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鄂爾多斯考古發現兩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准格爾旗發現宋代城址

新發現城址位於鄂爾多斯市准格爾旗魏家峁鄉寨子峁村境內。

該城址是准格爾旗文物管理所今年首次發現,在以往的考古調查中未曾見。

2016 年7 月初,鄂爾多斯博物館和鄂爾多斯文物考古研究院二長渠壁畫墓葬聯合考古隊在准格爾旗文管所相關同志的帶領下對其進行了初步調查,暫將其定名為寨子峁城址。

城址修築於一座獨立的山體頂部,四面臨溝,與周圍山體距離較遠,其所在的山體為此處地勢最高點,可將整個周邊地區盡收眼底。

城址平面呈圓形,利用原有山體結構黃土夯築牆體,使夯牆與山樑共同形成城牆。

城牆整體保存較為完整,頂寬1~2 米,基寬數米,從城牆外側觀察,牆高約5~6 米,但從城內側現有地面觀察,卻不足2 米。

牆體夯層明顯,夯窩清晰,每層厚約0.07~0.10 米。

城牆南部現有一明顯豁口,寬約3 米,右側垛口散布大量磚瓦碎片,判斷應為進出城址的城門所在。

另在牆體的東南部也發現一明顯凹口,但與城外地面並不連通。

城址內部整體平坦,但中部有大範圍突起,土色泛白,地表散布獸骨、陶瓷碎片等,應為建築基址所在。

在牆體外側並未發現明顯的馬面、瓮城等防禦性設施。

城址內地表遺物甚為豐富,以灰陶殘片為主,其次可見有不同釉色的瓷片,器型主要有盆、罐、碗、盤等,也偶見鐵器殘件、馬牙、獸骨等。

另在城門豁口兩側發現有大量的布紋板瓦、磚塊及陶片,由此判斷此處為城址的城門無疑。

根據對寨子峁城址結構及遺物標本判斷,認為城址遺物在整體面貌上與准格爾旗二長渠宋代城址所出非常接近,如陶器口沿的大口卷沿作風、細膩質堅的灰色陶器,特別是在器物內壁施加的網狀劃抹痕跡,與二長渠城址同類器幾乎完全相同。

另外所見的白中泛黃、黑褐釉色的瓷器殘片也是二長渠城址的常見器型。

最後,這種圓形的城址形制目前非常罕見,在鄂爾多斯地區僅見有杭錦旗敖然敖包西夏城址一處,但其為石砌牆體結構,與此處的黃土夯築建築形式完全不同。

根據上述情況,初步判斷城址年代應為宋、西夏時期,年代下限不超過元代。

關於此處城址的性質,認為此處城址營造形式略顯簡單,缺少馬面、瓮城、敵台及大型門址等複雜構造,加之城址規模較小,並不能容納龐大的人口數目。

所以,初步認為,寨子峁城址極有可能是附近大型城址的附屬古城,屬軍事城砦、邊堡一類的性質。

(鄂爾多斯博物館 鄂爾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高興超 李雙 徐磊 楊俊剛)

烏審旗發現一座東漢壁畫墓

為配合鄂爾多斯博物館古代壁畫「摹制」保護項目的實施,經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局批准同意,鄂爾多斯博物館與鄂爾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組成聯合工作隊,在烏審旗文物局、文管所等單位的配合下,於2015 年9 月對2001 年底搶救性清理的烏審旗巴日松古敖包漢代壁畫墓進行了第二次發掘清理,並在M1 西北部新清理了一座漢代壁畫墓,編號為M2。

墓地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烏審旗嘎魯圖蘇木,北距烏審旗政府嘎魯圖鎮約20 公里。

