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至宋代下至民國,東莞史上最大規模「歷史文獻叢書」首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戳上方視頻

東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最完備的地方歷史文獻集成《東莞歷史文獻叢書》9月20日在東莞莞城圖書館首發。

《東莞歷史文獻叢書》由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東莞市莞城圖書館共同主編,東莞知名文史專家楊寶霖先生擔任總顧問,旨在系統搜集整理和搶救保護東莞地方文獻典籍,傳承東莞歷史文。

該叢書耗時3年,收錄了上起宋代,下迄民國,199種有關東莞歷史文化和東莞人士的著述,字數逾2500萬字,分編成47冊,是東莞史上最大型的地方歷史文獻出版項目。

東莞史上最大型地方歷史文獻集成

《東莞歷史文獻叢書》出版項目耗時三年,在全國範圍內廣泛徵集,收錄了來自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等十多家國內外公藏單位及私人藏家的東莞古籍底本。

其中不乏珍本善本等稀見文獻,收有稿抄本28種,清朝乾隆以前刻本23種。

叢書的內容涵蓋文學、史學、哲學、藝術、宗教、地理、醫學等學科,共收錄了199種莞人著作,依經、史、子、集、叢五部分類,其中《經部》收錄文獻10種,《史部》收錄文獻64種,《子部》收錄文獻28種,《集部》收錄文獻69種,《叢部》收錄文獻28種。

東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冀表示,莞城是東莞文化的根脈,莞城街道率先擔當,為挖掘和弘揚東莞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地方歷史文化做了大量工作。

叢書的出版,是東莞文化界的大事,也是東莞向改革開放40周年獻上的一份厚禮。

「這套叢書是東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最完備的地方歷史文獻出版項目。

」莞城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陳浩榮介紹,莞城圖書館是莞城主要的文化陣地,一直專注於藝術、文史和古籍領域的館藏建設和讀者服務,同時也致力於對地方文獻的保護、搶救、整理和出版歷史文獻、傳承本土歷史文化。

叢書是東莞歷史文化的寶藏

作為一項基礎性的工程,《東莞歷史文獻叢書》的出版意義巨大,東莞文史專家、東莞莞城圖書館名譽館長楊寶霖盛讚該書「網羅一邑歷史文獻於一書,是研究東莞歷史文化的倉庫」。

楊寶霖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性,每個圖書館也應該有自己的特色,莞城圖書館的特色就是對古籍文獻等的尋求和保護整理。

莞城圖書館收藏了很多書,有很大一部分是古籍,其中就有東莞的古籍。

「但東莞的古籍留存傳承到現在的並不多,經過各方的努力和支持,目前研究整理東莞古籍最大的收穫就是叢書的出版。

」楊寶霖說,希望讀者和各界利用好《東莞歷史文獻叢書》,把東莞先賢愛國愛家的思想、正直廉潔的品德發揚光大、傳承下去,古為今用,得到更多的啟發。

對此,原中山大學副校長、歷史系教授張榮芳也高度評價,《東莞歷史文獻叢書》的出版,對學習、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文化自信、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重要意義。

莞穗首次舉辦東莞古籍聯展

2018年是莞城圖書館建館十周年。

為慶祝圖書館開館十周年,主辦方還特別策劃了「莞籍遺珍」館藏東莞古籍文獻聯展,這也是東莞廣州兩地首次聯合舉辦東莞古籍文獻展。

展覽現場,莞城圖書館與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從各自館藏中精選出約四十種難得一見的東莞古籍文獻展出。

其中,作為海內外孤本的汪運光本《東莞縣誌》將首次在莞公開亮相。

展覽以作者生卒年為序,輔以作者及內容簡介,讓市民在觀賞東莞古籍原貌之餘,還可以深入地走進先賢們的精神世界,在紙與墨間,進一步感受莞邑文化的獨特魅力。

此外,館內還同時推出「敬紙惜字——古籍文獻修復展」,以莞城圖書館的古籍修復成果為例,展示古籍修復的專業知識和技藝,以期讓市民更重視和支持古籍保護工作。

該聯展將持續至10月20日。

據介紹,莞城圖書館於2008年9月28日成立並對外開放,成為東莞唯一一所以藝術、文史、古籍為特色的專業圖書館。

「砥礪十年,繼續前行。

」莞城圖書館負責人王柏全說,莞城圖書館會繼續秉承開館理念,著力搜集保護好東莞的古籍、文史資料和藝術類書籍,真正為市民打造「您身邊的專業公共圖書館」。

【見習記者】劉遠忠

【作者】 劉遠忠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大典大成 根魂永續

《廣州大典》昨日首發揭幕 廣州大典研究中心同時成立揭牌「開拓者」十年磨一劍 再覓舞劍人在昨天的《廣州大典》出版首發座談會後,89歲高齡的原廣東人民出版社社長岑桑手捧大典,心情激動地站在一套《廣州...

建議設立地方文獻編纂整理專門委員會

南方日報訊 (記者/昌道勵)「建議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和中華古籍保護協會等單位,在條件成熟時設立地方文獻編纂整理專門委員會,加強對這一事業的指導。」12日,地方文獻保護與整理出版研討會閉幕,與會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