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盤龍城曾首次發現金器 有殉人現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3000多年前的盤龍城,高級貴族死後享受了何等待遇?武漢大學考古系專家發布的考古報告揭開了這個謎團。
兩座大墓隨葬品豐富
2006年,盤龍城楊家灣發現了一處大型商代建築遺蹟。
為了解周邊的遺蹟狀況,去年9月至今年元月,武漢大學考古系、盤龍城遺址博物館在其北面和西面再次進行考古,並發掘了7座分布密集的商代墓葬,編號為M16-M22。
至此,盤龍城楊家灣已發現的商代墓葬增至22座。
武大考古系的陳暉博士是此次發掘中田野考古的負責人。
他介紹,7座墓葬出土的隨葬品有青銅器、玉石器、陶器、漆器以及金器。
其中,M17、M19兩座墓葬的規模最大,隨葬品最為豐富,其他墓葬規模相對較小,隨葬品以印紋硬陶為主。
目前,這些文物的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
金器、銅器均為首現
7座墓葬中,M17的規模最大,長2.9米、寬1.6米,葬具為一棺一槨,共出土32件文物,其中一件金片綠松石鑲嵌龍形器,是首次在盤龍城發現的金器。
這件金片綠松石鑲嵌龍形器分為兩組,其中一組保存較完整,夔龍頭部由形狀不規則的綠松石組成,龍身捲曲,由較小的綠松石組成,龍的眉毛、眼睛和牙由金片代替,造型和色澤都極為精美。
另一組僅見夔龍頭部,亦有金片裝飾。
「黃金是當時的稀有資源,說明墓主身份很高。
」陳暉說。
武大考古系教授張昌平介紹,金器在鄭州商城遺址曾有發現,但其器形、出土背景不明,「盤龍城M17黃金飾片與鄭州同類物年代相當,是迄今中原文化系統中發現的年代最早、器形明確的金器,對於研究早期金器和鑲嵌工藝具有重要意義」。
M17還出土了一件銅獸面紋牌形器,在盤龍城乃至整個商代都是首次出現。
此外,7座墓葬中比較多見的印紋硬陶,在大型商代建築外圍的灰溝中也有發現,而且數量較多,這也反映了在這種高等級建築中生活的人身份較高。
陳暉說:「學術界多認為印紋硬陶產於長江中下游,它們出現在盤龍城,究竟是『進口』的還是本地生產,至今仍是個謎。
」
兩座大墓均有殉人現象
除了有較多的青銅器、印紋硬陶等文物,兩座大墓中的殉人現象,也印證了墓主尊貴的身份。
陳暉介紹,M17墓主骨骼不存,在墓室北壁與槨室之間發現有骨架,中、西部見兩段人類下肢骨和上肢骨,東北角發現人類牙齒和顱骨,推測為殉人。
M19棺室內見有兩段肢骨,推測為墓主人遺骸。
西北角二層台和墓室東北角另見有兩具骨架,應為殉人或殉牲。
盤龍城遺址考古發掘60多年 首次公開展出部分文物!
武漢晚報(官微ID:whwb82333333)訊(記者鐘磬如 通訊員丁燕)「南土遺珍——商代盤龍城遺址出土文物特展」今天在武漢博物館開展,這是首次為市民系統、全面地呈現武漢商代盤龍城遺址發掘60...
澄城發現周代封國或封地遺蹟 出土300餘件精美文物
12月12日,記者從省考古研究院獲悉,日前在我省考古專家的努力下,一個淹沒千年的周代封國或封地重見天日。其中發現了大規模的春秋時期周系墓葬、夯土牆、壕溝、陶窯等豐富遺蹟,同時還出土了鑄銅的陶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