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這個墓群發掘獲評山東「五大考古新發現」,裡面究竟藏著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

山東「五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啦!

黃島區土山屯漢代墓群發掘榜上有名

獲評證書

在剛剛結束的山東省考古工作會議上,經過考古學專家評審,從13項入圍的田野考古項目中,評出了山東省2016年度5項重要考古發現。

其中黃島區土山屯漢代墓群發掘榜上有名。

另外考古發現分別是:泰安大汶口遺址、章丘焦家遺址、臨淄齊國故城10號宮殿建築遺址、濟南市鮑山樑二村墓葬。

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專家介紹,
土山屯墓群考古發掘,不僅發現了大批墓葬、葬俗特殊的戰國晚期至漢代古墓葬,還出土了大量漆木器、銅器、銅鏡、原始青瓷器、陶器等珍貴文物,其中出土的保存完好木櫝公文、遣冊等為山東省首次發現。


發布

黃島大墓上榜「五大考古新發現」

記者了解到,剛剛評出的山東「五大考古發現」,時代跨度長,文化內涵豐富,跨越了新石器時代、東周、漢代三個時期,集中反映了我省去年考古工作的輝煌成就。

據介紹,這是我省首次就田野考古新發現組織開展的評審活動,以後每年都將舉行。

去年墓群發掘現場

其中,既有史前時期新發現排列有序的居住區,也有東周時期巍峨的大型夯土宮殿建築基址,既有史前、東周時期貴族墓葬,也有漢代縣令低級官員的家族墓地,既有在大汶口遺址、齊國故城、焦家這樣的國家級、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進行的主動性發掘成果,也有如梁二村、土山屯在配合基本建設中開展的搶救性意外收穫。

出土文物既有史前時期大量精美的陶器、玉器,也有令人眼前閃亮的東周青銅編鐘及漢代珍貴木櫝、漆器。


土山屯封土大墓

土山屯封土大墓

棺內文物

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林玉海介紹,黃島區土山屯考古發掘,發現了大批墓葬形制和葬制、葬俗特殊的戰國晚期至漢代古墓葬,對研究墩式封土大墓的演變發展和傳播路徑等具有重要價值。

不僅如此,墓群發掘過程中,出土的木瀆、漆器等,都是山東省首次發現。

國內許多專家學者認為,墩式封土大墓這種葬制從江蘇浙江往北、東傳至朝鮮半島-日本的,山東半島應該是重要傳播路徑。


解讀

公文木櫝全省首次發現

土山屯墓群,位於黃島區張家樓鎮土山屯村東北1公里處的嶺上,這是一處東周至漢代時期的古代墓群,原地表可見大型封土14座。

現為黃島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5月至7月,為配合黃島區拘留所建設項目,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聯合黃島區博物館,進行了考古發掘。

共發掘古代墓葬70多座,主要是西漢時期,多為有封土的中小型墓葬,出土了大量隨葬品,有原始青瓷、銅鏡、精美的漆器、珍貴的公文木櫝、遣冊、絲織品等。

其中一座墓葬中出土了「蕭令之印」、「堂邑令印」兩枚玉印章,為墓主人身份的判斷提供了確鑿證據。

墓葬內出土的劍格

林玉海研究員介紹,土山屯墓地的發掘,是我省近年來漢代考古的重要發現。

其中公文木櫝是我省首次發現該類實物資料,木櫝內容詳盡、文字清晰、書法工整,是研究秦漢史的珍貴實物資料。

封土結構及形成過程的揭示是研究魯東南沿海地區封土墓葬難得的一批新材料。

其實,早在2011年5月,青島市考古研究所聯合膠南市博物館,在前期考古調查勘探的基礎上,為配合工程建設,已經對土山屯墓群的13座墓葬進行了清理,並出土了一批漢代陶器、漆器和骨角器等遺物,文物保存情況較好。


竹笥內的木櫝保存完好

考證

墓群最早年代為戰國晚期

黃島區土山屯墓群發掘執行領隊彭峪介紹,根據出土遺物、墓葬分布區域、墓葬方向和喪葬方式等情況分析,初步可將此次發掘的墓葬分為4個年代,分別是: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西漢早中期、西漢中晚期至新莽時期和清代。

