薩像等。

多數造像保存有較好的彩繪和貼金痕跡,充分顯示了北朝晚期鄴城作為中原北方地區佛學中心和文化藝術中心的歷史地位。

經過考古專家的整理髮現,鄴城遺址發掘的佛造像有的手或足部缺失,有的甚至被砸成數塊。

這些「受傷」的佛造像見證了佛教歷史的輝煌與滄桑。

對於如此大規模的佛造像集中出現在一起的原因,何利群博士認為,這或許跟中國歷史上的「滅佛運動」有關。

佛教徒為了做功德,看到殘像就收集在一起,規規矩矩地埋在地下,有的還在上面建塔,這便是古代佛教的佛像瘞埋制度。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楊泓表示,「這批佛造像被發現時放得很亂。

到底是滅佛運動還是瘞埋,現在還不能肯定,因為整理出來的佛造像只是根據紀年判斷的,需要進一步研究。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楊泓推斷,鄴城遺址出土的佛造像可能源自唐朝唐武宗李炎滅佛,「按照考古學的方法,製造日期最晚的出土文物決定那個遺址的時代。

這次發掘發現最晚的佛造像是唐朝的,因此這批佛造像有可能源自唐武宗滅佛。

如今,首批200餘件修復後的精美佛造像「安家」臨漳佛造像博物館,為弘揚鄴城佛教文化,推進臨漳文化產業的繁榮有著重要意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史無前例:曹操墓穴驚現巨大佛像坑

光明網07-29 19:32顯示圖片前不久,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與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聯合組成的鄴城考古隊,在鄴城遺址東部,扒開5米厚的流沙層,發現了一處不規則的埋葬坑,內部驚現佛教造像近3000件...

邯鄲臨漳縣鄴南城宮殿區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啟動

近日,邯鄲臨漳縣鄴南城宮殿區遺址考古發掘工作正式啟動。之前,縣政府結合鄴城考古隊對鄴南城宮殿核心區進行了圈圍保護,在前期勘探、分析研究、現場清理、政策爭取等工作基礎上,正式對該處遺址進行發掘。截...

曹操陵墓驚天大謎團:巨大佛像從哪來?

曹操墓——西高穴大墓,曾經引起全民考古關注。就在它的正西偏南,是曹操發跡的鄴城,曹操與袁紹官渡之戰後居住於此,曹丕稱帝以後成為五都之一。2012年春節期間,在鄴城遺址東部北吳莊,發現了一巨大的佛...

邯鄲臨漳首期修復佛教造像通過驗收

近日,鄴城遺址出土石質文物第一期修復保護驗收結項論證會在臨漳縣舉行。經過論證,與會專家認為,本次文物修復保護工作嚴格按照國家文物局批准的保護修複方案開展,資料齊全、檔案規範、技術合理、方法科學、...

北齊皇家大莊嚴寺遺址出土「最完整舍利函」!

陳正解讀邯鄲佛教在鄴城歷史上有兩大興盛時期,一是後趙、東魏、北齊時期;二是唐朝時期。東魏、北齊時期,丞相高歡、文宣帝高洋敬佛誦經,在鄴都周圍大量興建寺院、寺塔。據史料記載,北齊全盛時期僅鄴城附近...

穿越千年,這是比蒙娜麗莎還美的微笑

1996年,青州龍興寺遺址窯藏共出土北魏至北宋佛教造像400餘尊,它們是20世紀中國最激動人心的考古發現之一,其中以東魏和北齊時期的數量最多。這些剛剛醒來的沉睡者,為我們開啟了來自遙遠歷史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