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護城市「大熊貓」 需要更多雙眼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說:「不可移動」的均益里差點被「移」

近日,在討論如何保護、傳承歷史文化建築課題時,一些市政協委員呼籲,上海正在打造「人文之城」,隨著城市歷史文化保護範圍的不斷擴大,本市保護文物建築、歷史建築的志願者隊伍也應加強並「擴容」。

保護城市文脈、留住城市鄉愁、傳承文化基因需要更多雙眼睛。

保護需要熱心人

市政協委員、交通銀行總行博物館館長楊德鈞說,在崇明捕殺野鳥可以入刑,但推到一幢保護建築卻不入刑。

我們保護歷史建築的力度不能比保護野生動物差,要把優秀的歷史建築當作城市的「大熊貓」來保護。

他說,上海有一大批熱心於保護城市歷史文化的人,應該發揮他們的作用,傳承文脈,參與保護。

發揮廣大志願者監護作用的效果是明顯的。

去年8月,有市民反映,1910年晚清重臣盛宣懷建造的均益里101幢石庫門面臨被拆的命運,讓附近百姓莫名驚詫。

均益里的百年石庫門建築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被列為「不可移動文物名錄」,怎麼悶聲不響就要「移」沒了呢?所幸,在社會的關注下,這片已遭到不同程度破壞的石庫門建築,最終還是被保存了下來。

在上海,擁有深厚歷史人文底蘊的建築比比皆是。

僅徐匯區就有950幢優秀歷史建築、1774幢保留歷史建築,2259幢一般歷史建築。

徐匯區文物管理辦公室主任馮志浩告訴記者,僅靠文化部門編制內的三四個人要承擔起保護整個區歷史文化建築的責任,確實力不從心。

現在,徐匯區有一支65人的志願者隊伍,每個志願者都是熱心的「巡視員」,他們各自監管著幾處文物建築,一旦發現有損壞有拆除等問題,即通過微信上傳照片,向區文化保護部門及時檢舉,文化執法大隊就會迅速出動,有效制止。

這類事件經常發生,如果沒有這支志願者隊伍,保護難度之高是難以想像的。

保護力量需加強

據上海市文物局文物處處長李孔三介紹,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市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9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38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423處,文物保護點2745處,共計不可移動文物3435處。

從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始,上海城市建築保護志願者隊伍逐漸形成,目前各區都有志願者,市里也形成了120人左右的志願者隊伍。

上海石庫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張雪敏對本報記者說,上海目前雖有志願者保護隊伍,但人數較少,力量很弱,與當前對城市歷史文物建築的保護力度相比仍顯不足,亟待加強。

因為,現在上海所需保護的不僅僅是一些文物建築,還有一批優秀歷史建築、歷史風貌區和歷史風貌街坊,其中還包括一些有價值的石庫門建築。

如果有更多志願者熱情參與,局面就會煥然一新,既能有效進行監督,更能喚起更多市民對歷史建築的保護意識。

(新民晚報記者 俞亮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甌越文化孕育溫州人精神

獨特的地理環境和長期的歷史積澱,涵養出甌越文化的豐富內涵、鮮明風格和蓬勃力量。心懷著甌越文化,大膽的溫州人走向世界,書寫創新不止、大愛無疆的「溫州人精神」;心懷著甌越文化,溫州堅持歷史文化名城的...

不可移動文物怎會說拆就拆?

上周五(8月12日),本台新聞報導了安康苑舊改基地內,多處不可移動文物,被擅自拆除破壞的事件,當天下午,區政府就叫停了拆除作業。但讓人疑惑的是,早在去年7月, 市文保部門就表示,將在去年10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