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沉銀」四川彭山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成果今日亮相國家博物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7年初,彭山江口的明末戰場遺址考古發掘出水了3萬多件精美文物,實證了「張獻忠『千船沉銀』並非傳說」。

6月26日下午,「江口沉銀」四川彭山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成果亮相國家博物館。

在長達3個月的展覽中,觀眾不僅能親眼一睹傳說中的寶藏風采,還能從文物中尋找出張獻忠農民起義時的戰爭線路,以及如何一路掠奪的蛛絲馬跡,並見證新方法、新技術如何助力考古發掘。

「江口沉銀」成果首次全面展示

作為與李自成齊名的明末農民起義軍首領,張獻忠戰敗後在四川「千船沉銀」的傳說流傳數百年。

在成都、彭山等地,均有「石龍對石虎」等內容大同小異的尋寶歌謠。

然而藏寶地點最多的說法,還是彭山江口。

2005年以來,岷江彭山江口段河道施工過程中陸續發現與張獻忠有關的金冊和銀錠等文物。

結合當地廣為流傳的「沉銀」傳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多次召開專家論證會,認為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現改為:江口明末戰場遺址)極可能就是文獻中記載的張獻忠船隊被伏擊的地點。

為保護珍貴的水下文化遺產,經國家文物局同意,江口水下考古發掘在2017年1月5日啟動。

不出專家所料,此次發掘一次性出水了3萬多件文物。

今年1月,二期考古發掘進行,再次出水文物12000多件。

今年4月,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的考古發掘獲評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為讓更多國內外觀眾見證此次考古成果,並通過展覽讓公眾走近神秘的考古工作,「江口沉銀」考古成果展選擇在了國家博物館舉行。

江口沉銀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劉志岩介紹,此次國博展出的文物總計500件,分別來自公安機關此前追繳回來的被盜掘文物、彭山區文管所館藏文物,以及兩次江口考古發掘出水文物。

這是江口明末戰場遺址考古成果首次公開全面展示,不僅有公眾關心的各種「寶藏」,展覽還將專門開闢一個單元展示此次考古發掘的全過程。

其中的沉浸式觀展,將讓觀眾「時空穿越」至考古現場,身臨其境見證文物出水全過程。

500件精美文物都有故事

「江口沉銀」兩次考古出水文物超過4萬件,此次亮相國家博物館的都有哪些價值連城的「寶貝」呢?劉志岩說,此次展覽不僅將用銀錠、金銀首飾集中擺放的形式,呈現張獻忠寶藏能夠「買下成都府」的豐厚,更多文物還是見證明末農民戰爭史不可多得的證據。

據介紹,展覽中的追繳文物和彭山文管所館藏文物共計20餘件,在公安部督辦大案——江口沉銀遺址盜挖倒賣文物案中追繳回的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就是其中之一。

這件金印金光燦燦,虎鈕身姿矯健,印台上用「九疊篆」陰刻了「永昌大元帥」字樣。

這件文物目前已被專家認為是張獻忠本人所有,自封「永昌大元帥」,極可能是寄託政權永昌的美好願望。

此外,彭山文管所館藏的一件張獻忠冊封金冊,則有「維大西大順二年歲在乙酉五月朔日壬午」「皇帝制曰朕監於成典中官九御」等字樣,這件有明確紀年的金冊提供了珍貴的歷史信息。

它以實物見證了張獻忠在成都稱帝的史實,並且頒布各種法令維持統治。

這件金冊,就是某種法令中的一頁。

當然,此次展覽文物中的主力陣容還是來自連續兩年的考古發掘。

劉志岩說,在470多件考古出水文物中,一部分來自明朝藩王府。

其中既有明王朝冊封藩王及其嬪妃的金銀,也有冊封郡王及嬪妃的銀冊。

在藩王所屬的物件中,今年二期考古出水的蜀王金寶最為珍貴。

原來,明朝冊封藩王,每個王府擁有的金寶只有唯一 一枚,在分封時就代代傳襲。

因其數量稀少,也就特別珍貴。

根據相關文獻記載以及金寶上的「蜀」字,考古人員斷定,這枚金寶就是張獻忠洗劫蜀王府後得到的財富之一。

遺憾的是,這枚蜀王金寶明顯可以看到劃割痕跡,並且已經殘損,估計是張獻忠軍隊將其作為明朝蜀王的權力象徵而進行的一種破壞。

此次展出的銀錠組成了「軍團」,大量擺放在一起的銀錠每錠50兩,相當具有視覺衝擊力。

但它最大的價值還不是展示張獻忠沉到江底的寶藏的數量巨大,而是銀錠上鐫刻的長沙、雙流等各地官府的字樣,涉及明代的20餘府、州、縣,它們和藩王府的金銀冊一起,與史料記載的張獻忠軍隊行進路線和掠奪記載相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