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的墓葬分布,在此次發掘區所在嶺地的最高位置,墓葬規模均較小,墓葬方向大部分為東西向,少量為南北向。

絕大部分為岩坑豎穴墓,僅一座為岩坑豎穴磚槨墓。

遺物絕大部分放置於棺室外側的填土內,主要有灰陶鼓腹小罐、灰陶折肩釜、紅陶鼓腹罐等,其中磚室墓出土的一件雷紋地紋的圓鈕柿蒂四乳銅鏡形制較為特殊。

出土的精美銅鏡

西漢早中期的墓葬,地勢稍低,墓葬南北向,比東西向墓葬較大。

大部分墓葬為岩坑豎穴墓,少量墓葬為岩坑豎穴磚槨墓。

遺物大部分出土在棺室外北側的底部,少部分棺室南側或北側有存放隨葬器物的箱體。

出土的器物里,陶器主要是灰陶鼓腹罐、寬沿盆、方形器座等,銅器主要為草葉紋鏡、銅帶鉤和銅鐏,另出土有少量漆器,但殘朽嚴重。


西漢中晚期至新莽時期墓葬有此次發掘區域一處封土下的四座墓葬,以及發掘區北側有8座墓葬。

出土的器物陶器主要有原始青瓷壺、原始青瓷瓿和灰陶罐,銅器有銅鏡(日光鏡、昭明鏡和博局鏡為主)、銅鐏、玉瑞獸等,還有銅錢等,在發掘中還有7座清代墓葬。

彭峪介紹,此次發掘,還在西漢中晚期的墓葬槨室之外,發現填有大量碎瓦片、碎陶片等。

此種類型的墓葬在山東地區漢代墓葬中尚不多見。

其中還有殘「千秋萬歲」瓦當,帶有「北舍」刻銘的陶片。

而「千秋萬歲」瓦當及鋪地磚,與墓群以北數公里外的祝家莊遺蹟先前採集的遺物形制類似,而祝家莊遺址在2012年曾發現有雙排陶水管等遺蹟。

據此初步推測,土山屯墓群可能為東周-漢代時期居住在祝家莊的居民的墓地之一,祝家莊所在區域則可能存在一處年代相同或更早的城址。

進展

土山屯墓群出土文物上千件

彭峪介紹,目前為止,土山屯墓群已發掘古代墓葬170多座,其中漢代墓葬140多座。

土山屯墓群的墓葬形制主要為「墩式封土墓」,漢代時期此種墓葬類型主要流行於魯東南沿海及江浙地區,且主要隨葬器物原始青瓷器也與江浙地區相類,而與山東其他地區相異。

「此次發掘,已出土珍貴文物近千件套,其中發現的西漢末期公文簡牘文件尤為珍貴,這批簡牘文獻,包括西漢末年「堂邑」縣的戶籍人口、錢糧稅收、兵器庫盤點和司法審判等行政公文,是山東省近年來最為重要的出土文獻資料之一。

除此之外,還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漢代漆木器、銅器、原始青瓷器和玉器等文物。

」林玉海介紹。

出土的玉瑞獸

據初步研究,此處墓群應為兩漢時期的一處「劉」姓貴族墓地。

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城」應位於墓地以北4公里處的祝家莊遺址,該遺址可能為西漢中晚期的一處侯國所在地。

出土的簡牘、漆器和原始青瓷器等文物,均與同時期江浙地區出土器物相似,此種現象,是秦漢時期青島市與江浙沿海地區海上文化交流、貿易交往的物質體現。

目前,土山屯墓群考古工作尚未結束,田野發掘工作正在如火如荼開展,期待將有更重要的考古發現。


其他四大考古發現

泰安大汶口遺址

大汶口遺址

泰安大汶口遺址是黃河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的大型聚落遺址,也是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地。

