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省市博物館「鎮館之寶」大比拼,看看哪家最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蜀地織錦護臂,被譽為20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的發現之一。

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成員在新疆和田地區民豐縣尼雅遺址一處古墓中發現該織錦。

收藏於新疆博物館。

該織錦呈圓角長方形,長18.5厘米,寬12.5厘米,織有八個漢隸文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8字出自《史記·天宮書》:「五星分天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利;積於西方,外國用(兵)者利。

五星皆從辰星而聚於一舍,其所舍之國可以法致天下。

雙體陶罐出土於西藏自治區昌都卡若遺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歷史。

因器形為兩件完全相同的袋形陶罐連接而成,故名「雙體陶罐」。

陶罐製作工藝純熟,代表了卡若文化的制陶水平和卡若先民高超的器物造型能力,是新石器時代西藏陶器的代表和點睛之作,是西藏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鷹頂金冠(匈奴王冠),於1972年在內蒙古杭錦旗阿魯柴登匈奴墓出土,有「草原瑰寶」之譽。

王冠由黃金製成,重1394克,是迄今發現的唯一一件匈奴單于金冠。

金冠由金鷹和冠帶兩部分組成,上面浮雕有羊和狼的圖案,雄鷹站在半球形金冠頂上,俯視著冠帶上狼與羊搏鬥的情景。

銅坐龍,1965年出土於黑龍江省阿城市南城城牆邊。

據《金史·輿服志》載,金世宗完顏雍在大定六年(1166年)重新審定皇帝所乘坐的車,規定將本朝以前所用之金輅(皇帝乘坐的大型豪華車輛)軾上坐龍改為鳳,表明銅坐龍實物曾用於皇室御用專車座前扶手的橫木上。

蘇軾「二賦」,《洞庭春色賦》與《中山松醪賦》,前者作於公元1091年冬,後者作於公元1093年,均為蘇軾晚年所作。

此兩賦並後記,為白麻紙七紙接裝,紙精墨佳,氣色如新,縱28.3厘米,橫306.3厘米,前者行書三十二行,二百八十七字;後者行書三十五行,三百十二字;又有自題十行,八十五字,前後總計六百八十四字,為所見其傳世墨跡中字數最多者。

此兩帖真跡清初為安岐所藏,乾隆時入清內府,刻入《三希堂法帖》。

溥儀遜位,被輾轉藏入長春偽帝宮,1945年散失民間。

1982年12月上旬發現併入藏吉林省博物館。

越王勾踐劍,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1965年冬天出土於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望山楚墓群中。

因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而千年不銹。

劍通高55.7厘米,寬4.6厘米,柄長8.4厘米,重875克,極其鋒利。

刻有「鉞王鳩淺,自乍用鐱」八字。

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曾侯乙編鐘,戰國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

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

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

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鑲金獸首瑪瑙杯,唐代酒器,1970年在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唐獸首瑪瑙杯從選材、設計到工藝,都可稱為唐代玉雕藝術的精品,是至今所見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產物。

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為唐朝的文物,1970年窖藏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

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銀壺的造型採用了北方遊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和馬鐙的綜合形狀。

此壺造型、紋飾別具匠心,製作精湛,舞馬形象栩栩如生,尤具風采,更因其印證了史書中記載的玄宗馴養舞馬祝壽的故事而彌足珍貴。

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佛教至高權威象,是世界錫杖之王。

此錫杖敕造於唐咸通十四年,1987年寶雞法門寺地宮出土,收藏於陝西寶雞法門寺博物館。

馬踏飛燕,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雷台漢墓。

現藏甘肅省博物館。

「馬踏飛燕」自出土以來一直被視為中國古代高超鑄造業的象徵。

1983年10月,「馬踏飛燕」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

198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

中山靖王劉勝金縷玉衣,出土於河北省滿城,現藏於河北省博物館。

劉勝的玉衣共用玉片2498 片,金絲重1100克,金絲約1100克。

最小的玉片只有成人拇指蓋大小,用來表現手指。

與金縷玉衣相伴的還有鎏金鑲玉銅枕、玉九竅塞、玉握和18件殮屍用玉璧,組成一套規格最高的漢代喪葬用玉。

春秋蓮鶴方壺,春秋中期青銅製盛酒或盛水器,1923年出土於河南新鄭李家樓鄭公大墓,收藏於河南博物院。

西周晉侯鳥尊出土于山西省臨汾市曲沃縣和翼城縣交界處的天馬——曲村晉文化遺址中的晉侯墓。

該鳥尊現收藏於山西省博物館,被譽為山西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鎏金銅牛是西夏時期的一件青銅器,1977年出土於西夏陵區101號陪葬陵,現藏寧夏博物館。

模製澆鑄成形,腹內空心,外表通體鎏金,造型生動,比例勻稱,形象逼真,是西夏文物中的精品,工藝精湛,號稱「西夏第一牛」,是寧夏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1996年,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確定其為「國寶」。

《剩山圖》,現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富春山居圖是元朝書畫家黃公望為鄭樗(無用師)所繪,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是黃公望的代表作,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明朝末年傳到收藏家吳洪裕手中,吳洪裕極為喜愛此畫,甚至在臨死前下令將此畫焚燒殉葬,被吳洪裕的侄子從火中搶救出,但此時畫已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

