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點子」在盜墓圈是什麼意思?帝王墓穴為什麼稱為「地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墳墓」黑話

——「水洞子」、「火洞子」都要謹慎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仍接著上一篇——有關盜墓江湖上有關棺材的黑話往下聊,這篇說說過去盜墓圈中對墳墓的說法。

不要說盜墓江湖上的黑話了,即便正常使用的語言中,關於「墳墓」的說法也不少。

筆者在另著《盜墓史記》前《引言》中,曾專門談了這事。

圖:現代民間墳地

為了方便大家閱讀,這裡簡要摘錄如下——

與「墓」意思相近的,還有墳、塋、丘(邱)、冢、壠(壟)、土、培、堬、垜、山、陵、寢等十多種叫法。

「墓」,大概是最為原始、正宗的概念了。

籠統地說,墓是用以放置屍體或其殘餘物的固定設施。

在考古學上,常會把「墓」與「葬」相提並論,言之為「墓葬」,可見墓的古老和重要。

「墓」的本義有多種解釋。

《說文》稱:「墓,丘也。

」《廣雅》謂:「墓,冢也。

」《論衡·譏日》直接說:「墓,土也。

」更有學者從字音上進行解釋,清代乾嘉學派的中堅人物段玉裁稱,「墓」就是「慕」——「孝子所思慕之處」。

圖:墓即「沒」,早期不留墳頭,僅豎碑而記

但「墓」與墳、冢、丘、陵等,在古代有相當大的差別。

凡掘坑穴葬,蓋土與堆平,不植樹者才稱「墓」。

「墓」字中透露出的是中國人樸素的早期喪葬觀念——「不樹不封」。

「墳」,則是與「墓」相對的。

雖然現在大家通常把「墳墓」放在一起使用,但在先秦,兩者區別明顯:葬穴積土成堆,才叫「墳」。

即《方言》所謂的,「墳,地大也,青幽之間,凡土而高大者謂之墳」。

而墳的本義就是「土堆子」,《禮記·檀弓上》稱,「古也,墓而不墳」,就是這個意思。

「冢」的本義,《白虎通》稱「大也」。

後來的意思則變成了墳,但《說文》稱,「冢者,高墳也」,即封土高大的墳。

上面的「冖」 表示地下覆蓋,將死者覆蓋於墓中,故從「冖」。

「丘」,本來指墳堆,即堆在葬穴上的封土。

與此有相同概念的,還有「壠」,「壠」與「壟」相通。

《漢書·楚元王傳》稱,「堯葬濟陰,丘壠皆小」,意思是,堯當年葬於濟陰,其墓的封土很少,地面的墳頭不大。

蘇州著名的虎丘斜塔,即因吳王闔閭之冢——虎丘而得名。


圖:墳山

墓中的更高等級,則是「山」和「陵」。

「陵」的本義是指高大突兀的山丘,後來則逐漸成為皇家墳冢的專用名詞。

其衍變過程就是指墳冢的封土越來越高大,最後到了堆積成山的地步,這非皇家不可為。

目前讀者知道的所有帝王墓都稱為「××陵」,就是這原因。

「寢」,則是陵的最高級別,「寢」原指正規的起臥房間,帝王所居之處則叫「寢宮」,所以,「寢」本身並不是屍體所藏之處,只是附屬建築,一般認為是「陵上的正殿」。

帝王陵的「陵寢」一說因此而來,而為什麼把帝王的墓穴稱為「地宮」也是這原因——陰間地下宮殿也。

圖:明定陵地宮

那麼,盜墓江湖上,有關墳墓的黑話有哪些呢?比較流行的,有如下近十種:

——亂點子。

土匪用盜墓隱語。

——釘子。

土匪用盜墓隱語。

——冢子。

偷雞賊盜墓用語。

——堆。

又稱「堆子」。

墓上封土成堆,這是在過去楚國地區生活的人對墳墓的俗稱。

墳有封土,即所謂墳頭,看起來就是一個「土堆子」,為蘇北、皖北一帶用語。

在安徽壽縣朱家集一帶,便有不少楚國人留下來的「堆子」,民國軍閥李品仙曾派人盜了當地的李三古堆。

——坑。

墓穴,造墓時一般都要向下挖出一個可以置放葬具和隨葬品的大空間,看起來就是一個坑,因之代稱墓。

陝西、山西一帶常用,在寶雞一帶很流行,民國時地方軍閥黨玉崐盜掘鬥雞台一帶的先秦時期古墓時,登記時便記為「××號坑」。

圖:墓坑(已考古發掘)

——洞。

是木槨墓,又稱「洞子」,有「水」、「火」之分。

如果是火洞子,則是指保存完好未經盜掘的古代木槨墓,墓內噴出的不明氣體能夠燃燒,故名;水洞子是指密封不好,積滿水的古墓。

水洞子內隨葬品保存情況較差,盜出的古物一般質量都不是太好,而火洞子出土的東西正相反,品質上佳。

但不論是水洞子,還是火洞子,挖掘時都要小心點。

如果水洞子太深,不慎落下後可能被溺斃;火洞子則出火能把人燒死,最輕也會被灼傷——這也許就是古人反盜墓手段的「伏火」之一

這是民國時湖南長沙一帶盜墓賊的常用語。

著名金石家商承祚在《長沙古物聞見記·後記》一書中稱:「木冢,土人分為兩種,曰水洞、火洞。

若干年前蜃泥經人削治,氣不固,被水滲入,殉物因之多毀壞。

火洞則入葬至今仍保持原狀,啟之有火,殉物取出僅微潤;然此種墓千百難值(得)其一也。

遇火洞不能見明火,否則一引即燃燒,啟時見青氣外泄有聲、發火,即此氣。

曩日土人或被燒傷,日久始得此經驗。

所謂「土人」,即長沙一帶的盜墓賊,當地人稱「土夫子」(《民國盜墓史·秘笈卷》有詳述)。

——饅頭。

因墓形狀而來。

圖:如此墳頭像不像饅頭?

——蘑菇。

因墓形狀而來。

——墩(子)。

與「堆」的意思差不多,也因地面上的封土形狀而來。

在江蘇境內,稱大墓為「墩子」的說法很流行,如在蘇北「意楊之鄉」泗陽縣境內便有不少這樣的墩子,是西漢泗水國留下來的封王墳墓,筆者少時在那裡長大,還曾爬到墩子上玩過。

高泥墩,則是捕蛇者盜墓用語。

水鄉墩子上多蛇,可能是捕蛇者經常在上面轉悠,日久生出了盜墓陵的邪念。

說明:梧桐樹下戲鳳凰 是著名歷史學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內容以歷史、考古、盜墓、風水、收藏為主,提倡無負擔閱讀。

文章除註明外,均為倪方六原創,有版權,使用請聯繫作者!郵箱:[email protect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