遺址分布於泰安市岱嶽區汶口鎮南端的衛駕莊和寧陽縣堡頭村之間。

大汶口遺址曾經過1959年、1974年和1978年三次較大規模的發掘,獲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2011年該遺址被列入國家「十二五」大遺址保護規劃和全國首批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2016年又被列入國家「十三五」重點大遺址保護名錄。

為配合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2012年-2017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持續開展考古工作。

2016年,清理並解剖了大汶口文化房址6座,發現了大汶口文化時期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單體建築,與前幾年的工作一起,揭露了一片房屋排列有序、規模大小有別、距今約5500年前的史前人類生活居住區。

隨著考古工作的逐年開展,史前人類的生活居住場景猶如一副美麗的水墨捲軸,在古老的大汶河畔正在徐徐展開。

章丘焦家遺址

章丘焦家遺址

焦家遺址地處泰沂山系北側的山前平原地帶,東南距章丘區約20公里,南距城子崖遺址4公里。

2016年4-6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山東大學考古學系第一次大規模發掘該遺址,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共發現61座大汶口文化房址,填補了魯中北地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段居住形態研究的空白。

取得一批較為系統和豐富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段的埋葬材料,為研究魯中北地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葬俗、葬制提供珍貴材料。

出土大量的大汶口文化日用陶器及相當數量的玉器、白陶,大型墓葬的出現,均昭示了這是這一處重要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段的中心聚落遺址。

臨淄齊國故城10號宮殿建築遺址

10號宮殿遺址

10號宮殿遺址位於齊故城小城的東北部,東距小城東牆約300米,西南方向不遠處即為著名的桓公台宮殿建築遺址區。

遺址整體地勢高出周圍,當地俗稱「金鑾殿」。

2015年10-12月、2016年3-5月,為配合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10號建築遺址進行了第二次發掘。

經過發掘了解到,10號建築基址為戰國時期修築的夯土台基建築,平面上總體南北長達87.5米,東西寬113米,高度在3米以上,規模宏大。

台基周圍壁面立柱鑲板,裝飾完善。

台上建築雖無法復原,但出土的高大華美的彩繪木門以及紋飾繁複的銅構件,反映了建築具有相當高的規格,應為戰國時期齊國的一處重要宮殿遺存。

濟南市鮑山樑二村墓葬

濟南市鮑山樑二村墓葬

為配合濟南市新東站片區安置房建設工程,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於2016年8月至12月對歷城區鮑山街道梁二村發現的兩座戰國墓和兩座周代木構水井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共發現2座大型積石木槨墓葬,其中兩座「甲」字形。

M1出土大量隨葬品,惜遭工程施工方嚴重破壞,槨室僅存北側和南側下部砌石,其餘兩側及棺槨、人骨、隨葬品等均被擾亂無存。

征繳出土器物40餘件(組),多已殘損,相對完整的有青銅鎛鍾、鈕鍾1套、句鑃1套、蓋豆、罍等器物。

擾亂填土中採集小金環、銅鏃、銅戈、圭形銅片、玉璧(圖一五)、骨蚌飾等30餘件(組)。

M2亦遭嚴重盜擾,出土少量遺物。

墓葬雖被嚴重破壞,但結構相對完整、隨葬品較為豐富,尤其M1是濟南乃至山東地區近年來發現的規模較大的戰國墓,根據其形制和出土器物推測墓主人當為大夫一級的貴族,時代大致為戰國晚期;M2墓主人為士級別,應為M1陪葬墓或家族墓。

為研究齊國葬俗、齊國邊邑、齊文化變遷、齊國歷史等提供了重要資料。

青島早報(微信號:qdzaobao)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2000年前古海上絲路盛景在黃島揭開

從去年開始,為了配合建設施工,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聯合黃島區博物館,對轄區內土山屯漢代墓群,進行了考古發掘,給考古人不斷帶來驚喜。尤其是今年3月開始至今,發掘70多座墓葬,共出土1000多...

章丘焦家遺址:中國上古文明的一塊拼圖

10日,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作為近30年來大汶口文化最重要的考古成果之一的焦家遺址入選。地處濟南章丘的遺址是5000餘年前魯北古濟水流域的一處具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意義的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