較長的後段稱《無用師卷》,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前段稱《剩山圖》,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商獸面紋鹿耳四足青銅甗,1989年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江西省博物館藏。

該件獸面紋鹿耳四足青銅甗是最大的青銅甗,有「甗王」之譽。

素紗襌衣,1972年在中國湖南省長沙馬王堆漢墓 一號墓出土,國家一級文物,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素紗絲縷極細,共用料約2.6平方米,重僅49克,還不到一兩。

是世界上最輕的素紗襌衣和最早的印花織物。

牛虎銅案於1972年在江川縣李家山古墓群遺址第24號墓坑中發掘出來的戰國時期青銅器。

青銅器牛虎銅案現珍藏於雲南省博物館,於1995年被國家文物局鑑定專家組定為國寶級文物。

開元投龍銅簡是公元783年,唐玄宗派遣內侍張奉國帶道士孫智涼等人,專程從京師來到南嶽朱陵洞投放的銅簡。

除了祈求自己長生不老外,玄宗還將至愛楊玉環的名號——道真,寫在祈請人一欄。

現為貴州省博物館鎮館之寶。

西漢翔鷺紋銅鼓,1972年出土,現收藏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此面銅鼓距今約2200年,鼓身所刻圖案紋式內容豐富、活潑生動,鼓底足部一側臥刻篆文「百廿斤」,彌足珍貴,整器品相完好、鑄造精良,在國內實屬罕見,堪稱國寶級文物。

清光緒千金猴王硯是以名貴的端溪老坑大西洞石雕成,硯為扁長方體,收藏於廣東省博物館。

雲紋青銅大鐃為西周時期樂器,1978年,建甌縣(今建甌市)小橋公社陽澤大隊黃科山出土。

原通高76.8厘米,因柄與鐃體被人為鋸斷再經焊接,通高多出1厘米。

現藏福建省博物館。

北宋范寬的宋代名畫《雪景寒林圖》,生動地描繪出了秦地雪後山川、林塑如詩景象,畫面氣勢磅礴,境界深遠,動人心魄,為范寬的山水畫代表作品之一。

本畫原屬圓明園收藏,現藏於天津市博物館。

山東省博物館鎮館之寶--東平漢墓壁畫(漢)。

東平後屯壁畫墓的發現,進一步豐富了山東地區漢代壁畫墓資料的同時,使得東平作為漢代壁畫墓的一個重要分布區域得到確認。

「翠玉白菜」即翡翠蟈蟈白菜,它是台北故宮博物院當之無愧的鎮館之寶。

此件寶物原料來自緬甸,翠色晶潤淡雅,通透無瑕,種水為老坑玻璃種,翡翠白菜擺件雕工精細,堪稱一絕。

據傳這棵「翡翠白菜」原本是珍妃的嫁妝,後被其讓給姐姐瑾妃。

1949年,這件國寶被從大陸運到台灣。

毛公鼎,西周晚期毛公所鑄青銅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出土於陝西岐山(今寶雞市岐山縣),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晉王羲之上虞帖卷,又名《夜來腹痛帖》,為晉朝王羲之的書畫作品,唐人摹本。

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是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出土於南京市江寧開發區將軍山沐英墓,是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見珍品,收藏於南京市博物館,是該館的「鎮館之寶」,中國瓷器三絕之一。

清乾隆藍釉描金粉彩開光轉心瓶現藏於南京博物院,被稱為南京博物院「鎮院之寶」。

東漢廣陵王璽金印,1981年2月,於邗江縣甘泉公社出土。

該印由高純度黃金製成,紋飾精美,印文陰刻篆書「廣陵王璽」。

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

青銅神樹,共有八棵,夏代晚期青銅器。

1986年出土於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收藏於四川三星堆博物館。

清代雲龍人物紋轉心象牙球,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戰國青銅器,1933年壽縣朱家集(今屬長豐縣)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收藏於安徽博物院。

越王亓北古劍,又稱「盲姑」劍、「不壽」劍,系越王勾踐之孫王不壽 的自用劍,距今已有2400年的歷史,目前發現存世僅三柄,尤以入藏海南省博物館的這柄最為完整,是所有存世的越王劍中最長的一把。

銅鎏金觀音造像,國寶級文物。

由明朝皇帝賜給青海著名的瞿壇寺。

現藏於青海省博物館。

明代牛皮封面手抄描金《古蘭經》由寧夏回族自治區一名阿訇捐贈的牛皮封面手抄描金《古蘭經》,是目前國內收藏的最珍貴的《古蘭經》珍善本之一,現為寧夏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大禹治水圖玉山,高224厘米,寬96厘米,底座高60厘米,重達5350公斤。

玉山的正面刻有乾隆皇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大方印,背面刻「八征耄念之寶」方印,下部還有長篇御詩及注文。

此玉山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東漢擊鼓說唱陶俑於1957年出土於四川省成都天回山。

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銅禮器,祭祀用品。

1938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黃材鎮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

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各省博物館「鎮館之寶」,你知道多少?

每一個喜歡歷史的人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去當地的博物館,因為在博物館裡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藏品,從古至今,幾千年的文化,都可以從這些藏品里體現出來。中國幾千年的燦爛文化,留下了大量的珍貴藏品,現在大多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