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劍:穿越2500年鋒利依舊 ,專家耗時14年仿製成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65年冬天,在湖北省荊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意外出土了一把鋒利無比的寶劍。

專家通過對劍身傷的八個鳥篆銘文的解讀,證明此劍就是傳說中的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全長為55.6厘米,其中劍身長45.6厘米,劍格寬5厘米。

劍身滿飾黑色菱形幾何暗花紋,劍格正面和反面還分別用藍色琉璃和綠松石鑲嵌成美麗的紋飾,劍柄以絲繩纏縛,劍首向外形翻卷作圓箍,內鑄有極其精細的11道同心圓圈。

越王勾踐劍主要成分為銅,出土的墓室曾經長期被地下水浸泡,劍完全隔絕氧氣是其不銹的主要原因。

出土時劍與劍鞘吻合得十分緊密。

拔劍出鞘,寒光耀目,而且毫無鏽蝕,刃薄鋒利。

試之以紙,20餘層一划而破。

當考古人員將它從劍鞘內抽出時,頓時有一種寒氣逼人的感覺。

只見劍身呈紫黃顏色,毫無銹斑,其光亮、色澤如同新鑄成的一般。

仔細一看,劍身還布滿略顯黑色的菱形紋飾,劍格正面用藍色琉璃,劍格背面用綠松石鑲嵌成美麗的花紋,在靠近把手的部位,有兩行用金絲鑲嵌的鳥篆文字:「越王勾踐,自作用劍。

這柄劍是用兩種不同成分的銅合金鑄成的。

為了使劍韌性好,不容易折斷,劍脊部的銅中少加一點錫。

而為了使劍的刃部鋒利,就在刃部的銅中多加一些錫。

越王勾踐劍的含銅量約為80%-83%、含錫量約為16%-17%,另外還有少量的鉛和鐵。

作為青銅劍的主要成分銅,在日常條件下一般不容易發生鏽蝕,這是越王勾踐劍不銹的原因之一

圖:兩行用金絲鑲嵌的鳥篆文字:「越王勾踐,自作用劍」

圖:一仿製越王勾踐劍的現場。

自從越王勾踐劍出土以後,無數人都想複製這種造劍工藝,但一直失敗。

直到越王勾踐劍出土14年後,最終才得以仿製成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越王勾踐的青銅劍千古不銹之謎

1984年的一天,在中國歷史博物館的貴賓室里,聚集了文物考古和冶金方面的許多專家,他們正在看一個有意義的試驗:桌上平鋪著一疊紙,足有二十來層,有人小心翼翼地從包裝盒中取出一柄2500多年前的青銅...

神奇!揭秘越王寶劍經歷千年而不腐朽之謎

勾踐是春秋末期越國的君主,公元前496年至前465年在位。公元前495年吳越交戰,越國兵敗,退往會稽山。勾踐採用范蠡的計策,向吳稱臣。勾踐歸國後,臥薪嘗膽,時時不忘滅吳雪恥。他任用范蠡、文種等人...

千年不朽的絕世寶劍——越王勾踐劍

1965年12月,在湖北江陵望山的一號楚國貴族墓里,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一柄裝在黑色漆木鞘內的青銅劍。劍身布滿黑色菱形花,劍格正面和反面還分別用藍色琉璃和綠松石鑲嵌成美麗的紋飾,劍身修長,有中脊,兩...

越王勾踐的這把「天下第一劍」 千年不銹

提起勾踐,比「臥薪嘗膽」更有名、同樣有歷史研究價值的,還有一把被譽為「天下第一劍」的「越王勾踐劍」。「越王勾踐劍」是1965年在湖北江陵望山1號墓出土,是春秋晚期越國製造的青銅器,劍長55.7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