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淄闞家寨:齊都千年輝煌和變遷的縮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白雲翔

家寨是齊都鎮東北部的一個小村子,戶數不足兩百,人口不足千人,一條東西大街和一條南北道路把民宅串聯在一起。

村子周圍既沒有山丘,也沒有河流,更沒有現代化的工場礦山,而是遍布種植蔬菜的大棚和農作物的農田,是一個典型的山東半島上的農耕小村莊,而這裡就是生我養我的故鄉。

我生在這裡,長在這裡,在這裡度過了我的童年時代和少年時光。

高中畢業之後不久,我到齊都鎮(當時的城關公社)工作,但闞家寨仍然是我經常回去的地方,或是為了推動「三夏」「三秋」等工作,或是回去看望父母兄妹和鄰里鄉親。

少年時代的我,雖然也常常聽長輩講起當地的歷史掌故,雖然讀小學期間放學之後也到村南的考古工地去看熱鬧,但直到我離開家鄉走進大學校門之前,我並沒有感到闞家寨與附近的村莊有什麼兩樣,對這片土地所蘊含的深厚的歷史文化幾乎一無所知。

幸運的是,我離開家鄉之後步入了考古學的大門,而臨淄齊故城又是考古學的重鎮,是與我的學習和研究工作緊密相連的一方聖土。

春秋四十載,「少小離家老大回」,闞家寨已經不再僅僅是我記憶中的小村莊,而是蘊藏著豐富歷史文化寶藏的一片沃土。

這裡最初是臨淄先民繁衍生息的地方,2800多年前開始逐漸成為齊都臨淄的政治中心區,建有鱗次櫛比的宮殿建築;後來沿街道兩側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手工業作坊和工場,成為當時齊都臨淄的手工業園區。

臨淄齊故城,是周代齊國都城和秦朝臨淄郡郡治、漢代諸侯國齊國的都城所在,而闞家寨村就位於臨淄齊故城遺址的東北部。

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初年姜太公封齊之時,就在今闞家寨及村東一帶建造了營丘城。

闞家寨村東南有一片高地,一條南北走向的深溝從高地的中部穿過,深溝的斷崖上隨處可見殘留的古代灰坑、墓葬等遺蹟和文化層堆積。

1965年和1971年考古學家在這一帶進行考古發掘,清理出西周時期的窖穴,出土了陶鬲、甑、罐、盆、缽、碗、簋、豆等各種各樣的日常生活用器皿,以及陶紡輪、陶拍、蚌刀、蚌鐮和蚌鋸等勞動工具,表明闞家寨村東南高地一帶,早在西周早期就有人在這裡生活和居住,可能與西周營丘城居民的生產和生活有關。

闞家寨村南鑄鏡作坊址出土漢代鏡范

距今2800多年前,齊獻公即位後將齊國都城自薄姑遷回臨淄,開始大規模營建臨淄城,將其宮室建於臨淄城的中部偏東北一帶,今闞家寨一帶便成為齊都臨淄的中心地區,尤其是村南和村東一帶更是集中分布有齊國王室的宮殿建築、達官貴人的宅院府第,而闞家寨村西則是一般城市居民生活的地方。

闞家寨村西一帶地勢偏低,有一條古河道南北穿過。

這一帶曾發現有春秋時期的古墓葬,有的墓中填埋有碎石塊,有的填埋有蛤蜊殼,都是中小型墓葬,墓主人都是春秋時期臨淄城的社會中下層居民。

由此可知,闞家寨村西的古河道沿岸,居住生活著臨淄城的普通居民,他們死後就埋葬在居住地附近。

闞家寨村東南隆起的高地,經考古發掘,發現有東周時期的大型房屋建築基址、窖穴和水井等,可能與當時社會上層居民的居住生活有關。

2400年前,齊國歷史上發生了一個大事件——田氏代齊,即田氏家族取代姜氏家族成為齊國的最高統治者。

田氏代齊之後,齊國的田氏統治者在原臨淄城的西南部增建一座小城作為其宮城,將王室的宮室建築等搬遷到了小城之中。

隨後,齊都臨淄城東北部的功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今闞家寨村南和村北分別形成了東西大街,沿東西大街兩側先後出現了各種手工業作坊,演變成為當時齊都臨淄的手工業園區。

