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市古建築普查與摸底讓文物「活」起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連網】(記者 李國瑞 通訊員 劉陽)近日,市重點文物保護研究所配合市文物局、市規劃局針對我市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尚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建築開展首次普查與摸底工作,旨在促進城市建設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協調發展,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我市歷史文化底蘊和特色。

根據《文物保護法》界定,文物可分為「不可移動文物」和「可移動文物」二大類。

其中的「不可移動文物」,包括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等。

古建築包括:宅第民居、橋涵碼頭、壇廟祠堂、亭台樓闕、寺觀塔幢等。

為切實摸清我市文物現狀,在2007年7月至2011年12月期間,我市文物部門以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為契機,對全市範圍的不可移動文物分布及保存狀況進行了全面的摸底。

據了解,此次普查的對象主要是我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名錄中除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外的不可移動文物以及普查工作中新發現或經市民、專家推薦具有一定歷史文化保護價值但未列入三普不可移動文物名錄的建築。

根據相關要求,此次普查中的歷史建築在建築包括:樣式、結構和材料、施工工藝和工程技術具有建築藝術特色和科學價值的;能夠反映我市歷史文化和民俗傳統,具有時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或由著名建築師代表作品,在革命發展史上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產業發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坊、商鋪、廠房和倉庫等,名人故居,以及其他具有特殊意義的建築。

普查過程中,市重點文物保護研究所、市文物局、市規劃局工作人員先後前往三縣三區,分別對中正淮北民居、板浦秋園水牢、龜腰橋、小伊鄉賴雕莊生土建築、東辛原日軍海州第一棉場場部、連雲老街原日軍療養院、東海前代大橋等18處文物建築開展了前期調研工作。

「文物『用』起來才能『活』起來。

」市重點文物保護研究所負責人表示,「通過本次普查,將掌握的歷史建築及其他相關不可移動歷史文化資源信息,納入規劃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為我市的歷史文化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提供依據,並為下一步科學規劃我市歷史古建築的綜合利用做好前期調研工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不可移動文物怎會說拆就拆?

上周五(8月12日),本台新聞報導了安康苑舊改基地內,多處不可移動文物,被擅自拆除破壞的事件,當天下午,區政府就叫停了拆除作業。但讓人疑惑的是,早在去年7月, 市文保部門就表示,將在去年10月底...

共享增城區不可移動文化遺產普查成果

編者按:自2013年9月以來,增城區在此前文物普查既有成果的基礎上,開展了新一輪全面、深入的文化遺產普查工作,覆核與發現不可移動文化遺產共742處,其中:覆核不可移動文物499處,新增不可移動...