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這個旗敢叫「老大」,真不白叫,太牛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聞奧區天所秘,疑信向半今信然。

」或許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詩,但卻並不知乾隆皇帝所描繪的神秘之地便是景色絢麗、歷史悠久的赤峰市敖漢旗。

敖漢在蒙語中是「第一個兒子、老大」的意思。

八千多年來,「老大」先民們的腳步宛若三起三疊、源遠流長的響水從未停歇,一把犁頭開啟了歲月洪荒,一把粟黍播撒出燦燦金黃。

大甸子遺址中那綠銹斑駁的青銅器,仿佛映射出了一個社會組織嚴密、文化特色鮮明的輝煌時代……

赤峰市敖漢旗,地處努魯爾虎山脈北麓,科爾沁沙地南緣,東臨通遼市奈曼旗,西接朝陽市建平縣,南與北票市、朝陽縣相連,北與赤峰市翁牛特旗隔老哈河相望。

敖漢是中國聞名的文物大縣。

在8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著不同時期的古代遺址4000佘處。

其中小河西文化、興隆窪文化、趙寶溝文化、小河沿文化等四種史前文化均在敖漢境內發現、命名。

敖漢也是遠近聞名的農業大縣,境內古魯板蒿鄉有東北地區最大水庫紅山水庫,是西遼河流域最主要水利工程,紅山水庫所產水產品遠銷北京、瀋陽、錦州、通遼等大中城市。

北部的長勝、雙井地區是赤峰市境內最主要的蕎麥產區。

南部地區所生產山地雜糧暢銷國內外。

響水玉瀑

在敖漢旗與翁牛特旗接壤山谷中。

老哈河流經此地,直衝崢嶸的石山,然後急瀉入深谷,順著寬僅約50米、深約30米,長達700多米的山峽奔騰而下,氣勢洶湧,水沫飛濺,發出擂擊萬張鼙鼓般的雄偉動聽的響聲,形成「響水玉瀑」的奇觀。

這裡林木青蔥,氣候涼爽,峭崖壁立,河中奇形怪狀的巨石林立,響水聲隨著季節的變化而各異,為少有的一大勝景。

響水玉瀑位於赤峰市敖漢旗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90公里,在敖潤蘇莫蘇木與翁牛特旗高日罕蘇木接壤的老哈河上。

老哈河向東奔流中,穿越科爾沁沙地的石山,形成聞名遐邇的瀑布,清乾隆皇帝賜名「玉瀑」,當地人稱「響水」。

老哈河流經敖漢北境時,把大漠中的石山劈成峽谷,水流飛瀉而下,迸發出雷鳴般巨響,形成了大漠中雄偉壯麗的瀑布景觀。

由於地勢複雜,河水急速跌進3米多深的石井中,旋即前行不到20米,再跌入石井,復又躍出,三次跌入,三次跌出,同時發出三聲巨響。

兩岸石壁回音相和,聲響震天。

不過隨著連年乾旱加之用水過度,這種景象已很難見到;但玉瀑河谷風光秀麗,宛如江南,值得一游。

石奇也是一景。

河南岸一石尤為奇特,酷似一把巨型石椅,甚至有靠背扶手,傳說這是康熙皇帝的太師椅。

石椅西側,有一個高大的石樁,形如寶塔,石樁兩側的石坡上有十幾個碗口大小的印痕,酷似馬蹄印,傳說是康熙帝乘馬觀響水留下的痕跡。

響水在《清史稿》及有關史書均有記載,康熙37年(公元1698年)康熙皇帝曾來這裡觀賞風光。

清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帝第一次東巡拜謁祖宗陵寢曾路經這一帶,專程前往觀賞,揮毫題詩《觀敖漢瀑布水》,用滿、蒙古、漢三種文字摩崖刻石以志之。

三年後,乾隆帝又巡幸到此,再次揮毫寫《寄題敖漢瀑布水》七言詩一首,賜名「玉瀑」。

熱水溫泉

敖漢溫泉,位於敖漢旗南部山區四家子鎮林家地鄉熱水湯村,距旗政府所在地新惠鎮九十華里。

地形為丘陵山谷,北距旗政府所在地新惠鎮44公里,南距遼寧省朝陽市60公里,正在建設的赤朝高速公路從溫泉附近通過,位於赤朝高速公路與赤通高速公路連接線上,交通便捷,區域位置優越。