秦朝臨淄郡治和漢代諸侯國齊國都城時期,這一帶仍然是當時臨淄最重要的手工業生產基地,是當時臨淄名列全國五大工商業大都市之一的重要標誌。

經考古發掘,闞家寨村東隆起的南北向高地一帶,發現有戰國時期的窖穴、水井和墓葬,漢代的房屋基址、窖穴、水井、墓葬以及冶煉遺蹟等,出土大批文物。

出土文物中,既有陶鬲、甑、罐、壺、盆、缽、碗、簋、豆、缸、瓮等各種各樣的日常生活用器皿,也有陶量器、銅帶鉤、骨簪等日用器具,還有陶紡輪、陶拍、蚌刀、蚌鐮、蚌鋸、鐵錛、鐵鋤、鐵钁等勞動工具。

漢代的冶煉遺存中,包括地面鑄范、鐵渣堆積等,出土有殘陶范、錢範等文物。

這些發現表明,闞家寨村東南高地一帶,在西周和春秋時期主要是王宮貴族及城市居民的生活區,但到了戰國時期,這裡被改建成為一處青銅器冶鑄作坊;到了西漢時期,這裡先後成為鑄錢和鑄鐵的手工業作坊。

闞家寨村以南約100萬平方米的區域,更是廣泛分布有古代文化遺存。

1965年進行過考古勘探,2005年村民在挖建蔬菜大棚時曾發現有窯爐殘跡和漢代鏡范殘片,2011—2015年進行了系統的考古調查、勘探和重點遺址的發掘。

闞家寨村南的東西向鄉村公路以南,原來是一片略高出四周的高地。

考古發掘表明,其東北部地層堆積厚3米以上,其下部發現有東周時期的房屋建築基址,上部發現有西漢時期的窖穴、水井、煉鐵和鑄鐵的爐渣以及新莽時期鑄造「大泉五十」錢幣的陶錢範,由此可知這一帶在東周時期是人們居住生活的區域,西漢時期設有鋼鐵冶煉和鐵器加工的工場,新莽時期成為鑄造錢幣的作坊。

其中部地區的堆積分為上下兩層,其下層是東周時期的居住建築遺存,其上層是漢代的鐵器加工場遺存,發掘清理出成排的窯爐殘跡、窖穴、磚瓦窯、兒童墓葬等遺蹟,出土有樹木雙獸紋瓦當、陶釜、陶盆、鐵斧、鐵鑿、鐵鋤等,證明這一帶在東周時期是人們居住生活的地方,西漢時期成為一處鐵器加工場。

其東南部地區的堆積主要有上下兩層,其下層屬於戰國時期,上層屬於西漢時期。

下層堆積中發現有烘范窯、鑄造鐵器的沙范、鐵器熱處理的棒狀陶支墊,以及大量殘鐵器,證明戰國時期這裡是一處鑄造鐵器並進行鐵器加工處理的鑄鐵工場。

上層堆積發現有水井、鑄造銅鏡的鑄坑、冶鑄廢棄物堆積坑以及兒童墓葬等遺蹟,出土有各種陶器、銅鏡陶鑄范、半兩錢滑石錢範以及其他小件銅器的鑄范等,證明秦代和西漢時期,這裡是一處鑄造銅鏡的作坊,並且該作坊同時還曾鑄造半兩錢等。

2007年初中外學者在闞家寨村南實地考察

這裡要特別指出的是,闞家寨村南秦漢時期銅鏡鑄造作坊的發現和科學發掘,不僅在國內屬於首次,而且在國際上也實屬罕見,科學地揭示了秦漢時期銅鏡的鑄造工藝技術和生產流程,是我國古代銅鏡鑄造技術和銅鏡生產研究的重大突破,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影響。