墓地為一處範圍廣大的墓葬群落,據調查,現存墓葬約300 余座。

墓葬是直接開鑿在灰色砂岩層之上,墓道多暴露於地表,少數墓葬亦殘覆封土。

墓葬所在是鄂爾多斯高原東南部的毛烏素沙地腹地。

該地為沙漠草原和丘陵地區,地勢起伏,大部分地區為沙丘所覆蓋,地表長有稀疏的檸條等,周邊有多個季節性的湖淖。

M2 西北距M1 約110 米,海拔高程1349 米。

M2 為長斜坡墓道洞室墓,前後室式結構,墓向36°,為二次合葬墓。

M2墓室平面呈「凸」字形,全長18.3 米,長斜坡式墓道,直壁,開口長14 米、寬1.1 米、深3.2 米。

墓門拱頂式,略尖,高1.10 米,寬0.95 米,門頂距地表為2.08 米。

墓門內側繪有仿木門框。

前室平面呈長方形,進深1.7 米、寬2.65 米、高1.4 米,兩側為生土二層台,右側墓壁頂部開小龕,長1.59、高0.30、進深0.23 米。

墓頂為硬山式,不甚對稱,左頂長1.74 米,右頂長0.96 米。

墓底平整。

後室平面亦呈長方形,長2.26、寬1.7、高1 米,墓底高於前室,木棺現腐朽不存,殘存頭骨兩顆。

墓室填土中出土有陶罐殘底1 件,銅鍅口部殘件1 件。

M2 於墓室四壁、側龕及墓頂處繪製壁畫多幅,現存壁畫面積約30 余平方米,圖幅10 余幅。

從壁畫的構圖技巧上看,一般先是在平整的砂岩表面先抹一層厚白色粘性礦物質,以之為繪畫地仗,然後壓平抹光,再在其表面作畫。

繪畫顏料有石青、石綠、土黃、赭石、硃砂等礦物顏料。

壁畫既有墓主人現實生活的描寫,如出行郊遊、宴飲縱樂、山林放牧、牛耕耕種等內容,也有象徵死後引領升天的精神世界追求,如飛龍御天,鳳攜百鳥、卷草祥瑞等。

M2 前室北壁繪導騎圖、遠山放牧圖,南壁繪樓閣宴飲圖、燕鳴圖,東壁壁畫與南壁的遠山放牧圖對應,西壁繪出行圖,墓頂繪百鳥鳳飛圖。

後室三壁均繪卷草祥瑞圖,墓頂繪飛龍御天圖、太陽金烏、月亮蟾蜍、星象圖等。

由於沒有出土文字資料,出土遺物也極少,只能根據墓葬形制和壁畫內容對墓葬的年代進行推測。

從墓葬形制看,其與鄂爾多斯境內和周鄰地區西漢末期到東漢時期的墓葬形制相似,從壁畫繪製的形式、構圖、內容方面看,也與河南、陝西等地出土的東漢墓壁畫非常接近,特別是與陝北地區的靖邊、定邊等地的東漢墓葬壁畫基本相同,M2的下葬年代應為東漢時期。

壁畫內容豐富、色彩艷麗、技藝嫻熟、保存較好,是東漢時期珍貴的形象資料,為進一步研究鄂爾多斯地區的東漢時期地理地貌、社會生活、民族種屬、喪葬習俗、繪畫藝術等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形象資料和實物證據,與鳳凰山、米拉壕、察汗淖爾等壁畫墓一起,填補了鄂爾多斯地區的漢代壁畫空白,也為今後的後續工作、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鄂爾多斯博物館 高興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內蒙古鄂爾多斯發現三座宋代壁畫墓

中新網鄂爾多斯8月17日電 (記者 李愛平)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文物考古研究院17日發布消息稱,今年6至7月,該院與鄂爾多斯博物館組成聯合考古隊,在准格爾旗境內發現三座宋代壁畫墓。聯合考古隊是在...

鄂爾多斯發現3座宋代壁畫墓

今年6~7月,鄂爾多斯博物館和鄂爾多斯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考古隊,對準格爾旗境內的二長渠壁畫墓群進行搶救性考古清理,清理出3座宋代壁畫墓,獲得一批壁畫資料和文物標本。這為進一步研究鄂爾多斯乃至內蒙...

「摹制」技術助力鳳凰山墓壁畫保護

地處黃河「幾」字形環抱中的鄂爾多斯,位置獨特,歷史久遠,創造出了連續悠長的燦爛文化。考古工作證明,鄂爾多斯境內現存大量的壁畫遺存,主要有桌子山岩畫、阿爾寨石窟壁畫、各時期墓葬壁畫以及明清召廟壁...

考古專家「把脈」曹魏大墓

11日,洛陽日報關於伊濱區寇店鎮西朱村發現曹魏大墓的報導刊發後,在社會各界引起廣泛關注。日前,國內考古界專家齊聚洛陽,走進考古發掘現場,為該墓葬「把脈問診」,並就該墓葬的重要意義及待解之謎進行座...

老子山長山宋墓現精美壁畫 結構罕見價值極高

中國江蘇網訊 去年10月1日,老子山長山宋墓的發現曾引起人們的諸多猜測,墓主人的生活年代更是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日前,經過專家長達6個多月的考古發掘,這座古墓終於揭開了神秘面紗。據了解,墓室...

山西長子縣發掘一座珍貴金代壁畫墓

新華社太原1月3日電(記者王學濤)記者日前從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了解到,2016年,考古工作人員對長子縣南溝一座被盜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該墓為一座金代仿木結構的雙室壁畫墓,保存較完整,為研究晉東南...

陝西山元代壁畫墓 發現夫婦6人宴飲圖橫

考古研究所專家在陝西橫山縣發現了一座元代壁畫墓,圖案竟然是墓主夫婦6人並坐宴飲的場景,該墓與關中地區元墓區別較大,而同山西北部、內蒙古中部地區元墓有較多相似。該壁畫墓是目前陝北地區首次經過科學考...

河北發現古代船形「兩室」磚砌墓葬

新華社石家莊11月14日電(記者齊雷傑)記者從河北省廊坊市文物管理部門了解到,廊坊文安縣發現一座磚室墓葬,墓室內部平面為船形,分為前、後兩室。經初步分析,這一墓室為北朝至初唐時期墓葬,其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