根據內蒙古地勘十院所做的地質勘察報告,熱水為含矽酸、硫酸、重碳酸鈉型A類醫療礦泉水,水溫達到50--70攝氏度,熱儲面積約0.22平方公里,。

泉水含20多種化學元素,其中氡含量為232.47Bq/L,氡的含量居全國之首,極具保健理療價值。

該溫泉熱儲天然補給量2892噸/日,日可開採量1021噸,能滿足各層次消費需求,且資源富集區地形較為平坦開闊,有利於規模利用。

敖漢熱水湯含氡的成分較多。

氡是鐳在蛻變過程中產生的一种放射性物質。

人在沐浴時,它能從皮膚和呼吸道透入體內,使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循環。

所以,能治療高血壓、神經炎、神經痛、神經官能症和癱瘓症;氡能促進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氮的代謝過程,改善肝功能,增加膽汁分泌,特別是對糖尿病患者,有減少血糖的功效。

同時對風濕症、關節炎、月經失調、內分泌機能紊亂等病均有一定療效。

大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大黑山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東南,燕山山脈努魯爾虎山中東部,總面積57096公頃。

保護區於2001年6月被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一個以保護草原、森林多種生態系統及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和西遼河水源涵養地為主要保護對象的丘陵山地綜合性自然保護區。

大黑山自然保護區地處西遼河幹流的教來河水系與大凌河水系的分水嶺地帶,是科爾沁沙地南侵的天然生態屏障,是內蒙高原與松遼平原毗鄰的自然環境轉換帶,更是環境演化的敏感區,也是華北、東北、蒙新動物區系的過渡地帶。

是一個以保護草原、森林、濕地等多樣生態系統及珍稀野生動植物和西遼河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為主要對象的丘陵山區綜合性自然保護區。

該保護區生物資源多樣,具有很強的典型性、代表性、特有性及脆弱性,在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對研究全球環境演變具有重要的價值。

興隆窪遺址

興隆窪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興隆窪鎮興隆窪村東偏南1.3公里,地理坐標為東徑120°51′,北緯42°23′,地處努魯兒虎山脈北麓,大凌河支流牤牛河上游,海拔在400—500米之間,西距敖漢旗人民政府所在地新惠鎮100公里,交通方便,直通新惠、奈曼、通遼、北票、朝陽等地。

興隆窪遺址是興隆窪文化的發現、發掘命名地。

1982年敖漢旗文物普查時發現。

1983—1994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敖漢旗博物館先後進行7次考古發掘,獲得一系列較為重要的考古資料。

因此,分別被評為1992年和「八五」期間「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和二十世紀「中國百項考古大發現」之一,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由於其面積大、時代早、保存好,被學術界譽為「華夏第一村」。

大甸子遺址

大甸子遺址位於敖漢旗興隆窪鎮西南10公里的二級台地上。

面積為7萬平方米,屬於4000年夏家店下層文化城址,城內有居住房址和宮殿遺址,牆外有圍壕,圍壕北側外為墓葬區。

1974年至1983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進行4次考古發掘,清理墓葬804座,出土1200餘件精彩無比的陶器、彩繪陶器,玉器、漆器、骨器、銅器、金器等,倒映出這座城址昔日的繁榮。

專家們說大甸子城址是夏家店下層文化的樞紐和中心地區之一,就赤峰乃至東北地區範圍內的同類文化遺存,還尚未有超過大甸子者。

這裡既有生居的城址,又有死葬的塋區,被稱為「海內外孤篇」。

城子山遺址

城子山山城遺址位於敖漢旗薩力巴鄉哈拉溝村東南4公里的東山上,與瑪尼罕鄉交界。

因山之頂部有石砌圍牆如城、故名「城子山」。

山城之西北3公里處是薩仁諾爾月芽湖旅遊區,東北10公里是遼代降聖州佛塔。

南與旗政府所在地——新惠鎮僅40公里。

山城所在的主峰是松遼平原南源海拔最高的山峰,其相鄰山頭環繞錯落有致,如眾星捧月一般,以城子山為中心,形成了一個15平方公里的人文和山水風光旅遊區。

城子山山城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敖漢旗博物館聯合調查、測繪,認為此類山城是中國北方地區迄今為止發現面積最大、保存最為完整,暴露遺蹟最為清晰、結構最為複雜的一處夏家店下層文化山城遺址,也是目前首次發現的東北地區夏家店下層文化超大規模山城、這一恢宏的工程只有國家的力量才可完成。

城內石圈、石砌方院複雜密布的場面,學術界將其定為是我國東北地區夏家店下層文化祭祀中心。

對於研究古代社會的演進,國家和城市的形成,宗教信仰和社會變革均提供了重要資料。

2001年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趙寶溝遺址

趙寶溝遺址位於敖漢旗新惠鎮趙寶溝村大北地。

這裡為丘陵地帶,南北為山樑,中間溝岔有一條小溪,現仍涓涓細流終年不息。

遺址所在處為一處向陽緩坡地,東西向成排分布古代房址百餘座,面積達5萬平方米。

1986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敖漢旗博物館對其進行了考古發掘,儘管只挖了17座房址卻出土了一大批珍貴器物,有石器、陶器、骨器、蚌器。