闞家寨秦漢銅鏡鑄造作坊遺址,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

不久的將來,一座以銅鏡及銅鏡鑄造展示為主、集金屬冶鑄遺址保護和展示於一體的展覽館將矗立在闞家寨村南的原野上,成為齊故城考古遺址公園一道亮麗的風景。

歷史巨變,滄海桑田。

隨著歷史的推移,昔日齊都臨淄的盛景已經湮沒於地下,今日闞家寨村及其周圍已經全部是農田,地上已無名勝古蹟可尋,但在地下卻埋藏有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

早年間,每逢大雨和洪水,常常從地下衝出各種文物;村民耕田種地,也往往從地下掘出錢幣、錢範、磚瓦等古代文物;半個多世紀以來的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更是科學地揭示出闞家寨一帶地下歷史文化遺存的豐富和燦爛。

闞家寨村一帶地下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不僅從一個區域展現出齊都臨淄自建城之初到漢代一千多年的演變和興衰,而且從一個側面展現出戰國秦漢時期臨淄城內工商業的高度發展和繁榮。

我愛我的故鄉,更為我的故鄉擁有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遺存而驕傲和自豪。

明天,我的故鄉闞家寨不僅將建成現代化的新農村,而且將成為展示齊都臨淄歷史文化的重要基地。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考古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職稱評審委員會副主任,《考古》月刊和《考古學報》季刊編輯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考古學》英文版(Chinese Archaeology)副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考古系學位評定委員會副主席。

政協臨淄區委員會

《臨淄鄉村記憶》編委會授權發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新疆和布克賽爾縣發現距今約2500年文化遺存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 (記者白帆)近日,距今約兩千年的陶器、鐵器、金器在考古過程中露出真容。20日,記者了解到,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布克賽爾縣文廣局聯合組成的考古隊在和布克賽爾縣進行搶救性考古...

淮南錢郢孜墓群古墓群考古揭秘喪葬習俗

鳳凰安徽8月29日從安徽省考古研究所獲悉,為了配合高鐵工程建設,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人員對淮南錢郢孜墓群前期勘探發現的古墓葬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始於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

三大遺址:揭秘海南史前生活

日前,海南省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廳召開上半年工作總結分析會,全面摸清海南省文物資源基本狀況。根據普查,海南省不可移動文物4274處,其中水下文化遺產136處,居全國之首。三亞英墩、陵水橋山、蓮子灣遺...

雲南陸良縣薛官堡墓地發掘簡報

內容摘要:2012年和201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對雲南陸良縣薛官堡墓地進行了發掘,墓葬均為土坑豎穴墓,隨葬品有銅器、鐵器、陶器、玉石器、玻璃器、漆木器、錢幣和銅鏡等。墓葬的主體年代應...

朱墓村遺址考古收穫喜人 出土約570件文物

內容摘要:據崑山市文物管理所和蘇州市考古研究所朱墓村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介紹, 2014年度朱墓村遺址考古收穫很多,成績喜人。這些考古新發現加深了我們對朱墓村遺址的認識:一是遺址兩處地點均發現有明...

准格爾旗發現5座東周時期墓葬 或屬趙文化系統

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昨日發布消息稱,我區文物考古人員日前在准格爾旗石口子遺址發現朱開溝文化遺存的房址和5座東周時期墓葬。准格爾旗石口子遺址位於准格爾旗大路新區。考古人員在石口子遺址實際發掘總面積...

會澤水城古墓群發掘報告

內容摘要:2002、2004年兩次對會澤水城古墓群進行了考古發掘,共清理漢代墓葬24座,墓葬均為豎穴土坑墓,部分帶斜坡墓道,有棺有槨,出土器物有陶器、青銅器、鐵器和玉石器等,時代為西漢末至東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