出土的泥塑人物被視為崇拜的女神。

在遺址之東南的山崗上發現用石塊塔建的圓形祭壇。

這是7000年前趙寶溝人祭天的場所,更為可觀的是趙寶溝文化遺址出土了10餘件陶尊,從尊形器刻、劃出現的以鹿、豬、鷹等為題材的龍鳳圖案中,使人們看到了這裡早在7000年前先民們高超的工藝水平和原始崇拜,被學術界認知為「中國第一藝術神器」、「中國畫壇之祖」、「七千年的一幅透視畫」。

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而敖漢旗趙寶溝文化龍紋圖案的刻畫技術其熟練程度則證明這裡是中華龍的源頭之一。

已故的中國考古界泰斗蘇秉琦先生說:在距今7000年的趙寶溝文化遺址發現刻有豬龍、鳳鳥和以鹿為原型的麒麟陶尊充分證明社會分化已很明顯,而在中原這類最早的「藝術神器」是距今6000年的河南濮陽西水坡的龍虎堆塑,要比內蒙古地區晚1000多年。

燕秦長城

中國的長城被譽為世界七大建築奇蹟之一,秦始皇修萬里長城更是婦孺皆知,也由此流傳諸多的歷史故事,如孟姜女哭 長城便是其一。

但如果說這道長城就從敖漢旗的首府——新惠等地穿過,這在我旗就不見得是人人都知道的事了。

然而,這畢竟是史實,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經兩代考古專家的不斷調查、研究的成果。

這兩道長城修築在燕昭王十三年左右,即史籍所載的「燕將秦開卻胡千里所築」的長城。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將燕、趙、魏的三國長城連在一起並加以補修,才號稱萬里長城,在敖漢連接的是北道長城。

近年來在北道長城出土了一批燕國的刀幣、銅帶鉤、銅錘、度量衡、印章、秦半兩窖藏等一大批文物。

在長城線以北的四道灣子鎮還發現了燕國的「狗澤都」遺址。

興隆溝遺址

興隆溝遺址位於敖漢旗寶國吐鄉大窩鋪村西南約1公里的山坡上。

1982年文物普查時發現。

199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敖漢旗博物館組成聯合調查組對這處遺址進行測繪和評估,認為這處遺址距今8000年,其年代和興隆窪遺址大體相當。

遺址保存如此完好,在敖漢旗境內已不多見,在中國整個北方地區的史前遺址中也十分難得,故2001年至2003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敖漢旗博物館及日本青森縣的學者對其進行考古發掘,獲取了重要考古資料。

興隆溝遺址的發掘對研究內蒙古東南部——遼寧西部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年代序列及譜系關係,以及確立我旗在中華文明起源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興隆溝遺址已於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草帽山遺址

草帽山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四家子鎮東北1公里的草帽山後樑上,是一處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祭祀遺址群。

草帽山遺址沿東西分布積石冢3處,墓地面積達600平方米,石砌建築十分規整,建築形式前壇後冢,用琢成方形巨石砌築的祭壇,層層疊起,有方有圓,勻稱有序地築成三層台階,距今約5500年左右。

被學術界認為是中國現存時代最早的地上建築之一,是中國最早的「金字塔」,所出土的玉璧是紅山文化玉器中迄今所知最明確的方形玉璧,陶器上的米字、十字等刻劃符號在紅山文化中也屬首例。

草帽山遺址對研究紅山文化葬制、宗教祭祀、社會結構及中華文明起源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全國第七批重點文化保護單位。

武安州遺址

武安州遺址位於敖漢旗豐收鄉白塔子村,南鄰叫來和支流--飲馬河, 1996年被公布為內蒙古自治區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遼、金、元時期的古城遺址。

武安州有三重城垣,一重略呈方形,邊長近800米;第二重城垣呈方形,邊長約650米;第三重城垣略呈方形,邊長約270米,出土遼、金、元代的瓦當陶節、圍棋子、象棋子等遺物。

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降聖州遺址

降聖州遺址位於敖漢旗瑪尼罕鄉五十家子村西側。

孟克河西岸一級台地上。

1996年被公布第三批內蒙古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現存土築城垣為長方形,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225米,牆殘高2米左右,其外還有一道城牆,邊長約600米,但因土地耕作平整隻見灰土帶,城內外還有多處建築基址。

降聖州遺址已於2013年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赤峰市敖漢旗,等候您的到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人類的每一餐,都是一部世界史

2003年,考古工作人員在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境內的興隆窪遺址發現了1500餘粒碳化黍粟的標本,其中黍占90%,粟占10%。經有關專家鑑定,這些碳化黍粟距今約8000年,比中歐地區發現的穀子早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